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

第一節 分析架構

從第二章相關文獻發現臺灣小作所是借引日本經驗,但發展脈絡仍有所不同,

而細觀臺灣小作所的發展現況,歸納出主要的分析重點有三個,包括渉及的理念 為何?渉及的利益為何?以及涉及的制度為何?此在國外學理稱為 3I,本文即以 3I 理論為本文的分析架構,3I 的分析理念架構如下: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

理念

制度

利益

6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選定上,究竟應採用何種方式,應視題目本質、目的而定。社會 科學研究若根據其研究的目的區分可以分為:探索性(exploration)、描述性

(description)和解釋性(explanation),其中探索性研究是用於研究議題尚屬於探 索階段。探索性研究大多使用的是質化研究方式,質的研究比較適合在微觀層面 對個別事物進行細緻、動態的描述和分析,對特殊現象進行探討,以求發現問題 或提出新的看問題的視角,藉由敘說的方式來呈現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探 索性研究較偏向使用”歸納式”的研究邏輯,藉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將資料分類 規劃成一完整全面的概念。

小作所在日本雖發展已久,但在國內尚屬於初期擴展階段,從 2011 年正式 營運至今年 (2014)正式邁入第三年,國內的小作所研究文獻及研究報告很少,

小作所的經營成效尚無人作分析,故將本篇論文定位為探索性的研究,目的在小 作所的經營經驗與困境探討以及有那些服務成效。

壹、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 文獻分析法

針對小作所之日本經驗及其它國家針對無法進入庇護工場之做法,藉由中、

日、西方文獻、國內外著作專書、叢書期刊與小作所概念相關之法規、期刊、論 文、學術研討會、官方統計資料及出版品及相關機構網站上之文獻檢閱與整理,

對本研究主題有初步的瞭解以作為研究分析的基礎。

首先初略以電話詢問各小作所的概況,再將已蒐集的資料,進一步採取適當 的方法加以分析解釋,使原始的資料成為對研究議題有意義的結果。本研究的主 題在國內屬新的議題,採探索性研究,依據文獻資料分析法獲得之相關資料,研 究者採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以瞭解國內外小型作業的成立過程,以及經營成 效做為政府在推動小作所之參考依據。

61

本研究主題在國內屬新議題,文獻不多,將兼採文件分析法,以補內容分析 法之不足。透過文件資料收集,包括會議資料、出國考察報告、研討會資料、民 間與官方網站公布的文件資料等,透過對文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發展 脈絡、環境背景及意義。

二、 深度訪談法

Wallendorf & Belk(1989)指出,深入訪談是透過受訪者對研究主題現象的描 述,提供研究者另一角度來分析該研究主題 (引自蕭思文,2000)。是特殊的田 野研究資料搜集過程,它是設計來產生以特定研究問題為主的敘事形式,重點在 於研究領域的圖像—集中於促進訪談者與報導人一起建構的經驗和研究主題,而 不一定在那個理解的脈絡﹙黃惠雈等人譯,2001﹚。本研究欲利用半結構式訪談,

由研究者先準備訪談大綱,針對研究者所欲了解的問題做提問,使訪談具有一定 之控制作用,同時也能讓受訪者更積極參與(林淑馨,2010)。採取立意抽樣法 選取受訪樣本,受訪對象包含政府主管機關官員、小作所主管、第一線工作人員、

學員及家屬,透過非結構式訪談蒐集受訪者對本研究主題之想法、態度及意見,

並從中分析出具意義之資料。

三、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可區分為下列四種類型(潘淑滿,2003):

(一) 完全參與者:指在實地參與觀察時,作者的身分和其它人是一樣的,被觀 察的人並不知道觀察者真實的身分,所以彼此可以自然的互動。

(二) 參與者一如觀察者:作者可以完全參與整個研究場域或活動過程,不過須 要表明身分;當然,身分表明可能使原貌失真。

(三) 觀察者一如參與者:作者不但表明身分,同時和被研究對象可以不斷的互 動,而不需要有任何藉口。

(四) 完全觀察者:指作者完全從旁觀者的角度與立場,不參與整個研究場域的 活動過程,透過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被研究的現象或對象(引自胡雅芳,

62

2011)。

王文科(1994)指出直接的深入研究場域,是達到研究目的最直接且有效的 方法,運用參與觀察法進行之研究優點有三:

(一)、可詳實完整紀錄進行中的行為,不會只依據文字作淺顯判斷。

(二)、觀察方法多運用於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行為,比起其他蒐集資料的方法,較 少發生反作用。

(三)、由於觀察期間較長,可從中了解趨向,了解事件之間的差異。因此,研究 者以參與觀察進行資料的蒐集,運用參與觀察法,研究者除了以屯區社大志 工隊督導的身份,與志工隊建立關係外,也在各活動期間,直接到活動現場,

