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幼兒園教師、家長和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一、對幼兒園教師之建議

(一)幼兒園定期舉辦親職活動和講習,鼓勵家長陪同幼兒參與活動

研究者在現場觀察到家長和幼兒間的親子互動有著兩極化的現象,家長不是呵護備 至、過度介入幼兒的學習,不然就是陪伴幼兒的時間很短暫,親子溝通頻率甚少,衍生 許多親子衝突、教養問題,以及雙方的情緒問題等,因此,研究者建議幼兒園可定期舉 辦相關的親職講習、親子活動,除了提供正確的教養資訊,來釐清家長教養觀念和管教 方式是否合宜,以及鼓勵家長多參與幼兒園活動,增加親子相處的時間。

(二)鼓勵教師多參與情緒教育相關研習,有助於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身為教師在教學中常需要不斷地省思,我們瞭解幼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大,除了負 責課程教學、行政工作、班級事務和親師溝通等工作之外,還要因應不同家庭背景之 幼兒的情緒問題,這些變化球考驗教師的因應處理能力,在訪談笑咪咪老師內容中,研 究者發現不同家庭教養幼兒的問題越來越多,教師的挑戰與責任也越來越大,因此,研 究者認為教師參加情緒教育相關的進修和研習不僅可以深入學習幼兒情緒的處理和溝 通的技巧,也有助於教師專業的成長。

(三)教師能隨時察覺自我情緒、調整情緒,為幼兒情緒仿效做良好示範

研究者與笑咪咪老師的訪談中,發現教師也是有情緒的,面對幼兒惱人的行為問 題,教師能否察覺自身情緒是否隨著幼兒問題行為起伏,避免在激動狀態下去處理幼兒 情緒事件,因此,教師的情緒管理和調適能力顯得格外重要。由於幼兒正值模仿力強的

幼兒,很需要教師的介入引導與示範,唯有幼兒先表達情緒後,才能繼續探究其情緒產 生的前因後果。所以,研究者認為教師良好的身教言教和境教,是培養幼兒情緒能力重 要的一環。

(四)教師應多瞭解幼兒的生活背景,較能以同理心去面對幼兒的情緒問題

從研究觀察與發現家庭氣氛與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的發展影響甚鉅,教師若能深入 瞭解幼兒的生活背景,較能同理幼兒情緒問題的產生,以及尋求改善的方法,對幼兒的 情緒察覺與辨識、情緒理解、情緒表達和情緒調節等能力也會有幫助。

二、對家長之建議

(一)培養幼兒規律的生活作息,有助於幼兒情緒能力

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窺知幼兒的生理需求若未得到滿足,易產生情緒問題,如 S2 和 S24 睡眠不足時,會引發起床氣和分離焦慮的情形,因此,研究者認為培養幼兒規律的 生活是穩定幼兒情緒的第一步,是最基本的方法。

(二)放手讓幼兒練習能力可及的事情,不要剝奪幼兒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

在研究過程中常觀察到許多家長因擔心孩子動作太慢、捨不得孩子辛苦,所以會 出現家長幫孩子代勞收拾書包、穿脫鞋子、做作業…等情形,但這些工作對幼兒來說 是學習獨立和負責任的機會,往往因為家長做得太多,造成幼兒練習機會過少,當幼 兒能力不足或過度依賴家長協助時,容易會有情緒問題的困擾,因此,建議家長應讓 幼兒練習能力可及的事情,使幼兒能更獨立自主、有自信。

(三)隨時注意資訊產品等外力因素是否對幼兒情緒造成影響

由於環境結構的改變,以及資訊媒體越來越發達,研究者觀察到少數幼兒因家長 在享受這些多元化知識的同時,忽略到資訊產品對幼兒情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尤其 是心理層面的部分,如 S11 和 S24 對於父母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而忽略到自己感到難 過,另外還有身為家長有必要為幼兒把關所有收看的電視節目,選擇有益幼兒身心健康

之節目,避免暴力血腥和恐怖畫面,對幼兒的情緒影響甚大,並且陪伴幼兒一起觀 賞、約定好看電視的時間,隨時注意外力因素是否對幼兒的健康與情緒造成影響。

(四)把握每天的親子時光,和幼兒分享心情和生活點滴

研究過程中發現,現代父母忙於家庭與工作之際,部分家長與孩子的親子時光很 少,甚至聽到幼兒說:「很想要跟媽媽講話,但媽媽沒時間…」、「媽媽沒有空陪我玩」

等心聲,讓研究者心裡為之一酸,這些話也透露出幼兒內心渴望家人陪伴與關懷,不 管親子互動時間的長短,研究者認為家長應當每天抽空傾聽孩子的聲音、重視親子相 處的品質,哪怕是十分鐘也好,只要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重視,有助於幼兒 情緒能力。

