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三節 研究情境與研究對象

行動研究是一種特定情境下進行的研究方法。因此對研究情境與研究對象的認 識,將有助於研究進行及結果分析。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來自台中市某國小,學校周 圍多為商業區,學區家長社經地位與教育程度不高,但由於市區學校有很多越區就 讀的情況,這些越區就讀的學生家長的教育程度較一般家長為高,雖然家長普遍對 學生很關心,但在與老師溝通的方式、以及對小朋友的教育方式就有很大的差異。

全校共 34 班,由於重劃區的興起,舊社區的沒落,班級數年年減少。學校教 師年齡平均 33 歲,學校有四間自然與生活科技專科教室,其中有兩間是一般教室 改為專科教室,教室較為狹小;另兩間自然與生活科技專科教室在教室興建時即規 劃為專科教室,因教室內設備完善,設有兩台電視、投影機、實驗桌、螢幕、洗手 台、櫃子、黑板。本研究所進行之教學活動即在此兩間教室之一進行。由於學校歷 史悠久,因此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具、各項器材與設備很多,但多是舊課程(84 年版)

時期的教具,且不堪使用。受限於經費,無法添購新器材。在進行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時,老師常得發揮巧思,把舊器材重新利用,以敷輔助教學之用。學校自然與 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多為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師擔任,因此同一年級經常有多位老師 任教,同時,由於行政工作繁忙,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任教教師多認為教學準備 工作的時間不足。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五年級三個班級,學校編班是依照上一學年之領域學習成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行動研究,因此,研究者即研究工具,另外,本研究為了解學生學習興 趣,以及瞭解學習目標的達成,使用了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問卷、單元目標檢核表、科 學過程技能檢核表、行為目標檢核表等工具,同時,在實施教學活動後,針對學生進 行晤談以瞭解及改進教學計畫。以下為依序說明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與立場、研究者 的立場與角色、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問卷、單元目標檢核表、科學過程技能檢核表、行 為目標檢核表、晤談問題。

一、研究者的經驗與理念

研究者畢業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自然組,大學期間,對於與國小自 然科課程相關之課程很有興趣,也選修了相關課程。同時,九年一貫課程正在試辦,

對於新課程的研發及試驗,當年有許多相關研究。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有幸參與了

「國小教師『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統整與學校本位研習進修」之研究、「國民小學九 十年代「自然與科技」新課程單元模組發展研究」:「地球與資源以及 2001 年世界地球 日教學活動實務手冊」等國科會計畫研究,對於課程與教材的編寫略有所窺。

畢業後,研究者到台中市服務,也曾指導學生參加科學展覽。在實際的教學中,

體會到一個完整學計畫需要縝密的規劃與不斷的改進,才能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發揮 效用。研究者越是投入教學,越是深感自己所學的不足。因此決定繼續進修,進入台 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就讀。

為了豐富自己的教學,讓小朋友喜愛科學、樂於學習,研究者對於教材內容中的 科學遊戲一直十分留意。而在帶領學生學科學的過程中,也時時提醒自己,希望能以 提升學習興趣、增進科學技能、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

二、研究者的立場與角色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先要進行以科學遊戲為主題之教學活動的研發。根據教育部九

師必須具備設計部分課程與教材的專業能力(盧秀琴,民 94)。研究者本身為教師,

教師根據自己需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不僅是九年一貫課程精神,更能以實際經驗設 計出符合教師使用的教學活動。

除了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研究者同時為本研究發展之教學活動的實際執行者。

在教學過程中,執行並檢核教學活動中的設計是否恰當,以作為教學活動修正的依據。

另外,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嘗試以科學遊戲為主題的教學,施教者也可以從中 獲得經驗,促進專業成長。

三、學童科學學習興趣問卷

為瞭解學生在進行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後之學習興趣,本研 究參考相關文獻,修訂鄭嘉裕(民 94)所發展之「學童科學學習興趣問卷」。該問卷 所提供的選項僅有「是與否」的分別,然而本研究所欲瞭解之學生學習興趣,應有其 程度上的差異,因此以 Likert 式五點量表來替代原有的二分選項。另外,把內容重複 的第 4 題、第 19 題刪除,且把原始問卷的第 3、13、14、16 題中,分成內容單純化的 兩題(第 3 題:我覺得這次課程中所進行的活動很浪費時間,老師應該直接告訴我們 答案就可以了。第 13 題:進行這次的課程活動時,我常覺得無聊,希望趕快下課。第 14 題:進行這次的課程活動時,幾乎都是老師在講解,我很少發問或回答問題。第 16 題:進行這次的課程活動時,老師大都在講解,很少傾聽我的想法。),完成適合本研 究之學生科學學習興趣問卷(見附錄一),以期能瞭解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計分方法上,本問卷內容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由受試者就每一題所述內容,

