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給予原住民學生升學上積極優惠措施之效益與質疑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給予原住民學生升學上積極優惠措施之效益與質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給予原住民學生升學上積極優惠措施之效益與質疑

壹、給予原住民學生升學上積極優惠措施之效益

我國在各種升學制度上給予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16由來已久,是培養原住民 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隨著社會、文化、風俗民情之變遷,也必須隨之修改。

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固然有「補償過去」的美意,卻也透露出「政治需要」的現 實(劉阿榮,1996;謝瑞麟,2006;陳枝烈、歐秀梅,2010),但無論原住民升學 優待政策如何變更,確實也帶來許多效益以及質疑的聲浪。根據周惠民(2008)的 研究指出,認為原住民升學優待可以達到拉近原漢差距的效果,我國目前的教育 體制是以漢人的文化為主軸,課程皆以漢人主流文化為基礎,充滿著漢人為主流 文化的價值觀,因此容易造成原住民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擾,故在升學上給予優待 措施,可以拉近原住民學生與非原住民學生之間文化以及學習成就的差距。

楊芢棉(2010)研究都市原住民族群高中生對於新制升學優待政策17的認同,其 正面的結果顯示下列三點:(1)新制升學優待政策可以保障原住民高中生的升學 機會,因為可以藉由加分進入到更理想的學校就讀,學校的選擇機會也變多了。

(2)新制升學優待政策可以確保居住在偏遠地區原住民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3) 因為新制升學優待政策以「族語認證」作為加分的依據,因此想要得到 35%加分 的原住民學生,就必須通過族語認證,因此有更多的機會使原住民學生去接觸原 住民族群的文化與語言。

陳枝烈、歐秀梅(2010)研究屏東縣原住民學生對於升學優待政策的支持指出,

升學優待政策可以提高升學機會,但其也指出原住民學生升學機會的提升除了升 學優待政策的原因之外,還必須加上廣設大學、高中的原因。再者,升學優待政 策可以對原民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因為在競爭激烈的升學環境下,升學優待政策 可以讓較不具有信心或是經濟環境較為弱勢的原住民學生更加盼望與珍惜升學 優待而更加努力(陳枝烈、歐秀梅,2010:291)。

16 積極優待措施若是在升學制度領域通常可以稱作「升學優待措施」、「升學優待政策」,故以下 所指的升學優待措施、升學優待政策意義和積極優待措施相同。

17 此新制升學優待政策是指2007年修正「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中的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語言能力證明,因此可以促進原住民學生去接觸原住民族群的文化與語言,以 確保原住民族群文化與語言的傳承,但 25%和 35%的加分比例似乎差距不大,

無法達一定的效果。

之後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民 100 年 4 月 11 日)改成:

「前項各款第一目所定加總分或原始總分百分之二十五之優待方式,取得原住民 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以加總分(原始總分)百分之三十五計算,取得證明之相 關規定,由中央原住民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未取得原住民 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自九十九學年度招生考試起,其加總分或原始總分百分 之二十五之加分比率,逐年遞減百分之五,並減至百分之十為止。」把通過原住 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和未通過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證明者的加分比例拉大,

更能促進原住民學生去接觸原住民族群的文化與語言。換言之,透過加分比例增 加的誘因機制,來確保原住民學生去學習原住民族群的文化與語言,因而達到原 住民族群文化與語言的傳承。

(三) 對原住民學生可以產生激勵作用

雖然現在高中、大學入學考試錄取率逐漸升高,但想要進入明星學校就讀競 爭仍然激烈,升學壓力仍然存在,但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在原住民學生參與入學 考試時都有給予原住民學生一定程度的保障,不論是加分或是外加名額的設立,

可以使那些成績較為落後或是經濟環境較為弱勢的原住民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因 為其可以透過升學優待政策的幫助進入到更好的學校就讀,除了在學識有所成長 之外,也可以透過教育的方式改善自己本身經濟弱勢的情形,進而促進原住民社 會階層的流動。

貳、給予原住民學生升學上積極優惠措施之質疑

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確實給了原住民學生在升學上的保障,不但促進原住民 學生入學機會的提升、學校選擇性的增加,也可以確保原住民語言文化的傳承,

給與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看似是個合情合理的積極優惠措施,但是社會對於此措 施的反彈聲浪仍然存在,對於升學上的保障更是存在很大的質疑。有些學者從憲 法的觀點來看原住民升學優待措施(席致強,2010;李惠宗,2013),李惠宗(2013)

育機會的不均等?(蔡文山,2004:129)

雅柏甦詠(2003)認為原住民升學優惠實質存在的理由已經消失,且升學優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住民學生在課業上必須透過雙倍的努力來拉近差距,因而使得學習上產生壓力,

