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以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中的「半結構式訪談法

(semi-structured interwiew)」為主要研究方法。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是質化研究中常見的資料搜集方法之一,係研究者使用交談方式,與受訪者對某 特定議題進行互換觀點(inter-view),研究者因而從訪談對話中獲得深度的知識 與理解,進而挖掘出重要研究發現因此訪談是一種有特定目的的談話。而訪問的 過程實際上是研究者與被訪問者雙方面對面的社會互動過程,透過口語與非口語 的溝通方式,評估人們的知覺與經驗,是一個能夠達到彼此之間相互交換思想與 態度,以及對於社會真實建構的好方法,(Kvale,2007;潘淑滿,2003 ;袁方,2002;

Keith F.Punch,1998/林世華等譯,2005)。

葉至誠、葉立誠(1999)即指出,訪談法具有「雙向性」與「靈活性」二大 特點:

在「雙向性」方面,訪談過程即是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面對面交談,企圖創造、

進行一個雙向式溝通與對話的空間,因此研究者必須以開放態度與彈性原則,使 受訪者能夠針對研究議題,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經驗感受。且意義即是透過口 語觀點的意見交換,所共同創造、建構出來的,因此將深度訪談法視為一種會話 與社會性的互動,更能使研究者取得正確資訊,以及了解訪談對象對於真實世界 的看法、態度和內在經驗感受(Benjamin Crabtree and William L. Miller,1999 /黃 惠雯等譯,2007;王仕圖、吳慧敏,2005)。

而在「靈活性」方面,研究者可透過對受訪者語氣、表情、心理狀態的當面 觀察,適時補充、調整訪談內容,或是更聚焦單一問題,降低受訪者對於訪綱內 容的文字性誤解,以提升訪談品質。且因文獻分析法係反應過去社會事實的記載,

33

且屬於第二手資料,其真實可靠性與社會生活現實的「時間差距」,時常備受疑慮 與挑戰。因此,藉由深度訪談法預先設計好的提問問題,能夠協助研究者獲取到 更為真實、深入且必要的資料,亦能彌補因文獻分析法所帶來的侷限。

林淑馨(2010)亦提出了訪談法的五大特點,即 (1)訪談法必須是一種有 目的性質的談話、 (2)擁有雙向溝通與交流的過程、 (3)權力與地位的互動 關係、 (4)有其固定的形式,以及 (5)可以呈現某種社會真實。因此,Fontana

& Frey(1994)針對訪談中結構的程度、深度,以及對訪談的不同回應和情境的 標準化程度,大略將訪談法分為「結構式訪談(structured interwiew)」、「焦點或 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wiew)」與「非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wiew)」三種類(Keith F.Punch,1998/林世華等譯,2005)。

其中,「半結構式訪談」即是指沒有提出問題的標準程序,只給予受訪者訪綱,

由雙方依題目自由交談,提出問題的方式與次序均無嚴格規定,雙方可以自由隨 意地談出自己的意見與感受。而半結構式訪談特點為:一、雖提問問題結構鬆散,

但仍有一定的主題與焦點;二、雖是事先擬定好訪談大綱,但在訪問進行過程中,

亦可視訪談情境與受訪者性質,適時、彈性調整訪談的方式與順序;三、訪問無 特別措辭使用規定,但訪問過程以受訪者回答為主(袁方,2002)。

綜觀上述,本研究在奠基於研究問題意識和相關文獻梳理後,欲使用「半結 構式訪談法」 為主要研究方法。一方面研究者能夠對於災難新聞攝影於社群媒體 上的觀看、分享與實踐面向,先行設計一份焦點訪綱,確立訪談主軸,並於搭配 受訪者性質與當下訪談情境和對話內容,適時且具彈性的作出調整與修改,以利 獲得更具完整、正確的資料,或更加的瞭解訪談對象對於真實世界的看法、態度 或感受(王仕圖、吳慧敏,2003)。

34

另一方面,由於災難新聞攝影與社群媒體分享文化等相關研究較少,近期多 以搭配時事所進行的報章評論居多,且對於使用者的分享動機與目的,以及後續 的相關社會實踐,更是較少深究,因此研究者可藉由半結構式的訪談方法,發揮 主動性與創造性,以更具彈性、開放與包容的態度詮釋訪談內容,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問題,亦對自身的研究問題有更新的認知與思路,更可藉由雙方對某特定議 題的互換觀點,從訪談對話中獲得知識,彌補因相關文獻與與研究之不足,所帶 來的侷限。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選取與執行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社群媒體」、「災難新聞影像」與「受訪者性質」之三大面 向,作為研究對象之選取設定,並以「立意抽樣(purposively sampling)」取樣 方法,主要於研究者臉書上,所能觸及之範圍,選取合適的受訪對象。因此,本 研究將主要受訪者限縮為「曾經於臉書上主動分享《敘利亞男童浮屍照》、《布魯 塞爾恐攻案最具代表性照片》,以及《代表阿勒頗苦難的全球性符號》等三張國際 災難新聞影像之使用者」,以下說明之:

(一) 社群媒體選取面向:臉書狂潮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所調查的「台灣百大網站排行榜」中,臉書已 於2011 年一月成為台灣第一名網站;亦於同年三月底,台灣加入臉書的人數已 逼近一千萬,約佔全球七億臉書人口的1.6% (馬岳琳、謝明玲,2011)。科 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一期四次(2015 年)調查資料即顯示,台灣有 65%民眾使 用社交媒體,平均一周使用臉書 6.02 天,且平均一天使用 93.18 分鐘(林淑芳,

2017)

國外網站eMarketer 也於 2015 年 9 月做出預測,2016 年社群媒體依舊是 Facebook 擁有最多的使用者,使用人數將高達 1 億 6,000 萬(科技新報,

2015.09.29);事實上,臉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幼莓即於 2016 年指出,台 灣目前的臉書月活躍用戶數約已突破1,800 萬,行動端月活躍用戶達 1,600 萬,

日活躍用戶數則達1,300 萬,且呈現持續成長,並已成為臉書全球及亞洲滲透 率最高的市場之一(鍾元,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