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份發展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教學活動,

第二部分採用行動研究法,在實際進行教學後,取得學童科學學習興趣問卷、協同教 師單元目標檢核表、科學過程技能檢核表、學習目標檢核表、晤談資料、學習單、錄 影帶等質性資料並加以分析。

一、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所採用的行動研究,在於結合實務工作者與研究者,應用於特 定學校或情境中的問題,以解決實務工作中的問題。行動研究的焦點,不強調理論的 發展,也不著重普遍的應用,而是注重及時的應用(王文科,民 79)。且使用與教學 有關之行動研究,需在研究者所能掌握的範圍、需是研究者所專注的對象並願意去尋 求變革者(蔡美華譯,2003)。

依據蔡清田(民 89)對於行動研究,指出其主要特徵有:

1. 行動研究以實務問題為主要導向。

2. 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

3. 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員。

4. 行動研究的情境就是實務工作情境。

5. 行動研究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6. 強調解決的立即性。

7. 行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

9. 行動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只是用於特定實務工作情境的解放,其目的不在於做理論的 一般推論。

10. 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實務工作情境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實際工作人員自身獲得 研究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促進專業成長。

Altrichter, Posch 和 Somekh(夏林清譯,民 86)對於行動研究,指出其主要特徵 有:

1. 行動研究由新社會情境的人來針對社會情境進行研究。

2. 行動研究發起於每日教育工作中所產生的實際問題。

3. 行動研究必須和學校的教育價值及教師的工作條件具有相容性。

4. 行動研究提供進行研究與發展實務的一些簡要策略與方法。

5. 明確與特定的方法或技巧並不是行動研究的特色,相反的,行動研究是一種持續不 斷的努力。

6. 每一個行動研究方案都有自己的特點。

根據上列敘述可知,行動研究是由實務工作者發起,為解決實務情境所發生問題 之研究工作。行動研究方法具彈性,且研究結果不宜過度推論,但可解決立即性的問 題。本研究之研究主題及目的,起於研究者的工作情境,且研究為解決實際工作中的 問題,因此本研究適宜採取行動研究法作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二、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的理由

本研究所關注之設計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教學活動,即為研究者

視與提倡,學生接觸科學遊戲的機會大增,學生大多對於課程中所伴隨之科學遊戲有 很大的興趣。然而,什麼樣的科學遊戲活動內容既能達成教學目標,又能兼顧其「遊 戲」帶來歡樂的本質?這些疑惑成為研究者自我檢討與省思的重點。

在生活領域的課程中,甚至是大部分的人幼時美好回憶中,有許多有趣的、令人 印象深刻的遊戲,這些遊戲很多包涵了可深入探索的科學原理。研究者在校園中即發 現,大部分的小朋友在低年級時會接觸到「吹泡泡」單元(康軒版、南一版、仁林版生 活課程中均有此單元),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吹泡泡時,對於泡泡的形成、形狀充滿了好 奇與樂趣,而「吹泡泡」中隱含的許許多多的科學原理,在吹泡泡的活動進行中也會 使用許多科學過程技能,然而,這個單元在中高年級並不會再出現,如果能將這些樂 趣轉化成追求科學知識的動力,相信對科學的學習必定有事半功倍的效益。

因此,為解決此一教學現場中,研究者所欲瞭解與解決之問題,設計適宜的科學 活動,並在實際教學現場中實施與改進,進行行動研究可使研究者立即解決,並可於 持續的努力中獲得專業成長。

(二)研究問題與目的的因素

本研究欲發展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並於實際運用後,瞭解 其是否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期間所遭遇之問題。教學活動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

也非一擊可成,需經過長時間的擬定、實施、修正、再實施、再修正的過程。蔡清田

(民 89)提出行動研究的計畫為發展性的反省彈性計畫,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努力。因 此,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來發展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活動,即可用於解 決實際發展教學活動時所遭遇的問題並隨時檢核予修正。

三、本研究之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

有不少學者對於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有不同的看法(朱仲謀,民 93;蔡清田,

民 89;陳惠邦,民 90:夏林清等譯,民 86),但行動研究皆包含了循環的特色。為了 說明本研究的進行方式,本研究修改 Kemmis 和 McTaggart 於 1988 年提出之螺旋狀研

究模式(朱仲謀譯,民 93)來協助分析,內容如圖 5 所示:

第二節 以「科學遊戲-泡泡」為主題之科學教學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