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主要使用後設分析之方法,後設分析最早用於農業生產方面,目的係為 了探討兩個變項間的關係(Rosenthal, 1991),之後漸為醫學等領域使用,而後設分 析之所以出現,是由於相同或相近研究課題的量化研究累積不易,且其研究結果有 時會有互異情形產生,歸究其原因可能為樣本、研究工具等之不同所造成,如此之 現象造成無法有統合之結論,故使用後設分析方法之理由,即為其能提供科學性方 法,整合過去的研究結果,研究流程茲參考廖遠光(2010)、Chambers(2004)及 Jain、

Sharma 與 Singh(2012)如下圖 1-1,相關解釋如下所述:

圖 1-1 研究流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壹、 確立研究主題與對象

後設分析之第一步驟為界定研究主題,本研究為探討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組 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並將焦點集中於探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以及校長之轉型領導 與交易領導面向,以了解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

貳、 蒐集相關文獻與報告

確立研究主題後,進行檢閱文獻之步驟,首先以國內之資料庫為蒐集工具,如 臺灣博碩士論文網、政府研究資訊系統等等,除國內文獻及報告外,亦將研究範圍 擴大至國外,故從國外之資料庫如 EBSCO、ProQuest 等等,搜尋符合主題之文獻。

參、 篩選合適研究與報告

首先要先訂立研究報告選用標準,以篩選出合適之研究加以分析及探討,而在 本研究中首先第一個標準為場域設定為學校,故以非教師為探討之研究皆予以偋 除,此外主要關注於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第二個標準是探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若 是探討學校教師以外之組織公民行為,亦加以刪去,僅留下符合標準的研究與報告。

而為保持研究之水準,故在樣本數、研究設計方式等等亦需加以注意,以減少研究 誤差影響整體研究成果,最後並列出研究假設。

肆、 設計資料編碼與登錄

系統性的蒐集文獻後,下一步驟為資料編碼及登錄,較適切的編碼過程如下所 述(Jain et al., 2012):

(一) 決定編碼之研究特徵

先把經篩選過後之研究報告加以整理,分門別類後決定需編碼之研究特徵,例 如研究對象分成國小、國中及高中職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

(二) 設計編碼簿(Code book)

將編碼之相關依據寫入編碼簿中,並把相關實例寫入,以在編碼時有所依據。

(三) 編碼者獨立編碼

當編碼方法確立後,在開始針對研究編碼時,編碼者須獨立作業,並根據編碼 簿之標準做編碼動作。

(四) 計算信度

編碼完成後,需進行計算編碼之信度,即觀察者間彼此對同一研究特徵之編碼 是否一致,若變項為連續變項時,使用Cronbach’s α 代表信度。

伍、 計算各研究之效果值

效果值為兩變項間關係之強度,其測量時常發生於後設分析研究中,以摘要出 特定領域研究結果之發現。效果值計算方法,在類別變項及連續變項各有不同,類 別變項為使用「Cohen’s d statistic」,而連續變項則使用「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而本研究為連續變項之探討,故主要以 r 為計算效果值之數值。

陸、 進行同質性檢定(Test of homogeneity)

有兩種模式可加以運用預測綜合效果值,分別為同質性檢定及異質性檢定,其 中同質性檢定為固定效果模式(Fixed Effects Model, FEM),意即分析研究中的變異,

以及偵測隨機樣本誤;而異質性檢定為隨機效果模式(Random Effects Model, REM),使用於分析研究間的變異,和偵測不同研究對象所造成之變異,本研究主要 聚焦於探討同質性檢定。

柒、 選擇潛在調節變項並分析其關係

後設分析屬於客觀性的一種研究方法,而調節變項屬於第三個變項,影響兩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變項間之關係,而本研究主要探討學校及教師相關之調節變項,以了解其對轉型領 導、交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為何。

捌、 撰寫研究結果與解釋

最後將相關效果值、調節變項之分析結果加以歸納與整理,並將相關數值及圖 表列出,以及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解釋,提出未來研究建議與方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