•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為達成本研究探討二位國小個案教師之數學教學知識整合情形資料收 集,研究者選擇以任職學校之教師為研究對象,本節分別針對個案教師所處 學校與個案教師的背景進行分析。

一、個案教師所處學校分析

參與本研究擬探究的二位個案教師居服務於學校位於臺中市西區同一 所國小,目前全校共有 44 班,學生人數 1174 人,全校教師教師共 71 人:

男性 15 人,女性 56 人,平均年齡大約 40 歲。教師學歷:碩士畢業有 35 人,

碩士研究生 7 人,學士學位 19 人。教師在校服務年資未滿 10 年者 14 人,

超過 20 年者有 8 人,流動率非常低,因此,屬於師資穩定的學校。

由於都市開發與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學區環境原來是以中產階級為 主流,現在已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個極端(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出現典型 的 M 型社會結構。家長對於學生教育的關懷度差異甚鉅:「快樂成長」與「分 數為重」兩派家長常出現拉鋸戰,更嚴重的是第三種狀況:弱勢家庭(單親、

隔代教養、新住民子女、中低收入戶)越來越多,學生在家自習環境差,這 些因素常困擾級任導師,有時甚至會影響教學理念的發揮。

10 年前,學校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表現,會自動準備非常多 的補充教材,期望學生藉由加深加廣的練習中,學業成績表現可以更突出,

教師教學知識整合能力備受肯定,這些措施也能獲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但 是,最近家長的反映出現兩極化:有的反映回家作業過多、練習題目過於艱 深,學生無法負荷;另一派家長反映回家作業太少、練習卷過少,學生回家 沒事可做。教師教學知識的發揮空間漸受干擾,無法將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整合能力全部呈現。

目前學校配合九年一貫措施,固定每個月召開一次學科領域會議,會議

42

宗旨是期望透過教師間的心得交流以改善或增進個人的學科教學知識。但 是,教育當局常新增許多非研習不可的主題(例如:環境教育、國防教育、

消防安全…等),會議次數因此漸減少。另外,會議型態一成不變,會議內 容漸流於形式,想要從中獲取新知,幾乎微乎其微。個人學科教學知識的精 進只能從個人教學歷程中去省思改進,積極上進者則仔細研讀學科教學指 引、查詢相關補充資料或上網查詢相關學科學習網站,更甚者則參加各學科 學術研討會,以吸取更豐富的學科教學知識。

二、個案教師的背景分析

本研究邀請二位目前擔任國小六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教師接受研究者 入班觀察,研究者將透過觀察二位個案教師在二個單元進行教學,分析其數 學教學知識的整合表現,研究者挑選二位教師的原因如下:

(一)研究者本身與二位教師是同校同事,可就近觀察與晤談

研究者目前擔任行政工作,不適合研究自我的數學教學知識概況,另 外,本研究的工具是以數位錄影教學現況,觀察前與觀察後都必須進 行晤談,為了方便研究的進行,因此詢問與研究者較熟識的同事是否 願意接受研究者入班觀察,在徵詢過四位高年級教師意願後,只有二 位教師願意擔任本研究之觀察對象。

(二)二位教師的師資培育背景完全不同

二位願意擔任個案研究對象之教師,一位是師專音樂科畢業後再進修 師範學院音樂系,求學階段的數學學科教學知識屬於必修要求,課程 結束後未再選修與數學教學相關的課程進一步深入學習;另一位是教 育大學數理系畢業後再進修數學教學碩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背景相 當完整。

43

(三)二位教師擔任導師的教學年資相當,教導高年級的年資也相近。

音樂科畢業之教師在師專畢業後擔任二年高年級導師,接著就在音樂 專長領域發揮,擔任音樂科任 11 年,直到調校後才又回到級任導師 崗位,但是一直都是擔任低年級導師,時間共計 7 年,最近二年才恢 復擔任高年級導師職務;數理系畢業之教師在教育大學畢業後即任教 低年級,調至本校後依然擔任低年級導師,教學年資雖已有 10 年,

但是直到最近二年才首次擔任高年級導師。二位教師在高年級的服務 年資相差無幾。

以下茲彙整二位個案教師相關背景如表 3-2-1 所示:

表 3-2-1 個案教師背景分析 暱稱

背景資料 小孟 阿亮

性別

教育程度 學士 碩士

專業背景 非數理科系畢業 數理科系畢業

主要專業領域 藝術與人文領域 數學領域

年資

擔任導師年資

任教高年級年資 22 11 4

10 10 2

由表 3-2-1 個案教師背景分析得知:二位教師的專業背景有顯著的 差異:主要專業領域中小孟老師以藝術與人文領域見長,阿亮老師則專 長於數學領域,而且擁有數學教學碩士學歷;教學總年資項目,小孟老 師服務年資 22 年,阿亮老師服務年資 10 年,二人服務總年資雖然相差 10 年,但是擔任導師年資與任教高年級年資卻幾乎無差異。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