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和移居生活是否也會賦予一套宗教性的解釋,而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宗教在 其中的角色與功能?對此一問題的討論,主要在嘗試探求除了經濟或政治 因素之外,關於臺商移動、移居因素的討論是否還有不同層面或更深一層 而難以碰觸的部分。因此,在第四章當中,我根據訪談記錄呈現出受訪臺 商以諸如神明力量的安排或冥冥之中註定等宗教力量的影響,或是以預 言、機緣等預定論作為他們移動因素的宗教性解釋依據。其次,我提出受 訪臺商皈依和改宗的案例,討論為何在大陸無神論意識形態下和管制性宗 教政策的環境中,受訪者不是趨於非宗教性行為,卻反而更趨向宗教性的 行為型態;同時,相關案例也可說明宗教信仰對於受訪者在移居地的影響 效果。第四章最後,則較為全面地說明宗教信仰對於臺商在移居地工作、

生活上的各種影響。包括作為面對誘惑或危機時的心靈力量;作為企業制 度或管理原則的基礎;乃至於經由企業化的包裝手法減少當地政府對宗教 方面的敏感度,而達到宗教信仰的影響成效。

在前述章節完成宗教信仰對大陸臺商相關影響的論述基礎上,第五章 將深入探討「宗教信仰對臺商身份認同的影響」問題,藉以了解具有宗教 信仰的臺商在身處「祖籍地」或「文化根源地」時,如何因應當地政府基 於無神論意識形態而推行的管制性宗教政策及其對宗教信仰造成與臺灣 或原居地相異的處境。進而探詢,在此處境下,宗教信仰對於臺商的身份 認同是否有所影響,或者有何變化,其間意義如何?本章第一節先討論大 陸的環境是否會對臺商的身份認同有所影響,包括祖籍地對臺商的意義,

以及臺灣或原居地和移居地這二個居住地的角色,是否會讓臺商重新思考 自身在兩岸或兩地之間的身份認同有無差異。第二節則探討家庭、婦女等 因素對於臺商的宗教活動和信仰生活、及其身分認同之間的變化關係。第 三節更進一步直接探討宗教信仰因素與臺商在移居地的身份認同變化關 係,包括如宗教因素在臺商移動過程和移居生活當中有何影響、臺商有何 回應?當宗教信仰影響臺商越大時,其認同將有何變化?或是臺商若對移 居地漸有認同時,他們對於當地的宗教資源與自身既有的宗教信仰間,有 無因應之道?

第六章結論除了總結本論文是否已有效運用訪談資料充分解決主要 論題之外,也根據訪談記錄提出受訪臺商對於大陸宗教政策的看法,以及 他們對於宗教在大陸未來發展的可能趨勢。藉此了解受訪臺商是否樂觀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待其宗教信仰在移居地之發展,進而可作為「宗教信仰與臺商認同」問題 之後續比較研究的基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問 : 你們有去過當 地的教堂 或教會 嗎 ?

答:有啊,一開始 還不知道 這個團 契 的時候,就先 去當 地的教堂,我之 前 在靜安寺 那邊有 個 教堂,早 上還 沒九點, 裡面已 經 滿滿的。 他那個 算 是三自教 會,

說九點開 始,八點 五十五分 遠遠地 就 可以聽到 在敲 鐘了,你 要是沒 有 準時進去 的話,他 就把大門 關起 來了。

問 : 那怎麼辦?

答:他旁邊有房間 可以讓你看 VCR,現場實況直播,哈 哈!裡面 也是滿 滿 的都是人。我之前 有在正堂 做過 禮拜,那個你 喔,要是起來 去上廁 所,回來就沒有 你的位置 了。他 們 這邊慕道 的程度 超 乎我們想 像,

非常饑渴 ,而且 動 機非常強 。

問:那他們的過程 和對教義 的解釋 你 覺得有沒 有什麼 不 同?

答:差不多,一樣,[沒什麼不同嗎?] 沒有。只是有時 候遇到可 能跟政 治 有關的情 況時,還 是以政治 為主 嘛 , 畢 竟 他 們 還 是 政 治 在 宗 教 之 上 。 [禮 拜 的 過 程 呢?] 禮拜的過程也都一樣,跟傳統教會相同。

問 : 這邊也會有奉 獻嗎?

答 : 他 就 放 在 前 面 你 自 己 去 奉 獻 , 他 不 會 拿 袋 子 給 你 傳,這邊 他不會 主 動要你捐 錢,怕 被 說是藉宗 教斂 財,所以 都是你 要 你就自己 到前面 捐 錢。他們 這邊 就是依照 他們《宗 教法》來,你要是 做禮拜的 時候 講話,就有人 指著 你,叫你不要 講話,你要是打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睡,他就把你 叫出 去,管得很嚴 哪,不過我看 很少 人這樣,有 時候我 覺得這邊 他們的 慕 道精神比 我們 還強。

問 : 那您後來怎麼 會到這個 團契呢 ?

