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與蒐集資料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蒐集資料

質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從自然的描述中,作出整體性的歸納 研究。主要注重在情境脈絡上,而且會經由現場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其活動的方 式。而且著重在人們對於事物的觀點,研究者必須實地去體現、學習(黃瑞琴,

1991)。所採用研究方法有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研究者可以利用錄音器材、

攝影機等工具來彙整資料與記錄,更進一步的對資料作歸納、統整和分析,是用 文字來解釋研究所發現的事件。通常田野調查(field research)、個案調查(case study)等都是歸屬於質的研究(葉重新,2001)。

本研究對於資料蒐集的方法,以個案研究為基準,主要以深度訪談為主,並 結合觀察法和文件分析,來進行研究資料的彙整和校正。以下分別說明之。

65

一、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個案研究是為了解研究事物中所發生的重要現象,並且深入的進行探討及分 析,來說明現狀,或是探索對事物的諸多影響因素的互動情況(王文科、王智弘,

2004)。

在質的研究中,個案研究(case study)的資料來源的蒐集方法通常包括:

(一)文件法:屬靜態資料的蒐集,為診斷或輔導的重要依據。(二)訪問法:藉由 訪談,得到更深入的資料。(三)問卷調查:經由問卷更快速掌握個案的相關資訊。

(四)觀察法:使用自然情境觀察,需要有規劃且作記錄性的觀察。(五)心理測驗 法:藉由測驗診斷個案的心智、人格、興趣等。(六)家庭訪問:可以透過對家庭 的訪談資料,更深入了解各案的情況(葉重新,2001)。而透過從以上所蒐集到 的資料分析,藉由三角測量法,使研究中的同一現象結合多方面的探究方法,避 免產生訛誤的分析,以提升研究之信、效度(黃瑞琴,1991)。

本研究所採用的個案研究是以團體作為對象,包括:學童、教師、家長以及 學校行政人員。而在個案蒐集的部分則是透過研究對象中的學校和老師所給予的 資料,進而了解個案們的基本情況。並且就由個案研究中多種的研究方法,如:

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來探討國小朗讀訓練的現況及過程。

二、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訪談法是研究者事先規劃訪談問題,以口頭訪問的方式獲取研究的資料,再 從中彙整、分析出屬於研究核心的成果。訪談法具備了靈活性與雙向性,能使訪 談者與被訪談者自由的掌握溝通的過程(葉至誠、葉立誠,2007)。

訪談法能依據不同的訪談結構,而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可分為結構式訪談

(Structural Interviews)、非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s)以及

66

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結構式訪談因標準化而限制住訪 談者的回答內容。反之,非結構性訪談則是不設計問題,完全採開放性交談的方 式,而半結構式訪談則採納兩者之優點,擬定具標準化的大綱,用開放性問題來 訪問受訪者。因此,可從中獲得較豐富、完整的資料(王文科、王智弘,2004)。

本研究採用訪談法,其目的在於透過訪談的過程,讓研究者對於國小朗讀訓 練的現況及過程有更深入的探討。例如: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學童在受訓時的 困境,教師在朗讀訓練的指導上運用什麼樣的方法,以及教師、家長與學校行政 人員對於朗讀訓練的想法及期待。

本研究訪談三位受訓的選手、一位指導老師,以及家長和學校行政人員各三 位。每次訪談的時間從一、兩個小時不等,地點則是配合受訪者的需求,在研究 場域、受訪者願意提供的地點或是其家裡來進行訪談。

在本研究開始之前,研究者會先行準備訪談同意書(詳見附錄一和附錄二),

並且向研究對象所屬的學校的行政人員、學生、教師,以及家長說明本研究的目 的、如何進行和解釋受訪者所擁有的權利與研究的隱私性。在雙方都達成協議 後,研究者即從訪談大綱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詳見附錄三、附錄四)。而訪談大 綱參考相關文獻,如:研究者於現場給予學童的訓練後之反思學習單(詳見附錄 八),讓問題環繞研究的目的及核心來撰寫,再經由指導教授的校正後,成為本 研究之研究工具,且依照訪談對象的不同,分別設計四種訪談大綱。

在訪談結束後,研究者除了迅速的繕打完訪談稿,並彙整該次觀察與文件分 析的資料外,並告知受訪者會將每次訪談的資料以電子郵件寄予受訪者,讓受訪 者作檢核,且可將有問題之處告知研究者,讓本研究獲得客觀的校正與檢核。

三、觀察法(Observational survey)

英國學者 Moser 強調:「觀察法可稱為科學探究的第一等方法」(葉至誠、葉

67

立誠,2007)。因此,觀察是質的研究常使用的研究方法,觀察中所得到的資料 是能幫助研究者在訪談上或其他研究工具時找尋到線索,並且也能進一步的審核 及評估所獲得的資料(黃瑞琴,1991)。

本研究所採用的觀察法,是非參與觀察和直接觀察。非參與觀察是指研究者 在研究場域中,以觀察為重心,不參與任何的活動。而直接觀察則是研究者到現 場來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葉重新,2001)。並且透過三角測量法,從訪談、觀 察、文件分析等面向來了解國小朗讀訓練的現況及過程。在觀察的過程當中,研 究者經由受訪者的同意,以紙筆作書面記錄為主(詳見附錄五、附錄六和附錄 七),使用錄音筆及攝影器材為輔,詳細記錄觀察的過程。而在本研究進行期間,

以不干擾為原則使研究場域達到安靜且語音表達清楚的情況。

四、文件分析法(documents analysis)

在訪談的過程當中,會有需要藉由文字材料進行驗證或是補充說明資料。並 且對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及歸納後,再做出分析與診斷(葉至誠、葉立誠,

2007)。透過蒐集現場存有的資料,或是問卷、測驗及觀察等其他資料來源,可 以用來檢視觀察或訪談資料與文件資料的同質性。倘若互相矛盾,研究者便需進 一步作質疑和探討(黃瑞琴,1991)。經由多方面交叉檢驗及比對,便可形成多 元觀點,並且互相補充說明,提高研究資料之信度及效度(吳芝儀、李奉儒,

1995)。

研究者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將學校、朗讀指導老師所提供的資料,以及研究 者所蒐集到相關朗讀研究的文獻資料,作為文件資料。藉由觀察、訪談及學習單 等文件蒐集,讓研究資料作交叉檢核與校對,一有錯誤,立即對研究的流程做適 當的修正,並且將研究者處於客觀的立場。

從上述得知,在本研究之中,研究者使用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來檢測研究

68

資料的信效度,期望能真實且毫無闕漏的客觀呈現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