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綜合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將本研究主要之發現歸 納出以下結論。

一、 本研究之聞樂起舞應用於音樂欣賞教學方案,在教學歷程中,以聆聽 為主軸,並先透過非移動性的肢體動作進而運用移動性的肢體動作,

再佐以身體不同感官,引導學生自主性地去體驗分析樂曲,可有助於

學生更專注聆賞樂曲,並能在聞樂起舞展演時將樂曲的架構與音樂內

涵展現出來。

本研究之〈聞音舞動家鄉樂〉的第一循環行動教學方案中,樂曲主要特色為曲調元 素相同透過速度力度的變化展現樂曲情感,教學中先以學生能掌握樂曲速度力度的變化 開始,再進入曲調特色與曲式結構的體驗分析。

透過觀察與訪談中發現進行聞樂起舞來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還是必頇先以聽 到與肢體體驗到樂曲各樂段的基本拍為主軸,肢體的運用先從非移動性的開始,再佐以 動覺、視覺、知覺及哼唱、念誦等不同感官運用,去堆疊學生對樂曲不同音樂元素的分 析。進而觀察到學生在樂曲展現階段,是能專注的將樂曲的結構、內涵、情感等感知,

透過動覺技能創作展演表現出來的。

研究者認為未來在透過聞樂起舞進行音樂欣賞教學,首先要依據樂曲之特色去進行 教學設計。如第一循環選用之樂曲,除肢體與相關身體感官的運用外,可以佐以總譜讓 視覺輔助瞭解樂曲速度力度等情感上的變化,進而去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透過肢體表現出 該樂曲之特色。

二、本研究之聞樂起舞應用於音樂欣賞教學方案,在教學歷程中,教師角 色的調整與教師口語、聲調之覺察,配合小組討論發表樂曲情境脈絡的 提問,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展現自我對樂曲的感知與意識。

本研究之〈聞音舞動家鄉樂〉的第二循環行動教學方案中,在專家的建議與討論後

調整原設計方案所選取的樂曲。主要教學轉變為不同歷程中教師角色的調整及自我覺察,

及改善學生對樂曲情感的感知與表現狀況,調整樂曲情境脈絡的設計提問與討論。

從協同研究者訪談資料中可看出,不應以教師教學習慣來左右教材,應考慮學生之 先備狀況,及身心發展狀態去思考,包含樂曲的長度、風格、內涵等等是在選曲時必頇 考量的。

此外,從觀察、訪談資料中發現教師不僅是音樂欣賞理論層面的教學者,亦是樂曲 感覺及情感層面感受的引導討論者。第二循環的教學方案教師調整聞樂起舞課程中,不

框架住學生的對音樂的想法,透過「音樂要怎麼移動?」、小組覺得「作曲家的意圖是 什麼?或感覺起來像什麼?」、該組預計「如何用動作表現出來?」等來引導小組去思 考,讓小組在歷程中建構出對樂曲情境脈絡的音樂意識,教學歷程中不僅更加流暢,並 發現各組在進行肢體動作創作與呈現時情感表現更具象且豐富。

同時,教師自我覺察力的提升,在教學中不斷的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動與靜的 活動安排要適切,並且適時掌握調整適切的口語表達與聲調,是有助於讓學生更具有安 全感且自在的感覺中進行學習,是有助於學生展現的相關創作與設計。

最後在訪談與問卷的資料中可看出,學生對於課程的興趣是提升的,且期待繼續參 與這樣的教學活動。也因聞樂起舞的教學活動內容設計,學生幾乎無精神不濟之狀況,

也參與教學活動中。此外,學生在音樂欣賞的學習表現,包含學生對樂曲的速度、力度 感知與表現是最具有成效的,其次是曲調音型及曲式。

研究者認為未來聞樂起舞進行較長作品之聞樂起舞,教師要視學生學習狀況,調整 自我教學角色並提升自我覺察力,教學活動設計不讓肢體律動喧賓奪主,引導學生能有 結構性的去體驗分析所聆賞樂曲中的音樂內涵,並讓小組去思考討論相關情境脈絡的提 問並進行分享與發表,是能協助學生在聞樂起舞的展現演出中表現出自我對樂曲的感知 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