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係以大學多元入學個人申請入制度中原住民學生為個案,故探討 的制度主要以個人申請入學制度為主,原住民學生在個人申請入學制度中通常會 透過原住民外加名額的方式申請大學,和指定科目考試加分的制度截然不同,而 許多研究都將兩者混合在一起研究,容易造成混亂,故本研究的究範圍僅個人申 請入學制度中的原住民外加名額為主。因此本研究的主軸將會環繞在原住民外加 名額加以探討,探討其會替原住民學生帶來何種效益,又會帶來何種問題,其是 否符合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該如何改可以更符合原住民教育的需求,都將會本 文探討的重點。

由於本研究將探討原住民學生個人申請入學上的外加名額制度,故因而在研 究對象的選擇上將會選擇參與利用外加名額制度申請上大學的原住民學生,跟申 請未上的原住民學生,以及關心原住民教育的相關學者,並訪談業務與「原住民 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相關的行政人員,以對整個研究問題有全 觀性的探討。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關注的研究問題係從入學機會均等、教育過程均等的角度分析個人申 請入學制度所給予原住民學生的外加名額保障是否可以達到其政策目標,以檢視 個人申原住民外加名額的設立是否可以符合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另外,Dunn 所提出政策評估的標準是公共政策常見的分析標準,所以本研究先分析原住民外 加名額的政策目標,從教育機會均等探討原住民外加名額所帶來的利與弊,之後 再藉由 Dunn 所提出政策評估的六個標準加以分析,更能明確指出原住民外加名 額所帶來的缺失。

本研究主要透過文獻分析法的方式對大學多元入學和原住民升學優待措施 的相關研究先深入了解,並且探討教育機會均等、政策評估標準、積極優惠措施 的意涵,再輔以深度訪談的方式對申請入學原住民外加名額有所研究。透過文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分析和深度訪談兩者並用的方式,可以藉由深度訪談所整理出的資訊補足文獻不 足之處,以促進原住民學生在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上的教育機會均等。

壹、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係指蒐集與檢視歷史資料,並對蒐集之資料做客觀分析與評估,

透過對文獻的研究分析,建立研究者對事實的認識與看法。由於此研究方法常常 需要大量的歷史資料與文獻,因此亦可稱為歷史文獻法。當研究者對歷史資料進 行蒐集、檢驗與分析後,便可以瞭解、重建過去所獲致的結論中,解釋社會現象 的現況,甚至預測將來發展 (葉至誠、葉立誠,2000)。以本研究而言,所分析 的文獻包含政府統計資料、政府公開資訊、官方網站、法令、學術期刊、專書、

碩博士論文等等,以這些資料作為背景的鋪陳以及事實數據的佐證和陳述,對建 構和探討研究問題都有很大的助益,是為不可或缺之重要材料。

本研究先整理國內外對於教育機會均等與積極優惠措施的重要文獻,建構出 本研究對教育機會均等與積極優惠措施的定義以及說明 Dunn 政策評估的六個標 準,以做為日後研究的理論基礎,之後再分析國內對於大學多元入學的相關研究,

整理出當前大學多元入學的效益以及缺失,最後分析關於原住民升學生積極優惠 措施的相關研究,整理出當前原住民升學積極優惠措施所造成的效益以及缺失,

並以此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的分析基礎。

貳、深度訪談法

深度訪談是研究者尋訪的過程,是種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交談的活動,藉由此 種活動從被研究者那裡取得第一手的資料(陳向明,2002),其是質性研究中重要 的一種方法,但其不同於一般的訪談或是調查訪問,深度訪談是訪談者與受訪者 之間的互動,訪談者以概略性的研究計畫和訪談大綱進行面對面訪談,對研究問 題做深度的挖掘(Babbie, 2012),藉由此種活動從被研究者那裡取得第一手的資料。

而深度訪談目的在於透析訪談的真正內幕、真實意涵、衝擊影響、未來發展以及 解決之道,由於深度訪談能得到受訪者真正的訊息,故特別適用於人文社會科學 中的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此外,深度訪談也適合於傳播科技中的人物專訪,

以忠實的呈現受訪者的真正面相。如果能發展出多個深度訪談個案,亦能歸納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出合於研究目的有用模式(萬文隆,2004)。若是當歷史文獻、現有資料不足以 提供可靠或充分的資訊時,研究可以運用深度訪談的方式,由群體中的特定人物、

