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 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移居地認同)教會等 信仰者(身份、文化認同) (洛杉磯∕華府) (洛杉磯臺灣移民∕華府移民)

(趨向美國∕趨向美國) (趨向美國或臺灣∕趨向美國)

一如 Erikson 的解釋,如果信仰者和其他世俗角色的認同如教會、國 家、社會、乃至移居地、移民社會等,各自本身如果越趨向宗教認同,則 彼此間也就越能夠達到一致的認同感,進而有助於融入移民社會、建立自 身所詮釋的身份認同。就 Carolyn Chen 和楊鳳崗先生的研究案例而言,恰 皆符合 Erikson 理論解釋的型態;本論文後續在說明、討論上海臺商的案 例之後,將再基於 Erikson 的理論,與 Chen 和楊先生的案例相較,以凸顯 宗教信仰在不同移居地對於移民或信仰者身份認同變化的影響情形。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田野地點說明

本論題主旨為研究上海臺商在移居地的宗教生活狀態,故而須以上海 地區為田野地點;之所以選擇上海為實施訪調的地點,首要在於上海本身 為一具有高度商業活動的城市,聚集較多的臺商,對於本論文所要探討「宗 教信仰」與「臺商認同」的問題,應較易蒐集與論題有相關意義的受訪臺 商資料。

兩岸開放交通之後,近二十年來,臺商在大陸的投資重心區域也已經 從廣東、福建轉移至江蘇地區和上海市,亦即從早期的珠三角區域轉移至 長三角區域。54 商務重心移轉,連帶使得人員隨之遷移或集中,則長三角

54 詳細發展過程可見蔡昌言著:《臺商投資中國大陸之政治經濟分析》(臺北:智勝文化事

和江蘇地區的臺灣居民人數(75931 人)遠超過其他地區的結果,其次為廣東省(48306 人)、

福建省(15689 人、北京市(7782 人)和浙江省(6764 人)。詳參大陸國家統計局網頁: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綜上所述,基於上海長期以來所具有的商業城市屬性,以及由此衍 生的宗教信仰、習俗,及其與商業事務的相關性,再考慮當代臺商在上 海與周邊地區所具有的人數優勢,因而選定以上海地區為本論文田野訪 調的地點。

二、抽樣與受訪群體

2009 年 9 月至 2010 年 1 月間,我在上海地區訪談臺商。受限於大陸 的宗教政策與實際的社會氣氛,很難在田野地點實施完整的量化問卷工 作,雖然有幾位熱心的受訪臺商主動表示願意幫我將量化問卷帶回廠區發 放給員工填答;但因為不符抽樣原則,也難以進行實際的問答流程,我只 好滿心感謝臺商朋友的熱情而不得不婉拒他們的協助意願。因此,我採取 滾雪球(snowball sampling)的抽樣方法累積受訪者;而在「符合受訪條 件者」的選取背景方面,我設定為具有臺灣血緣或法律關係的身份,如父 母子女,夫妻等,並且在上海工作、經商、居住、生活至少一年以上,同 時有宗教信仰或相關經驗者。

我在 9 月 3 日抵達上海之後,先透過臺灣友人介紹他在大陸經商的朋 友,如果符合受訪條件便進行訪談,否則便請對方介紹適合的其他臺商朋 友。其次,我也透過已在大陸經商多年的親戚介紹他們有宗教信仰且在大 陸也仍維持信仰活動的朋友參與訪談,訪談完後,曾有受訪者認為還有他 所認識的其他臺商對於問卷中某些題目會有更豐富的經驗和看法,而主動 幫我聯絡,讓訪談作業得以順利地持續展開。

