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流程架構

行動研究是一種具有程序步驟的研究歷程,亦是一種系統化的探究歷程,

動研究者透過適當的程序,可以一方面解決問題,一方面反省學習進行探究。

本研究以蔡清田所提出的教育研究循環歷程(如圖3-2-1)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圖,其行動研究歷程共分為5項,說明如下:

壹、關注教育情境 發現教育問題

教育行動最主要的精神就是教師要有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態度。首先教 師應在其實際教育環境的教學過程中,平時養成寫省思札記的習慣。當面臨教 育問題時,教師可透過札記省思,以及和同事間相互討論,相互反省,並閱讀 相關文獻,甚至去請教專家學者共同討論;藉由這些方式來收集各種資料,來 引發對現場教育問題的探討,對教育問題焦點能有更深的瞭解之後,將有助教 育問題的界定。

貳、規畫教育行動研究方案 進路策略步驟方法

當教師意識到教育現場有問題時,首先應思考、澄清教育問題的焦 點,以釐清問題情境,或問題需求評估,並搜尋可用的資源,擬定解決

發展可行之教育研究行動方案。

研究者發現學生的親子溝通問題,經研究者省思札記、與同事間相互討論、

以及閱讀相關文獻並請教專家學者,藉由這些方式來收集各種可用的資源,進 而著手規劃「高中生親子溝通」課程行動方案。

參、尋求合作 徵詢可行之方案建議

藉由尋求合作共同參與對象,參與者可能是學校教育行政主管、學校 同事、學生、家長及教育實務工作者。參與教育行動研究的學校老師, 徵 詢可行之方案建議;再由專家學者提供問題諮詢,協助老師對於整個問題 情境脈絡的掌握與問題焦點診斷,能引導讓老師能更進一步釐清情況。

當研究者規劃完成可行之「高中生親子溝通」課程行動方案,邀請同校同 事共同參與本研究之實施(合作教師);也尋求合作教師針對可行之「高中生親 子溝通」課程行動方案提出建議,並向學者專家請益、提供研究者問題諮詢。

肆、採取行動執行 並監控蒐集資料證據

依照行動方案之規劃內容開始施行,合作教師大家分工合作去執行各自的 工作,擔任觀察員者需做當天的活動記錄,負責錄影及拍照的人亦需將錄影的 資料轉成電子檔。在每次課程結束後會有合作教師討論,合作教師根據本活動 的所思所見提出來做討論及分享,以做為下次課程進行的參考及改進的依據,

並將討論內容做成紀錄,故行動的實踐與資料的蒐集是此歷程的主要活動。

伍、實施評鑑 回饋修正

教育行動研究的第五個主要歷程是進行評鑑與批判反省,根據課程方案進 行中的觀察紀錄、合作教師的討論紀錄、學生的回饋表、學生個別訪談紀錄、

專家學者的建議及研究者的反思札記、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等所蒐集之資料 加以分析整理,以評鑑本課程方案之成效。

下圖 3-1-1是研究者改編自蔡清田提出之教育行動研究循環歷程圖,以此 作為本研究之教育行動研究循環歷程架構圖。

再思考 反省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