親自參與屯區社大志工隊的服勤,觀察志工的服勤情況以及志工與屯區社大 承辦單位間之互動關係。(陳威翰,2010)

貳、研究範圍

因研究者曾就職於臺北市小作所的第一線工作人員職務,對臺北市小作所的 經營有初略的概念,為了取樣的方便性,再加上臺北市經營小作所的單位基金會、

協會本身機構服務的障別各不相同,在研究上具有代表性。

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

壹、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採用的主要工具與蒐集資料的方式包括,研究者本身、研究邀請函、

訪談大綱、訪談同意函、訪談文字稿及錄音工具等。

一、研究者本身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是主要的研究工具(陳向明,2004),因此研究者的資 歷在研究的過程中就十分的重要,以下就研究者相關的資歷說明。研究者在小作 所正式營運即進入服務行列,對於機構草創與經營的問題有深刻的體驗,機構內 服務的對象大部份精障者,而臺北市以精障為主要服務對象是本機構,為了解學 員不穩定的原因,與家長進行溝通互動具實務的經驗,了解成員從極不穩定的出 席到穩定出席中間的轉折點,看到其它少數障別的多重障礙面臨到的困難以及想 進入庇護就業被拒絕的後續影響。為了解日本文獻,研究者遍訪可以翻譯日文的 友人,進行文獻上的專業術語的溝通,讓文獻與實務能互應。

二、取樣方法

由於本論文係屬於探索研究,故採取質化研究方法較為適當,是以,本研採 取深度訪談法,據以探索小作所的服務模式是否符合各利害關係人的期待。質化 研究樣本選取重點非數量的多寡,而是在於其代表性,故在樣本數方面,主要是 採取「立意取樣法」,選取具代表性個案作為訪談的對象。

本研究選取樣本主要分為四部分,包括:學員、學員家屬、小作所主管;第 一線工作人員,選取的指標包括代表性,茲分述如下:

(一)小作所機構單位

本研究區域範圍為臺北市,本研究個案選取為臺北市目前在運作中的小作所,

主要以服務不同障別的機構都要涵蓋在內,包括智能障礙、自閉症、亞斯柏格症、

唐氏症及精障,同時兼顧不同公部門的補助單位,這些單位有:衛生福利部補助

64

的機構的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蘭興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社總 會-星兒工坊、社團法人臺北市心生活協會-心朋友工作坊、財團法人臺灣肯納自 閉症基金會-行義作業坊及和平坊、財團法人臺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星扶 工坊、財團法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喜憨兒臺北工坊;以及臺北市政府補助 的機構: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夢想工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 金會-北投工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天生我才大安站。

(二)家屬

採立意訪談,針對不同障別的家屬深度訪談,讓研究可以呈現不同障別家長 需求面以及在接受服務後對家屬本身或家庭產生的影響面。

(四)學員

為讓研究能聽到學員本身的聲音,也考量到學員的表達能力,選擇口語表達 能力很好的精障學員;其它機構認為可受簡單訪談的學員為訪談對象,更深度的 了解不同障別以及不同障礙程度的真實狀況,在實際服務上可提供的著力點。

三、研究邀請函

研究進行前,搜集臺北各小作所的資料,將研究個案涵蓋臺北市各小作所,

各設定為四名受訪人,包括主管、第一線工作人員、家屬、學員,為避免邀約受 阻,透過熟識關係人,以電話詢問,取得與接受邀請訪談對象的聯繫,沒有關係 人可引介者以自行電話邀約,故先以電話詢問與欲邀約對象,再依受訪者要求以 系所名義寄達邀訪公文後,一併寄出研究邀請函,於邀請函中詳細說明研究題目、

研究目的及訪談大綱,以及其對接受訪談者的權利及隱私的保障。研究邀請函完 整內容詳見(附錄一、二)。

四、訪談大綱及時間

(一) 開放性題目:因為小作所是近幾年興起的身心障礙者的服務方案,此服務 方案的據點也在逐年增加中,卻缺乏針對小作所的研究文獻,為求能更充實 的了解小作所在經營上的現況,所以在研究問題的考量上,會以開放性的提

65

問進行深度訪談。

(二) 開放式及半引導式訪談:對於受訪者為機構人員、家屬者,訪談內容會先 從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尋找下一個要提問的問題,主要問題主軸會朝向小 作所在經營(使用)上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經營(使用)過程中遭遇過困境及處 理方式;有什麼是需要加強或協助的部份,針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身心障

(二) 開放式及半引導式訪談:對於受訪者為機構人員、家屬者,訪談內容會先 從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尋找下一個要提問的問題,主要問題主軸會朝向小 作所在經營(使用)上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經營(使用)過程中遭遇過困境及處 理方式;有什麼是需要加強或協助的部份,針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身心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