答:就我朋友 介紹 之後我就 都到這 邊 來。這邊 還是比 較 習慣啦,像 是領唱、查 經、讀 經、小 組祈禱,這 些 還 是 在 這 邊 比 較 習 慣 , 不 會 有 限 制 的 感 覺 。 [這 邊 會被限制 嗎?] 有啊,我們這邊聚會他們還是知道 啊,只是 他們不 動 就是了。他們這 邊 規定你聚 會一 次不能超 過十五、二十人,超過 就要 報備,不能聚 眾啊,你 知道嗎。之前我們 就曾經 在 後面坐了 一排 人,就是來 看你在 幹 嘛呀![你們知道啊?] 一看就 知道不是 我們的 人 啊,所以 有時候 還 是要注意 的。

我知道像 靈糧堂 還 是神召會 他們,之 前來這邊 就太 盛大,而且有 當地 人參與,活動 一進 行,馬上就被 抄掉,他們 人馬上 就進來,叫 你不要 再進行了,[有 抓人嗎?] 你自己嚇都嚇死了還用抓,然後就把領 頭的幾個 直接帶 走,送去香港,讓你 回臺灣,並且 註明幾年 內不得 進 入大陸,那 等於你 這邊事業 也就 完蛋了。所以 像這 種事,他們就 當是 為主受難、同 主受難啦 ,哈哈 哈 哈哈!

──2009.11.21.周 六 下 午 訪 問 團契 臺 商 記 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09 年秋天,我在上海訪問臺商、也受邀參與他們的活動。談起在當 地的宗教生活,大多像是在跟我訴說秘密似地:「我可以跟你說,也很歡 迎你一起來,但是你不能跟別人講。」這讓我很好奇,臺灣從 1987 年開 放民眾前往大陸探親以來,長期在大陸工作、居住、生活的臺灣民眾也已 接近百萬人數;1 如此,在無神論意識形態主導的宗教政策與法律限制的 環境中,多數具有宗教信仰的臺灣民眾,如何經營宗教生活或參與宗教活 動?

從上引臺商的訪談中可知,在大陸移居地的生活環境中,臺商仍然有 其宗教需求、也會進行宗教活動,但顯然也必須承擔與當地處境發生衝突 的風險。雖然當地《憲法》明定其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同時也設 置了管制該項「自由」權利的條款。2 然而,對於臺灣民眾而言,「宗教信 仰自由」並非只是一個法律名詞而已,而是內化在真實的個人生活習性、

生命歷程,乃至精神價值當中; 因此,當真實的宗教信仰行為在移居地 的不同處境中,將如何因應其間差異及可能的困難,進而發展出相應的運 作模式,甚至產生不同的信仰效果。

本章為分析上述問題,僅分三節依次討論:第一節扼要說明上海地區 開埠以來至今宗教事務的發展與情勢。從晚清到民國初期傳統的節俗年例 等婚喪喜慶活動,及各行業、商號運用宗教信仰的情況,使上海成為宗教 信仰活動熱絡的商業城市。其後歷經文化大革命階段的毀滅性破壞,包括 上海在內的全大陸地區,宗教信仰活動大致停擺。1978 年改革開放之後,

當局重新調整政策,作為現行管理、管制宗教事務的依據,形成各地宗教 現勢的基本模式。第二節分析與臺商切身相關的現行宗教政策與問題,雖 然大陸《憲法》聲明公民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但卻與實務經驗有所落差。

在該節中我嘗試以民間信仰為例,討論不在大陸官方認定的「五大宗教」

內,但卻是源自中國本土的民間信仰,該如何「獲得」其亦屬宗教信仰的

「合法性」問題。藉由這個案例分析,作為第三節進一步開展的基礎。在 第三節中,我說明臺商在大陸所面對的宗教處境和他們如何因應而發展成

1 參耿曙等著:〈臺商研究的起源、發展與核心議題〉註 9 說明。見耿曙等編:《台商研究》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第一章,頁 5。

2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 36 條。中國政府網: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4/content_62714.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適應的運作模式;最後並說明具有排外性的大陸宗教政策對於被視同境外 人士的臺商在宗教活動模式上的影響,以作為後續章節開展的基礎。

第一節 上海宗教發展與現勢

一、上海開埠後的宗教活動

上海作為近代至今的重要商埠,自晚清即已具備成熟的商業城市功 能,其中關於宗教信仰與商業活動之間的關係及其功能,也頗為完善。例 如清人李維清在《上海鄉土誌》中記載上海地區一年當中的歲時習俗:

一邑之中,歲時伏臘,必有習慣之風俗也。以本邑而論,新年交相 賀歲,一日至三日禁掃除室中。花朝剪彩賞紅。清明掃墓懸紙錢。

三四月間婦女往龍華進香。立夏懸秤,時攤粞、酒釀。五月五日,

縛艾人、食角黍、插菖蒲。小人以雄黄抹額、穿黄衣,婦女製五彩 為健人。六月二十四日俗稱雷神誕,白雲觀、丹鳳樓、也是園等處 進香頗眾。七月七日,婦女以鳳仙花染指甲。月晦,街衢遍插地香。

中秋賞月,燒香斗、食月餅。二十四日,以新米做粉圓祀灶。九月 九日,蒸重陽糕,遨遊寺閣,名「登高」。十月朔,祀先。臘八日,

以棗粟煮粥。望後,各以年物饋送,曰「年禮」。以牲禮祭五祀,曰

「守歲」。此一歲之大略也。3

此外,上海通社所撰著的〈老上海十二個月的行事〉也完整記述了民國 二十五年(1936)以前,上海地區一年中的傳統歲時習俗。4 而民國七 年(1918)編修的《上海縣續志》中,則記載著包括積善講寺、靜安教

此外,上海通社所撰著的〈老上海十二個月的行事〉也完整記述了民國 二十五年(1936)以前,上海地區一年中的傳統歲時習俗。4 而民國七 年(1918)編修的《上海縣續志》中,則記載著包括積善講寺、靜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