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造成輟學、休學的情況。最後,給予原住民升學優待容易使得

「優勢原住民資源多,成為最大受益者」,原住民雖然是社會上的弱勢,但原住 民中又因為成長環境、教育資源之差異處境並不相同,因而使得升學優待往往是 使都會原住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幫 助原鄉地區,因為文化差異、家庭社經背景較差、身處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足 等不利條件,造就學業成績不佳的原鄉原住民學生,但許多優待措施是針對學業 成績來給予,因而這些優待政策獲得最大幫助的反而是家庭社經地位較高、在都 市受教育、教育資源豐沛的都會原住民學生,家庭社經不佳、身處偏遠地區的原 鄉原住民,因為基礎知識不如都會原住民,這些優待政策很難派上用場,因此在 教育投資上已能自給自足的原住民菁英就繼續占有資源,成為一種「菁英壟斷」,

因此使得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適用對象是否恰當、教育資源是否分配公平,一直 受到質疑。

張培倫(2007)從聯合報與原住民升學優待相關的讀者投書整理中,認為原住 民優待政策受到質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因為優惠待遇政策錄取的某些原住 民族學生,其家庭背景在一般社會中一點也不弱勢,甚至在平均之上,例如原住 民軍公教或商人,尤其居住在都市地的都會原住民,而那些居住在偏遠山區的漢 人家庭,其能給予子女的教育資源,未必會多於那些原住民中產階級家庭;再者,

現代許多原住民對於自己族語、文化不甚了解,且現代社會也不會刻意歧視原住 民,因而難以認定原住民是否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升學上劣勢,所以若因為僅具 有原住民血統就可以享有優待措施,容易令人質疑,是否又會造成另一種形式上 的不平等。

鄭勝耀與 W. Jacob(2007)在與台灣原住民訪談中發現,原住民學生非常感謝 有升學上的優惠可以使其進入更優秀的高中或是大學就讀,但大多數的受訪者表 示,台灣對於原住民升學上的優惠措施只關注再入學的加分以及升學管道,反而 忽略原住民學生在入學後的學習情況,導致許多原住民學生在入學之後,往往容 易產生學習適應上的困難,長時間以來甚至對課業缺乏興趣,升學壓力不增反 減。

周惠民(2008)認為給予原住民升學優待容易造成「汙名化」,不論原住民學

19 此新制升學優待政策是指2007年修正「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中的條 文為主。包括「族語認證」和「外加2%名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原住民學生自己也對升學優待政策保持懷疑的態度,而一般學生甚至對原住民學 生「標籤化」,認為原住民學生是透過加分進來的,並沒有多去思考為何社會上 會給予原住民升學優待的保障。綜合以上相關研究論述,原住民升學優待政策所 帶來的質疑有下列四點:

(一) 給予原住民升學優惠實質存在的理由已經逐漸消失

我國政府提供升學優待最主要的目標在於幫助與一般社會文化、生活習俗迥 異於一般社會以及社經地位劣勢的原住民學生,主要是基於這些原住民學生在報 考高中或是大學時處於不利之地位,因此給予加分優待的方式去幫助其入學。但 隨著時空背景的轉變,當今社會原漢差距已經不再像以往那麼明顯,再加上交通 的便利性,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越來越頻繁,且經濟差距也不斷縮小,原住 民教育程度也不斷提高,因此基於文化、經濟、教育程度之差距給予原住民學生 升學上的優待,已經不合當代的脈絡環境。

(二) 加分對象身分的疑慮,使得都會原住民成為最大受益者

給予原住民升學上的優待,是希望可以提高原住民的教育程度,幫助原鄉地 區,因為文化差異、家庭社經背景較差、偏遠地區、教育資源不足等不利條件,

與一般社會文化、生活習俗迥異於一般社會的原鄉原住民學生,但許多研究的結 果顯示(謝嘉璘,2006;張培倫,2007;周惠民,2008;楊芢棉,2010 范麗娟,

2010 謝武晏;2013),加分的結果讓原住民的差距呈現「兩極化」的發展,加分 是按照固定比例加權,意即考試的成績越高,可以加總的分數就越多,顯見考高 分的原住民越能從此措施中受惠,而在升學表現上通常表現較好的是那些居住在 都市地區、家庭社經背景較佳的都會原住民,所以使得實際上受惠的還是那些已 經很優秀的原住民學生,使得原本升學優待措施的本意背離,引起許多反彈的聲

2010 謝武晏;2013),加分的結果讓原住民的差距呈現「兩極化」的發展,加分 是按照固定比例加權,意即考試的成績越高,可以加總的分數就越多,顯見考高 分的原住民越能從此措施中受惠,而在升學表現上通常表現較好的是那些居住在 都市地區、家庭社經背景較佳的都會原住民,所以使得實際上受惠的還是那些已 經很優秀的原住民學生,使得原本升學優待措施的本意背離,引起許多反彈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