四、單元目標檢核表

本研究設計四個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教學活動,在此四個教學活動中,除 了以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能力指標為教學目標,更以實際教學活動的內容設定 了單元目標(附錄六)。

在教學活動進行中,研究者為求更加瞭解教學活動目標、內容、流程等項目的實 際執行情況,在每一循環的教學活動商請兩為協同教師作教室觀察。其中,單元目標 的達成與否便是協同教師的觀察項目之一。

因此,本研究依據所設定之單元目標,設計單元目標檢核表(附錄三),供協同教 師作教室觀察的單元目標檢核之用。單元目標檢核表的項目依據教學活動計畫中所列 之單元目標,協同教師根據實際觀察的情況,在檢核等第:「優」、「良」、「可」、「差」、

「劣」五個等第中擇一打勾,做為單元目標的檢核。

五、科學過程技能檢核表

根據美國 SCIS 課程提出的科學過程技能中,包括基本方法與統整方法。基本方 法有:觀察、分類、應用時空關係、測量、運用數字、傳達、預測、推理;統整方法 有:控制變因、解釋資料、形成假說、下操作型定義、實驗(陳忠照,民 92)。本研 究所定義之科學遊戲,需包含基本方法與統整方法各一。本研究依據教學活動內容,

設計適合之科學過程技能的學習,融入教學活動中。

本研究為了解學生科學過程技能的學習狀況,設計科學過程技能檢核表(附錄 四),由協同教師填寫。協同教師在實際觀察教學活動之後,在學生有使用的科學過程 技能項目上打勾。在協同教師填寫完畢後,研究者與協同教師並根據科學過程技能檢 核表的填答結果作討論,以求更加瞭解協同教師所實際觀察的學生科學過程技能。

六、行為目標檢核表

在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教學活動中,研究者根據單元活動內容設定了單元 目標,同時,依據每一單元的單元目標,設計了行為目標,且在行為目標中列出了檢 核的方法(附錄六)。研究者考量此行為目標的檢核方法有實作評量、學習單評量,較 適合教學者實施,因此設計了行為目標檢核表(附錄五),供教學者於教學後填寫,以 作為行為目標的檢核。

行為目標檢核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依據教學活動計畫中所列之行為目標,檢 核等第分為:「優」、「良」、「可」、「差」、「劣」五個等第,讓教學者擇一打勾,做為行 為目標中實作評量的檢核。另外,在行為目標所列之學習單評量部分,則在批改學生 學生的學習單後,依據通過人數算出通過的比率,以此作為瞭解學生行為目標的達成 依據之一。

七、晤談問題

晤談的目的是在於更深入了解及研究過程及研究樣本,對於以「科學遊戲-泡泡」

為主題之科學活動之學生學習狀況,以及教師在教學進行中的問題。晤談的工具有晤 談問題綱要、錄音設備等。

協同教師晤談內容主要為學生科學過程技能檢核表、行為目標檢核表的填答結 果,根據以上兩種檢核表的填答結果,以及協同教師在教學進行中所做的觀察,與消 約這作深入的探討。學生晤談綱要是由主題以及問題所組成。主題是根據課程內容以 及學生學習情況所擬定。每個主題之後有數個問題,並依照晤談情形作調整,於實際 實施教學後,隨機於班上抽取三位同學進行晤談。晤談問題內容如表 3.1:

表 3.1 晤談問題

主題 問題

一、最喜歡的教學活動內容。 ◆說說看,這次的教學活動中有哪些內容?

◆你最喜歡哪一部份?為什麼?

二、教學活動中學到的部分。

◆這一次的課程,你學會了什麼?

◆你在這個遊戲的過程中,有遭遇什麼困難?

◆你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的?

三、和平常的課程比較。

◆這一次的教學活動,你覺得和平常的自然與生 活科技課程有什麼不一樣?

◆你覺得科學遊戲的課程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

四、其他 ◆你希望再繼續玩不同的科學遊戲嗎?為什麼?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探討在發展過程 是否會遭遇困難以及應如何改善,瞭解學生對「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 之學習興趣反應為何,另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有何專業成長。本研究的研究流 程如圖 7,茲以此流程詳述如下:

本研究的目的在發展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探討在發展過程 是否會遭遇困難以及應如何改善,瞭解學生對「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 之學習興趣反應為何,另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有何專業成長。本研究的研究流 程如圖 7,茲以此流程詳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