涉及特定活動與事件的重要關係人來提供研究問題相關的佐證(蔡勇美、廖培珊、

林南,2007),因為當前文獻缺乏對原住民在個人申請入學制度上的深入探討,

所以透過深度訪談取得第一手的資料是較佳的方式,後續的研究者即可透過量化 的方式加以研究。

在質化研究中,訪談大綱設計是富有彈性的、具有反覆性的,藉由重複進行 資訊蒐集、分析、過濾、驗證等過程,將越有可能為研究本身建立更清晰可信分 析架構(Rubin and Rubin, 1995: 46-47,轉引自 Babbie, 2013)。訪談大綱的設計具 有彈性、反覆性,若從研究者對於訪談結構的類型加以分類可以分為「結構型」、

「開放型」、「半結構型」(Bernard, 1988;Fontana & Frey, 1994,轉引自陳向明,

2002),而本研究主要採取「開放型」和「半結構型」的訪談方式。在質性的研 究中,初期為了瞭解受訪者所關心的問題和思考問題,往往會先採取開放型的訪 談方式,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步轉向半結構型的訪談方式。

一、開放型訪談

開放型的訪談方式係指沒有固定的訪談問題,研究者鼓勵受訪者用自己的語 言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訪談的目的是了解受訪者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他們看 待問題的角度、他們對意義的解釋,研究者在開放型的訪談方式扮演輔助的角色,

盡量讓受訪者根據自己的思路自由聯想,訪談形式不拘,研究者可以根據當時的 情況隨機應變。而本研究先選定學生作為開放型訪談的研究對象,因為學生是參 與個人申請入學最直接的標的團體,入學制度對於其有最直接的影響,而為了從 不同身分的觀點來了解原住民外加名額的看法,除了對原住民學生進行訪談,也 對一般學生進行訪談,透過與原住民學生和一般學生的對談過程中,了解原住民 學生以及一般學生對於原住民外加名額的看法,先對原住民外加名額有初步的認 識,並針對研究問題建構下一階段的訪談大綱。本研究在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 對象的選擇上採取「目的性抽樣」,亦即按照研究目的選取能夠為研究問題提供 最豐富資訊的研究對象(Patton, 1990:169),以求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度而非強調 其代表性。

(一) 訪談對象的選擇

2013/4/22

通過申請入學的原住

2013/5/1

20 根據原住民教育資訊網的說明,原住民重點高中包括四維高中、玉里高中、明台高中、治平 高中、青年高中、海星高中、啟英高中、樹林高中、臺東高中、潮州高中、來義中學、屏北高中、

南澳中學、育達高中、光啟高中、新興高中、至善高中、臺東體中、臺東女中、蘭嶼高中、花蓮 女中、花蓮高中、縣立體育實驗高中、仁義高中、光復高中(原住民教育資訊網,2014 年 4 月 28 日取自:http://www.air.ttct.edu.tw/schools/kind.aspx?type=3)。

2013/5/1

一般學生 O1 這位同學是家住台東的一般學生,高中就讀國 立台東高中,其班上有許多的原住民同學,高 中就學期間必須和原住民同學常時間相處,故 其對於原住民學生在參與個人申請入學時有一 定程度的了解。

2013/4/22

一般學生 O2 這位同學是家住花蓮的一般學生,高中就讀國 立花蓮高中,其班上有許多的原住民同學,高 中就學期間必須和原住民同學常時間相處,故 其對於原住民學生在參與個人申請入學時有一 定程度的了解。

2013/5/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2014/5/8

立委助理 L1 山地原住民立委助理,曾參與「原住民族教育法」之修 法工作,且對於「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 學辦法」以及原住民升學措施有獨特的看法,其和所服 務的委員致力於推廣原住民族教育。

2014/5/12

行政人員 A1 曾任教育部高教司科長,負責大學招生之綜理科務,對 於大學招生的各種方式皆有所理解,是大學招生行政事 務中具有影響力之行政人員。

2014/5/21

行政人員 A2 任職教育部高教司之研究助理,負責原住民學生、離島 學生、退伍軍人、重大災區學生之升學優待事務,因此

2014/5/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訪談對象 編號 概述 訪談日期

行政人員 A2 對於各類的升學上的積極優惠措施有充分之了解。 2014/5/2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二) 訪談大綱

1. 依據您個人的經驗,您認為大學多元入學中的個人申請入學制度之原住民外 加名額是否有利於原住民學生申請到比原先成績更好的學校?而會造成如此情 況的原因為何?

2. 個人申請入學制度之原住民外加名額不像指定科目考試有規定通過語言文化 認證考試才可以加較多的分數,這樣的制度是否會影響到一些原鄉原住民在個人 申請入學的錄取率?而會造成此情況的原因為何?

3. 入學機會均等是我們在探討入學制度時時常會加以關注的問題,若一般學生 與原住民學生相比較,個人申請入學是否可以符合入學機會均等的理念?若原鄉

3. 入學機會均等是我們在探討入學制度時時常會加以關注的問題,若一般學生 與原住民學生相比較,個人申請入學是否可以符合入學機會均等的理念?若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