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根據艾瑞克遜(Erikson)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強調社會和文化因素在不同年齡層對自我的影響,也 就是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特殊的發展任務,以及會面臨到的 人格危機,需要作調適與解決。而在發展階段中的第六個階段─成年前期,

約20-40(不含 40 歲)歲,主要的發展課題是親密與孤立(intimacy versus isolation),必須解決親密對孤立的衝突,才能對他人做深度承諾、建立起關 係,也就是發展出與伴侶之間的親密、愛情關係,而此種親密關係中包含著 犧牲與妥協,以及對對方無私的愛(林美珍,2006;黃慧真譯,1996)。

根據2008 年行政院主計處的人口婚姻狀況統計,臺灣地區 15 歲以上的 未婚者共有6,601,228 人,其中 20-39 歲的未婚者有 4,252,290 人,占了 15 歲以上未婚者的64.42%(表 3-3-1)。雖然 30 歲以下的未婚比例占五成多,

為20-39 歲未婚人口中主要的年齡群,但由於晚婚的趨勢,研究者想進一步 了解20-39 歲未婚者的擇偶迷思狀況。

從艾瑞克遜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提出的 20-40(不含 40 歲)歲年輕成人 發展任務,加上統計資料顯示全國人口中,20-39 歲的未婚人數比例超過六 成,因此,本研究將以20-39 歲的未婚男女為對象。

50

表3-3-1 臺灣地區十五歲以上的年齡組未婚人口數,及占十五歲以上未婚人 數的年齡組比例

未婚年齡組 總人口數(人) 年齡組/15 以上未婚者(%)

15-19 歲 1,601,114 24.25%

20-24 歲 1,563,930 23.69%

25-29 歲 1,479,795 22.42%

30-34 歲 799,322 12.11%

35-39 歲 409,243 6.20%

40 歲以上 747,824 11.33%

20-39 歲 4,252,290 64.42%

15 歲以上總數 6,601,228 100%

資料來源:婚姻狀況統計,行政院主計處(2008)。

二、 母群體

根據臺灣地區都會區的分類定義,都會區指在同一區域內,由一個或一 個以上之中心都市為核心,連結與此中心都市在社會、經濟上合為一體之 市、鎮、鄉(稱為衛星市鎮)所共同組成之地區,且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三十 萬人以上(行政院主計處,2006)。本研究將選取臺北基隆大都會區為研究 區域,一方面因臺北基隆大都會區為全台灣最大的都會區,另外,在取樣便 利性的考量下,由於研究者本身居住在台北地區,且一直以來也都在台北地 區求學、就業,於大台北地區有較多的人脈資源可以尋求協助以取得樣本。

因此,臺北基隆大都會區中20-39 歲的未婚男女,為本研究的母群體。

行政院主計處(2008)全國人口婚姻狀況的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未婚 人口為780,212 人;臺北縣為 1180,542 人;基隆市為 115,749 人,因此,臺 北基隆大都會區未婚人口總計為2,076,503 人。根據全國 20-39 歲未婚人數 占15 歲以上未婚者約 64.4%的比例來計算,臺北市 20-39 歲未婚人口約為

51

502,457 人;臺北縣約為 760,269 人;基隆市約為 74,542 人,因此,臺北基 隆大都會區20-39 歲的未婚人口總計約為 1,337,268 人(表 3-3-2)。由此可 知,本研究的母群─臺北基隆大都會區 20-39 歲的未婚男女,共計約 1,337,268 人。

表3-3-2 臺北基隆大都會區未婚者的總人數與 20-39 歲的未婚人數和比例 臺北市 臺北縣 基隆市 總計 15 歲以上未婚總人數 780,212 1180,542 115,749 2,076,503

20-39 歲(人) 502,457 760,269 74,542 1,337,268 20-39 歲(%) 37.57% 56.85% 5.58% 100%

註:20-39 歲未婚者的計算:依全國 20-39 歲未婚人數占 15 歲以上未婚者的比例,

公式為未婚總人數×0.644。

資料來源:婚姻狀況統計,行政院主計處(2008)。

三、 預試研究對象

本研究預試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臺灣地區20-39 歲的未婚男女為預試 對象,再以滾雪球的方式發放樣本,共發出130 份問卷,回收 123 份,回收 率為94.62%,在刪除漏答與亂答者後,有效問卷 109 份,預試樣本有效率 為88.62%。

四、 正式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北基隆大都會區中20-39 歲的未婚男女為研究母群體,根據 行政院主計處(2008)全國人口婚姻狀況的統計資料,臺北基隆大都會區 20-39 歲的未婚男女,共有 1,337,268 人。採用 Krejcie 和 Morgan(1970)建 議之樣本推估方法,當母群體達1,000,000 人時,有效樣本數應為 384 人。

本研究之母群體人數共計1,337,268 人,以 5%之抽樣誤差,及 95%的信賴水 準,因此有效樣本人數需達384 人。

52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台北縣市和基隆市20-39 歲的未婚男 女,並以滾雪球的非隨機抽樣方法,依研究者本身的人脈,請親友協助發放 問卷。然而,臺北基隆大都會區中臺北市、臺北縣和基隆市的人口數量有所 差異,為了平均獲取臺北市、臺北縣和基隆市的樣本,依各地區20-39 歲未 婚人數的比例發放問卷,由未婚人數的分配情形(表3-3-2),各地區發放 的問卷數分別為,臺北市占37.57%,發 210 份;臺北縣占 56.85%,發 318 份;基隆市占5.58%,發 32 份。共發出 560 份問卷,回收 529 份,回收率 為94.46%,在刪除非母群體之樣本、漏答過多與亂答者後,有效問卷 462 份,樣本有效率為87.33%(表 3-3-3)。

表3-3-3 正式施測樣本統計表

縣市 發放份數(%) 實際回收份數(%) 有效份數(%) 臺北市 210(37.57%) 203(38.37%) 182(39.39%)

臺北縣 318(56.85%) 296(55.96%) 253(54.76%)

基隆市 32( 5.58%) 30( 5.67%) 27( 5.85%)

總計 560 529 46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