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遊戲的理論基礎

一、遊戲的定義

遊戲是什麼?很難為它下定義(段慧瑩、黃馨慧,民 89;郭靜晃,民 81;潘怡吟、

王美芬,民 92; Reid, 2001),關於遊戲,人們之間也很少共識(Sutton-Smith,1997)。

人類不斷的進行遊戲的活動,近年來,國內的教育也有很多跟遊戲有關的口號,例如

「做中學」、「遊戲中學習」等。但對於什麼是遊戲,很少有共識。

潘怡吟、王美芬(民 92)曾對早期的國外教育家對於遊戲的看法作了整理與歸納:

Frobel(1902)認為遊戲是是兒童自我主動的表徵,將內心世界的衝動及需要形之於 外。Bruner(邵瑞珍譯,1997)認為遊戲是一種可以任意且有力表現出現時的模式,

也可預習未來的實際生活。Piaget(1962)認為遊戲具有啟蒙作用,唯有將人類的智慧、

思考及活動應用於遊戲中,才能瞭解遊戲的意義。Eisner(1982)認為遊戲可以讓兒童 探索可能發生的經驗,是用以理解世界的途徑,是一項自然的童年活動。兒童在遊戲

(民 92)也指出,遊戲是在自我實現,與生理和心理同時能夠滿足的過程中發生。遊 戲也可以提供歡樂和祥和,能克服創傷並達成目標。由上述國內外學者所言,可以發 現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遊戲是歡樂的、可滿足的,能表現心理狀況,且具有理解現 況、發展未來等特性。Freud 認為小孩的重複性(to and fro)動作就是一種遊戲,而這 個遊戲至今一直重演(洪榮昭,民 94)。

遊戲也可以促進兒童認知領域的發展。Piaget(1962)主張遊戲的目的,再讓兒童 認識真實的世界,Vygotsky(1976)認為遊戲是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要素,Singer 和 Singer(1990)認為遊戲對孩子有下列幾點幫助:(1)擴展語言和行動目標的連結,(2)

發展一致性的目標,(3)形式事件的基模和草稿,(4)為解決問題而發展學習策略,

(5)發展擴散思維的能力,(6)發展不同思維之間口語或邏輯轉會的流暢性。

國內學者簡楚瑛(民 82)依據文獻資料,用三種方式來定義「遊戲」:

(一)由心理特質方面來定義

在心理特質方面, Piaget(1962)認為遊戲是一種行為,目的是在得到快樂,是一 種無組織性的行為。Sutton-Smith(1979)則認為遊戲是一種自願參加、無目標導向的 活動。另外, Garvey(1977)也認為遊戲的特性是好玩的、無外在目標的、是自願參 加的。

簡楚瑛(民 82)綜合上述各學者所論述,再根據個體的動機來源、目標導向、生 理刺激和規則等特質,可將遊戲從一般行為中分辨出來:

1.遊戲是內在動機的行為。

2.遊戲強調手段或過程更甚於目的。

3.遊戲是種非真實性的行為。

4.遊戲行為和探索行為是有所區分的。

(二)由可觀察到的行為類別來定義:

遊戲可以運用特定行為標準,或直覺認同過程,由可觀察得到的行為類別,來進 行區分。Piaget(1962)將遊戲行為分為三種類型:

熟練性遊戲。這意指讓兒童練習已經存在基模中的事物。

2.表徵性遊戲:又可稱為想像性遊戲、裝扮遊戲、假裝遊戲。

3.規則性遊戲:強調共同決定規則。在活動過程中,競爭性強過彼此合作。

(三)由情境方面來定義:根據會引起遊戲傾向的情境,以及會引起遊戲行為的情境 來定義。

近年來,有許多與遊戲相關議題的研究,對於遊戲,各專家學者仍有不同的觀點 與解釋。雖然遊戲的定義多元且繁複,但經整理可以簡要地歸納,遊戲具內在心理與 外在活動的表徵,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促進兒童認知發展與社會適應。

二、遊戲的理論

探究國內外相關的遊戲理論,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瞭解為什麼需要遊戲,以及更瞭 解遊戲的形式與功能。根據許多研究的論述,遊戲理論目前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為傳 統理論,二為現代理論。

(一)傳統遊戲理論:

傳統遊戲理論又稱為古典遊戲理論,指的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期時的理論。

它嘗試以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遊戲存在的原因以及存在的目的。傳統遊戲理論多是以哲 學式的反省為其立論基礎,而較少以實證研究來支持它的立論(簡楚瑛,民 82)。在 傳統遊戲理論的派別方面,可分為四個派別:精力過剩論、放鬆和休閒論、重演論、

練習論。而在這四個理論派別中,又可以再歸納分為兩類:一類為視遊戲為調整精力

基本需要滿足之後剩餘精力的結果。小動物或小孩子不用為了生存負責任,所以精力 會過盛。這些過盛的精力會從遊戲過程中疏散出來。後來學者 Spencer 提出,沒有目 標引導個體能量消耗的活動就是遊戲;而有目標引導個體能量消耗的活動就是工作,

而個體的能量是消耗有及沒有目標引導的活動(郭靜晃,民 86)。但是,這種理論無 法解釋兒童在精疲力竭時,若再接受刺激或感到有新奇事物時,仍有想要玩遊戲的慾 望。另外,精力的使用到底算不算是一種過剩的精力,與在對行為做解釋時的論點有 關,有時我們解釋為好玩的行為,卻也可解釋為認真的行為。

