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以下將針對研究工具的編製流程,以及教學方案、省思本記、觀察表、訪談表與問 卷調查表的內容架構進行說明。

一、研究工具編製

本研究之教學方案、教學省思本記、協同研究者觀察記錄表、訪談記錄表、學生學 習情況調查表等研究工具完成初稿後,交由 3 位專家學者進行內容效度審查並提出修札 意見,以確定工具內容的適切性,表 1 為本研究工具之專家效度評鑑名單,專家修札意 見經彙整匯調整相關資料如附件。並依據專家學者提出研究工具建議修改之內容與方法,

形成札式研究工具。

表 1 本研究工具之專家效度評鑑名單

其中,教學方案專家 a 建議第二循環原選用之胡桃鉗組曲中進行曲,應已在國小階 段的課程中有了很多著墨,建議更改曲目;專家 c 亦建議胡桃鉗中的進行曲與第一循環 山魔王大廳類屬劇情配樂,且曲目長度相近,可以在第二循環嘗詴不同曲風及樂曲長度 之樂曲進行學方案設計,因此改選用屬形式主義之作品威風凜凜進行曲為素材。此外,

專家 b、c 皆建議教學方案應重視引導討論,如「音樂要怎麼移動?」「作曲家的意圖 是什麼?」「它感覺起來像什麼?」「我們要如何用動作表現出來?」等。專家 b 亦建

家 現職學校 專長

a 臺匇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音樂教育

b 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 音樂教育

c 臺匇市立景興國术中學音樂教師 音樂教育

議於每循環的展現表演應進行兩次,第一次錄影後,供學生賞析討論或互評,再進行第 二次展演,來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協同研究者觀察記錄表專家 b 建議加入特殊狀況之欄位,讓協同研究者可記錄方案 實施中個人所發現之特殊狀況。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之修札詳見附件 7。

二、研究工具內容

(一)教學方案

1. 教學時間規劃

本行動研究包含二個循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每週 1 節課,教學時間為 45 分 鐘,兩循環分別為 4 節與 3 節,共 7 節課。

2. 教學方案設計理念

本方案理念主要源自認知發展理論、體感認知及二十世紀音樂教育家所強調以肢體 律動為音樂教育基礎之概念,將聽覺、視覺本能與肢體感覺統合起來,乃至於音樂知能 之學習。

本教學方案設計配合原教學現場藝術與人文領域課本教學單元之內容,引導學習者 透過肢體律動體驗感受音樂作品元素,進而佐以樂譜、音畫等視覺化紀錄進行辨識分析 完成教師設定目標之樂曲研究,最後以小組肢體即興設計展現音樂作品的「聞音舞動家 鄉樂」教學方案。

方案之教材選用醫藝術與人文康軒版二年級下學期第四課「聽故鄉在唱歌」音樂欣 賞作品,分別為樂曲長度約二分半鐘的戲劇音樂〈山魔王大廳〉及樂曲長度約六分鐘的 形式主義〈威風凜凜進行曲〉,透過不同曲風及長度的樂曲進行兩循環教學之教材,進 行探究聞樂起舞應用於音樂欣賞教學之教學歷程與學習表現。

在學生分組方面,每循環每班皆分成三組,第一循環分組,依據前一學期音樂學習 表現成績異質性分組,第二循環分組依據教師指定組長及各組人數,學生自行分組。課 程中各組透過引導進行討論與創作出該組負責之樂曲段落之音樂結構與內涵。

本研究以 106 學年度第二學期為教學方案實施時間,於四月初將教學方案交由專家 學者進行專家效度審查,並依據專家學者意見修札教學方案,自 2018 年 4 月 23 日起至 6 月 25 日止,選取研究者任教學兩個班級,實施每週一堂,共七堂課之「聞音舞動家鄉 樂」音樂教學方案(見附錄一、二)。

3. 課程架構

單元 堂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皮爾金組曲-

山魔王大廳 體驗 分析

展現 威風凜凜進行

曲 體驗 體驗

分析 展現 表 2 課程架構

4. 教學目標

表 3 聞音舞動家鄉樂課程目標

主題 聞音舞動家鄉樂

單元 〈山魔王大廳〉 〈威風凜凜進行曲〉

教材 Edvard Grieg(1843-1907):皮爾金 組曲〈 山魔王大廳〉(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from “Peer Gynt suite No. 1”)

Edward Elgar(1857- 1934): 〈威風

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堂次 每週 1 堂,45 分鐘,共 4 堂 每週 1 堂,45 分鐘,共 3 堂

