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一方面不斷繼續蒐集相關資料,另一方面也開始著手進 行資料整理與分析,也要注意信效度的考驗

壹、資料整理

資料整理是指把資料轉移成概念的過程,此一步驟,研究者必須將所蒐集的 資料加以整理建檔,本研究主要的資料來源之一是深度訪談,研究者每訪問完一 位受訪者之後,即將訪談內容謄錄為文字稿,於文字稿中註明訪談基本資訊,包 括受訪者代碼及訪談時間。其次,研究者閱讀文字稿,形成受訪者談話內容的整 體概念,並將有意義的敘述句註記編碼,並與所對應的訪談大綱的提問做初步歸 類,以蒐集整理與小作所經營運作上相關元素,並與研究目的相連結,同一現象 或同一觀點敘述句歸類,形成一個類別,給予這個類別一個概念性的命名,初步 整理的訪談書面資料,提供下一階段資料分析之用。

貳、資料分析 一、編碼方式

基於研究倫理的考量,並保障受訪者資料及隱私用代號稱呼研究參與者。本 研究之資料管理編碼代號說明如下:

(一) 深度訪談

23位研究參與者,統一用代號「A」,因為代表的受訪者不只一位,分別以 英文字母之後的數字表示,「A 1」、「A2」……以此類推方式,編排順序 以機構主管、第一線工作人員、家屬、學員往下排列;另外,於引述研究參 與者的話語時,第一碼為研究參與者的代號;第二碼代表研究參與者回應問 題出現於訪談稿的對應題號;第三碼代表研究參與者回應問題出現於訪談稿 的對應行次。

例如:「A1-3-2」即代表研究參與者是屬於主管的受訪者,在進行訪談 時回應相關問題,出現於該個案訪談文字稿第三題第二行的談話內容,其他

67

68

表 3-3-2 觀察對象表

編碼 性別 障別

B 男 器質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

二、信效度檢驗

為求資料的真實性,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與受訪者建立很好的關係,訪 談時候也鼓勵受訪者盡量發言,比較能說出心中的想法,將訪談的資料在編碼時 沒有偏差且作適當的詮釋,對於表達能力需要引導的心智障礙者,會用引導的方 式詢問。

將訪談資料再次確認與保存,將訪談稿進行分析,若有不清楚的地方,會以 電話與受訪者進行澄清、求證;也會將研究過程中的錄音檔、電子檔及訪談同意 書均會妥善保存,以備後續存查。

三、研究限制

(一) 研究時間的限制

本研究在訪談時間、地點的選擇上,是以受訪對象便利性為首要考量,因此 研究者選擇訪談時間與地點鈞以受訪者意見為主。考量受訪人員因工作繁忙,恐 無法接受長時間訪談,在訪談的時間上皆定為二小時以內完成訪談工作。因無法 實施多次訪談,使資料更加完整,如有遺漏之處與受訪者有保持電話或電子郵件 的聯繫,但並非全部受訪者皆有回應,因此對於研究資料的飽和度可能造成遺漏 或不足部分。

(二) 研究場域上的限制

因此研究是針對臺北市小作所經營現況研究,臺北市屬都會區的生活形態與 資源,相較於位處於鄉鎮縣市的小作所,有著不同的生態環境,經營上的影響因 素可能無法全部類推到其他鄉鎮的小作所。

69

(三) 研究取樣的限制

在邀約受訪過程中,有一家小作所不願接受訪談,臺北市小作所每家的經營 型態有所差異,此將影響資料的完整性,有些小作所2014年才成立,在經營上還 未深入接觸,對於資料的提供有限。另外,在學員的部份,只有一位受訪者語言 能力表達上可以闡述其意,另三位受訪者訪談的內容有所限制,這三位中又有一 位在訪談中只能用簡單的問句訪談,因此,在學員代表性上較為不足,是本文研 究取樣限制。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