2.放鬆及休閒論(The Relaxation and Recreation Theories of Play):

遊戲是種休閒活動的理論,首創於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 Lazarus。Lazarus 認為在 生活中,人會消耗腦力和身體上的能量,這會造成疲勞。人一旦脫離具有工作壓力的 活動,加上充分的休息與睡眠。才能獲得個體能量上真正的恢復。因此遊戲與休閒活 動,才能使個體恢復健康的功能(簡楚瑛,民 82)。

Patrick(1916)指出遊戲可以幫助個體使疲乏的心理得到鬆弛。他解釋在古老社 會的工作環境需要大量的肌肉活動,例如:跑、跳、丟等活動,但是隨著環境改變,

現代人工作的時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具有抽象思考的能力以及需要手眼協調的 精細動作能力,因此現代人比古老社會的人較容易引起工作壓力與神經失調等症狀。

於是,現代人逐漸將古老社會中需要體力的勞力活動(例如釣魚和打獵),用來做運動 及休閒之用,以解除這些失調的現代文明病。

3.重演論(The Recapitulation Theory of Play):

重演論是由 Hall 和 Gulick 所倡導,他們是十九世紀達爾文學說的信徒,對 Hall

發現,胎兒的成長顯示人類由原生動物經過各個複雜的階段而成人類,兒童遊戲的階 段性就是遵循人類的演進,透過遊戲,過去的動作、習慣以及精神逐漸的重演。另外 Gulick 認為現代人類的遊戲,就是早期種族或時代行為的反應。例如兒童玩水是煙先 民在海邊的活動,而同儕遊戲如同原始部落民族的生活(林堂麗,民 92)。

蔡淑苓(民 82)對於重演論也指出,在人類的歷史上大致是依序重演了動物時期

(兒童爬、搖搖擺擺地走路)、野蠻時期(打獵、捉迷藏等遊戲);遊牧時期(飼養動 物)、農業時期(玩砂、挖土等遊戲)、以及部落時期(團體遊戲)。

重演論的學者認為,透過遊戲,各種族有了表達的出口(簡楚瑛,民 82)。結果 這些本能逐漸衰竭,因此個體可進而獲得更高、更複雜型式的行為,及現在所見成人 之行為。但是重演論的學者無法解釋兒童玩太空船、坦克、雷射、手槍、超人等玩具 或遊戲,這些玩物並沒有在先人的生活中出現。

4.練習論(The Practice Theory of Play):

練習論的觀點認為遊戲是個體練習和準備未來生活所需之技能。Groos(1914)認

為遊戲具有適應的功用。遊戲不只是為了消除原始本能,更是為了加強兒童日後生活 所需,因此遊戲可以說是一種成人活動的練習。Groos 注意到孩童遊戲隨著發展而有 所改變,實驗性的遊戲(包括知覺和動作練習的遊戲)目的在幫助自我控制的發展,

社會化的遊戲(包括打架追逐、模仿家庭、社會等遊戲)目的在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

Mcdougall 認為遊戲是由本能需求所衍生的活動,兒童藉由這種安全的方法—也就是 遊戲製造練習的機會,使生活的本能更臻完善,以利成人生活所需(簡楚瑛,民 82)。

郭靜晃(民 86)指出,此派所被批評的是,沒有證據顯示孩童的遊戲皆為為未來 生活所準備,也沒有證據顯示兒童有遇見日後生活技能為何的能力。

根據以上四個理論之重點,整理歸納成表 2.1:

表 2.1 遊戲的古典理論

傳統遊戲理論 倡導者 遊戲的目的 缺點

精力 測,大人應比小孩更需要 遊戲,但事實並非如此

重演論 Hall/Gulick 原始本能

無法解釋孩童喜歡玩 機器人、太空船等跟現代 科技有關之遊戲

練習論 Groos/Mcdougall

為日後成人生活所需 準備

沒有證據顯示孩童的 遊戲皆為為未來生活所準 備

(改自郭靜晃,民 86)

透過精力過剩論、休養鬆弛論、重演論和練習論的了解,可以清楚的知道,雖然 傳統遊戲理論分別以精力調整(精力過剩論、休養鬆弛論)與人類本能行為(重演論 和練習論)來解釋遊戲,但是傳統遊戲理論的四個派別,都是在說明為什麼會有遊戲,

以及解釋遊戲的目的是什麼。不過,依據郭靜晃(民 81)指出,傳統遊戲理論比較強 調哲學思想,而較不注重實驗結果。

(二)現代遊戲理論:

現代遊戲理論在一九二 0 年代之後陸續被發展出來,主要包括心理分析論、認知 論以及其他特定的理論。這些理論不只是在解釋為什麼人要遊戲,更嘗試定義遊戲在 兒童發展中的角色,並指出遊戲在某些狀況下的前因後果(郭靜晃,民 89;詹志禹,

民 86)。

1.心理分析論(The Psychoanalytical Theory):

心理分析論最早是由 Freud 所倡導,他認為遊戲在幼兒情緒發展過程扮演著重要 的角色,遊戲不僅提供給兒童一個達成願望的機會,同時,也提供給兒童克服創傷事 件的方法。脫離現實的限制,可以盡情地幻想空間,在虛擬想像的世界中,個人達到

(1)自我觀(autocosmic):自我的遊戲從出生開始,主要是身體的遊戲,包括

(1)自我觀(autocosmic):自我的遊戲從出生開始,主要是身體的遊戲,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