為了增加受訪樣本的多樣性,我也主動參與當地臺商商會活動,除了 了解商會主題和臺商當下所關心的議題和趨勢外,也在現場結交臺商朋 友,探詢對方受訪意願,以增加不同背景和經歷的受訪臺商。採取此一方 式開闢受訪對象,雖然較為困難,也常遭到拒絕,但卻是一個可以直接進 入到大規模臺商群體中的好方法,而可讓自己快速、直接接觸臺商,了解 臺商在當地商務上所遭遇的困難或他們當時所關心的政府政策、發展方 向,以及各臺商彼此間的互動情形,都是一個難得的參與觀察的場合。例 如我曾在 2009 年 10 月 26 日參與「台資企業品牌經驗研討會」,便在會場 結識四位行業、經歷各自不同的臺商。經過自我介紹、交談,乃至更進一 步了解彼此到大陸的目的和處境之後,有二位臺商朋友能夠持續聯絡,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願意接受訪談。最後雖然僅剩其中一位完成訪談,但該位受訪臺商除了再 介紹另一位受訪者外,同時也引薦我參與他的宗教團體的活動,在團體中 又認識其他有興趣接受訪談的臺商,因而讓我獲得更多訪談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每一條滾雪球的線頭多會是同一種宗教背景的受 訪者,但若能夠適度探詢或提示期待條件內的受訪對象時,受訪臺商大多 仍願協助尋找符合受訪條件的後續受訪者,而不至於形成同一種宗教背景 的各受訪者會基於對自身宗教信仰的熱情,而熱衷於只介紹他們所屬宗教 團體的成員,因而造成受訪樣本偏差的情形。

經由滾雪球抽樣、完成訪談後,共獲得 34 個訪談案例的訪談記錄。

此處指稱「訪談案例」,乃因部分受訪者邀約在他們家中,因而為夫妻同 時參與訪談,有的是受訪者邀約另一位受訪者一同訪談,故而難以分作個 別受訪者。全部 34 個訪談案例概況可參見「附錄一:受訪者資料表(依 受訪順序排序)」。

三、問卷說明

雖然在訪談前我已經預先設定了一份完整的問卷,以便有助於系統地 進行訪談流程;但在實際訪談時,則必須採取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方式,

才能順利地完成訪談工作。

問卷本身對於訪談過程具有不同的影響效果,有些受訪者會因為看到 問卷而提高警覺心,因而在訪談過程中也較為謹慎保守;有些受訪者則會 因為看到問卷而認為這是個正式且重要的事情,也會肯定訪問者用心準 備,而讓受訪者覺得受到重視,因而會對每個問題都認真思考和回應,甚 至會追問訪問者「真正」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才會完整地回答問題。第三 種反應則是受訪者不太在意有無問卷,而是隨興安排受訪場地,可能是在 餐廳邊用餐邊訪談,或是邊喝茶、邊聊天,甚至直接在工作場所邊上班,

邊受訪,遇到與職場相關的議題時,便現場呈現他們所回答的實際情況,

而認為這是對問題最清楚的回答方式。

由於有上述各種在訪談時會面臨的不同狀況,因此須以半結構市的方 式進行深度訪談。但訪談內容仍是依照我預先已設計之問卷內容為訪談順 序,但在過程中則難免會因為受訪者「岔題」或「跑馬」而無法完全依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題次遞問,而需配合受訪者當下「興之所至」,或是在他觸及到重要問題 時「乘勝追擊」,追問其究竟,因此難以完全依照問卷結構進行結構式訪 談,而且此方式容易造成受訪者心理壓力,復以訪談主題與宗教相關,並 不適合在大陸田野地點執行。

為呈現完整的訪談主題,此處簡要說明問卷內容。問卷規劃六大主 題:(一)遷移與認同,(二)個人與親友的宗教生活,(三)宗教力量的感受,(四) 習俗與生活,(五)宗教團體和區域宗教活動,以及(六)宗教對工作的影響與 發展。各主題之間有其提問與推論邏輯:

(一)遷移與認同:先確定臺商背景,及其赴陸原因、動機、模式等。

(二)個人與親友的宗教生活:再詢問臺商的宗教生活狀況,其生活範圍內 可能的宗教環境、條件。

(三)宗教力量的感受:確認可能的環境、條件後,探詢臺商在其中的宗教 感如何?是否可滿足其期待?

(四)習俗與生活:除了宗教之外,是否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接觸、運作其宗 教需求?

(五)宗教團體和區域宗教活動:從宗教的集體性而言,探詢臺商在大陸是 否可能參與或進行宗教團體或區域(地域)性質的宗教活動,使其接近如 在臺灣或原居地一般的宗教信仰需求。

(六)宗教對工作的影響與發展:無論上述過程滿足或不滿足,臺商多會回 應宗教對其在大陸移居地的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影響。

問卷主題的思考邏輯乃是由個人到群體,由私領域到公領域,探索範 圍由小到大,乃至於促使受訪者思考宗教在其兩岸生活、工作中之角色與 功能。通常對於宗教有正面回應者,則對於宗教影響其認同、肯定宗教賦 予其認同意涵者亦有正相關的回應,詳細的討論將在後續章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