(五)家長隨時注意自身情緒,做為幼兒良好的示範

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認為除了教師的身教示範之外,家長的身教更是重要,因為 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比教師更長,若家長擁有很好的情緒能力,相對地對幼兒情緒教 育有幫助;反之,家長情緒調節較差、常常表現出焦慮或生氣的情緒反應,孩子長期 處於成人負面情緒下,自然而然也就會有影響,如 S25 和 S26 媽媽容易焦慮,兩位幼兒 也容易感染媽媽的焦慮而感到不安,因此,研究者建議家長應當隨時查覺自身的情緒變 化,因為家長的身教對幼兒情緒的影響不可小覷。

(六)面對幼兒情緒問題,避免體罰和責罵,多用接納、溝通來包容幼兒的情緒

研究發現,部分家長面對幼兒的情緒問題,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最後只好使用 威脅、責罵和處罰的方式來解決,但此方法無法化解幼兒內在情緒的感受,只會讓幼 兒負面情緒強度更大,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研究者認為家長若能用接納、同理的角度 來包容幼兒的情緒反應,會比體罰和責罵來得好,家長也切勿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

說出傷害孩子的言語,若是幼兒出現不當的行為時,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與感 受,但不是一昧地責罵,應當多和孩子溝通與找出情緒問題的癥結,並且尋求解決辦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可以延長研究時間,觀察個案幼兒從小班至大班的情緒能力與表現

由於時間和人力是很重要的因素,研究對象只觀察中小混齡班之幼兒情緒事件,未 能擴大追蹤個案幼兒至大班的情緒表現,若完整地呈現幼兒從小班到大班的情緒能力與 情緒事件,其研究歷程會更加完善,更有研究價值。

(二)研究者最好為研究對象之教學者

因研究者並非研究班級之導師,受限於觀察時間和人力問題,每次只能利用兩小時 的時間進行觀察和訪談,限制了文件資料的蒐集,在研析資料上有遺珠之憾;若研究者 本身是研究對象之教學者,能隨時隨地觀察研究對象,更貼近瞭解幼兒的想法,在資料 蒐集上會更加方便、多元,垂手可得。

(三)未來研究可深入探究影響幼兒負向情緒之因素

從研究結果可發現影響幼兒的負向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環境、父母的管教 方式、手足關係…等,建議未來可深入分析影響幼兒負向情緒之因素及其相關性,提供 現場教師和家長更加瞭解幼兒負向情緒產生的原因。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欣雅(2012)。大台中地區幼教老師面對少子化的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瑞琪(2012)。情緒涵養取向的幼兒情緒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 華大學,臺東市。

王連生(1994)。幼兒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白玉玲、王雅貞(譯)(2006)。兒童發展(原作者:Richard A. Fabes)。臺北市:雙葉。

江秀雪(2004)。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的心理。學前教育,27(9),23。

李欣蓓(2012)。使用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發展心理學:兒童發展(原作者:Laura E. Berk)。臺北 市:雙葉。

李梅齡(2004)。年齡、氣質、情緒調整、創作性戲劇教學與幼兒創造力之關係(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李選(2003)。情緒護理。臺北市:五南。

李素卿(譯)(2002)。感性與理性-了解我們的情緒(原作者:Richard S. Lazarus & Bernice N. Lazarus)。臺北市:五南。

沈佩誼(2011)。應用一人一故事劇場於幼兒情緒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沈怡婷(2006)。母親介入與否、幼兒情緒反應強度與情緒調整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淑雅(2002)。我的心情陰偶雨-協助幼兒管理情緒。蒙特梭利雙月刊,42,73-77。

林欣蓉(2011)。南投縣幼兒教師幽默感與壓力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吟珀(2010)。親子互動歷程中獨生幼兒情緒表達與規則之習得(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林雅萍(2010)。兒童情緒調節策略與社會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南大學,臺南市。

林貞佑(2010)。結合靜思語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影響之實驗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文婷(2008)。幼兒教師情緒智力與幼兒情緒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律娜(2005)。學前融合班幼兒情緒能力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 學,臺東市。

林宣妤(2006)。運用創造性戲劇於幼稚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亮吟(2005)。幼稚園教師處理幼兒人際衝突之研究。教育趨勢報導,17,31-38。

林亮吟(2005)。幼稚園教師處理幼兒人際衝突之研究。教育趨勢報導,17,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