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評量表是篩選問題行為常用的評量方式(Meisels et al., 1996)。行為評 量表所需時間短、花費較少、評量結果可以反映出兒童長時間及在不同 情境下的行為型態、可測量出孩子較穩定的行為,也能以不同評量者對 受評對象行為的看法,進行比較、推論及解釋,也可做為家長或老師討 論幼兒社會行為發展的依據,以及做為評估是否需要後續介入的參考資 訊(Canivez & Bordenkircher, 2002; Dworkin, 1993; Elliott et al., 1993)。

良好的測驗品質是篩選工具的必要條件(Meisels et al., 1996; Merrell, 2003),因為篩選結果與幼兒後續是否需做進一步的診斷、甚至接受必要 的協助有關。測驗效度是說明評量工具品質的重要指標(郭生玉, 2004),

效度不佳或未經檢驗效度的評量工具並不宜做為評估幼兒能力或行為 (Meisels & Atkins-Burnett, 2005)。為驗證本研究所編製之評量工具的品 質,研究過程中將同時蒐集多項效度資料。

依據 1999 年出版的「教育與心理測驗準則」(The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的看法,效度是一個整體概念,以構 念為核心,凡能解釋或評量測驗結果正確性的資料均可視為效度證據。

在該書中指出了五種效度資料,包括:測驗內容(test content)、作答歷程 (response process)、內在結構(internal structure)、與其他變項的關係(relations to other variables) 以 及 測 驗 結 果 (consequences of testing)(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AER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1999)。

由於測驗效度的驗證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無法於單一的研究中

蒐集所有效度資料。考量 AERA 等機構(1999)所提出的效度概念及本研究 所編製之評量工具的特色,本研究將蒐集多項效度資料。

首先在內容上,將藉由文獻探討與專家意見,探討內容效度;另外,

在建構效度上,研究者從探討與社會行為或問題行為有關的研究中,擇 取較常為研究者所探討的因素做為效度考驗的變項,包括:年齡、性別、

幼兒排行、發展情形等幼兒因素,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家庭因素為變項,

探討所編製之幼兒社會行為評量工具施測結果與這些變項間的關係,是 否能符合文獻的看法,做為自編工具的效度資料來源之一。

再者,本研究以教師依其平日對幼兒行為的觀察,對幼兒的問題行 為做一個總評的描述。評定的等級包括:完全沒有問題行為、有一些問 題行為、有稍多問題行為及有很多問題行為;再比較不同教師總評結果 的幼兒在「學前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得分是否有差異,以檢驗是否符合 其他研究所稱:教師提名為有問題行為的幼兒在行為評量表的評量結果 明顯與其他幼兒有差異(Lane & Menzies, 2005; Walker & Stiller, 1995)。

另外,研究上顯示,不同情境的評量者對於幼兒社會行為的評量結 果僅有低中度相關,因此,研究者也探討本研究所編製之評量工具是否 能反映出這樣的概念,以做為建構效度的資料之一。

在效標關聯效度上,由於國內目前並沒有正式出版用以評量幼兒問 題行為的工具,家長或老師若欲早期發現有社會行為困難的幼兒,除了 自行觀察或由醫生診斷確認外,目前若欲以評量工具進行篩選,則僅能 仰賴針對幼兒整體發展的篩選或診斷工具中有關社會能力部分的評量項 目,如王天苗等人(1998)編製的「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CDIIT)、或黃惠 玲(2000)編製的「零歲至六歲兒童發展篩檢量表」。本研究選取 CDIIT 為 效標,探討研究者編製的量表中之「正向行為」分量表與 CDIIT「社會 能力分測驗」分數間的關係,做為說明本量表的效度資料。

此外,由於研究上顯示,幼兒的氣質、家長親職壓力與幼兒問題行 為有密切關係,因此,本研究亦以氣質、家長親職壓力為效標,呈現本 量表的效度資料。

在信度方面,除分析評量工具的內部一致性,並同時蒐集重測、不 同評量者的評量結果等資料,以說明自編量表的信度。

前文提過,早期介入的概念除了及早發現外,也重視及早提供必要 的協助給高危險群幼兒,因此,了解幼兒行為的本質非常重要。因此,

本研究將以正式樣本幼兒於自編工具中的評量結果,分析幼兒社會行為 的組型,以對幼兒的行為內涵做更深入的了解;並對分類結果進行效度 探討,以說明分類結果的穩定性。

綜合前文之說明,茲以圖 3-1 呈現本研究整體研究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