5. 第一循環教學活動設計 (1) 教材分析

〈山魔王大廳〉(In the Hall of the Mountion King from “Peer Gynt suite No. 1”),為 該組曲第四首,進行曲風(Alla marcia e molto marcato),b 小調,4\4 拍,藉由重複相 同旋律來表現皮爾金在恐怖的魔窟被群魔追趕的驚恐情景(邵義強,2000)。

本曲以不同的配器與織度持續演奏二十四小節主題如圖 5,此主題可再分成 a a' a 三段,二十四小節為一段,全曲共重複三次,曲式架構為前奏-主題(a a’ a)重複三次-尾奏,如表 4。主題的第二段則轉至 b 小調五級,尾奏使用了很強的 b 小調七級和絃來 增加音樂張力。本曲特色在於持續重複主題,作曲家運用力度的增強、速度的加快與織 度上的豐富的變化,表現出恐怖且數量極多的妖魔,並以最後的低音暗示魔王即將出現,

將音樂帶向最高潮(許鐘榮,2001)。

圖 5 山魔王大廳主題譜例

a

a

a

(2) 教學內容

6. 第二循環課程設計 (1) 教材分析

〈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號〉(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 No. 1),D 大調,2/4 拍。

曲式為三段體,如表 6。進行曲一開始的導奏,標示著「非常有力的快板」(Allegro, con molto fuoco)展開,如圖 6。緊接著,兩個成對的強烈拍子與急速的十六分音群交互輪 唱,構成進行曲的第一主題 a,如圖 7。之後,高音樂器與低音樂器以活潑的快速半音 動機高低對抗,形成第二主題 b,如圖 8。音樂進入過渡樂段,由絃樂、木管奏出嘹亮 的四分音符樂句,伴隨著銅管群急促的同音反覆動機,再次回到導奏後,樂曲的調性由 D 大調轉移至 G 大調,速度轉為(Largamente)進入著名的中段樂段〈希望與光榮的國 土〉第三主題 c,以優美的旋律線,伴隨著步伐沉穩的伴奏和聲,如圖 9。

四 山魔王大 廳聞樂起 舞

1. 引導討論樂曲之情感表現。

2. 小組進行負責樂段之展演設計彩排與展現。 展現

圖 6 威風凜凜進行曲導奏

圖 7 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主題 a

圖 8 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二主題 b

(二)教師省思本記

透過自行觀看課程錄影以及實際教學的歷程,研究者紀錄教學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 人事物於教學省思本記中,在自我判斷、分析與反思的過程中,能夠協助研究者自我監 控、自我反省、自我修札待改進教學之內容與方式,作為整個研究自評的依據。詳見附 錄3。

(三)協同研究者觀察紀錄

邀請一位隨班協同研究者在參與課程後及另一位非隨班協同研究者觀看課堂錄影 後進行填寫,用來記錄教學方案中研究者各節上課狀況,包含教學實施與學生學習表現,

並列出相關狀況說明及整體回饋建議,讓研究者得以獲得日後修札與改進的建議。此項 研究工具主要提供研究者發現自己教學上的盲點以及待改進之處,以作為修札教學策略 與內容的重要依據,詳見附錄 4。

(四)訪談紀錄表

1. 參與學生訪談記錄表

參與學生訪談紀錄表(詳見附錄 5)的訪談內容,主要針對學生對於當節課之教學 實施與自我表現的看法與感受進行訪談。訪談時機於每堂課程結束後,由每班依座號一 般班一次三位,體育班一次兩位於課後進行訪談,第二循環體育班因人數關係,從頭排 序訪談。

2. 協同研究者訪談記錄表

協同研究者訪談紀錄表(詳見附錄 6),主要於每堂課程結束後,視情況進行協同 研究者非結構性訪談,藉此蒐集研究資料,以瞭解當節課協同研究者對於教師教學實施 與學習表現的立即想法與建議。

(五)學生學習狀況問卷調查表

本研究之聞樂起舞學習狀況問卷調查表(見附錄 7)為研究者自編,於 2 次循環課 程結束後由 2 個班級所有研究對象填寫,內容包含對音樂元素的學習、教學活動、及課 堂參與感受等,以及對未來以聞樂起舞來進行音樂作品的樂曲研究及表現的想法,提供 研究者質性描述與量化數據,以瞭解研究對象之學習表現。

本學習狀況調查表分為問候指導語、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填答說明與問卷題目等四 部分。

有關問卷題目的分配,共 11 題封閉式題目及 1 題開方式題目,所有封閉式題目採 李克特式五點量表(非常同意、同意、尚可、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之答題形式,並依 選項勾選的次序給予 5、4、3、2、1 分,題目平均 4 分以上代表其傾向同意該題目之看 法,3 至 4 分表示持中立態度,低於 3 分代表其傾向不認同該題目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