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田野之選擇

研究方法主要是用來幫助研究目的達成,因此研究方法的選擇,必須根據研 究目的與需要,做適當的連結與應用(黃宗顯,1999)。量化研究方法如問卷調 查雖可獲取廣泛資料,但因填答者的誤解、拒答、不懂題意等主觀認知上的差距,

以及填答者心理效應之影響,往往無法獲得更深入及詳實的資料。本研究旨在了 解一所文教基金會在台北市成立的三間私立幼兒園,其職場靈性內涵與經驗,為 了達成研究目的與需要,探討特定脈絡中所發生的事件和行動,以及了解組織內 部教保服務人員的觀點,藉以掌握脈絡與整體關聯性。是以,本研究採個案研究 法,透過參與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三種方法來蒐集資料,彙集相關資料後,

加以描述、分析與詮釋。茲說明如下:

個案研究法是藉由少數的樣本、有限的數目、事件和情況以整體的觀點來描 述、分析問題及彼此間的交互關係,旨在探討一個或少數個個案在特定情境脈絡 的活動性質,以瞭解它的獨特性及複雜性。個案研究法應用於教育情境中,通常 都是從一個整體的觀點來瞭解教育的實際問題,研究者的興趣通常在於瞭解過 程,而不在於結果;在於瞭解情境脈絡,而非一個特殊的變項(林佩璇,2000;

潘淑滿,2003)。本研究企圖藉由個案研究法,深入瞭解個案園所的職場靈性經 驗與內涵,以能清楚構築私立幼兒園發展職場靈性的動機、目的、方式與策略,

亦嘗試了解與詮釋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與克服方法,並提供過程的心 得、經驗與初步成果分享。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的主要考量因素如下:

(一)個案研究法符合本研究之需要

由於每個園所都有其個殊性,並無統一的方法、步驟與型態,要深入探討所 有的案例,有實際上的困難,為深入了解個案園所複雜動態與整體的職場靈性內 涵,採用質性個案研究,有助於深入瞭解參與者的獨特經驗,可說是符合本研究 所需。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者運用參與觀察、描述資料、關注歷程、歸納資 料並給予意義的研究歷程,以符合個案研究的精神與意義。

(二)從微觀的角度了解職場靈性有其必要性

Feyerabend 對早期講求科學理性的研究方法論有所批判,他認為:西方近代 科學的理性主義,其成就雖然有目共睹,但它不是沒有侷限性,更不應成為唯一 的知識霸權,所以提倡「多元主義」的研究方法(Feyerabend, 1993/1996)。本研

究第二章對職場靈性的相關論述與實證研究文獻探討發現,以往研究多採用問卷 調查等量化的方法,直到近年,研究方法之採用漸趨多樣,諸如參與觀察、臨床 研究、深度訪談等質性的方法才慢慢普及。為能更清楚看到並了解目前私立幼兒 園職場靈性的現況、組織內部人員的互動,針對特殊個案,深入田野現場,貼近 實務工作者有其必要。

王文科(1995)認為運用個案研究來蒐集資料的主要來源有:文件應用、檔 案記錄、訪問或晤談、直接觀察、參與觀察、人工製品等。六項資料來源各有其 特色或價值,為避免造成偏見或疏漏,研究者應使用多重途徑蒐集資料。在社會 科學研究中,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三種方法,經常被並列為質性研究資料蒐 集的三大方法。由於本研究著重於了解園所教保服務人員的內部觀點與聲音,以 探知教保服務人員所感知到的職場靈性經驗,並了解園所相關的職場靈性內涵,

因此本研究主要採用觀察、訪談、文件分析此三種方法來蒐集相關資料。

(一)訪談

訪談通常是兩個人(有時包括更多人)之間有目的的談話,由其中一個人(研 究者)引導,蒐集對方(研究對象)的言語資料,藉以瞭解研究對象心中的意念 為何,以獲得無法透過參與觀察所能得到的資料(黃瑞琴,2000;潘淑滿,2003;

Gay, 2000)。

1、採用訪談的目的

本研究以一所文教基金會在臺北市的三所幼兒園為研究田野,訪談對象包 括園長、教保服務人員,期藉由與受訪者雙向溝通的過程,瞭解受訪者內部觀點,

包括: 實務工作者的認知、想法、感受、價值判斷和意見,並更進一步探討私 立園所在發展職場靈性過程中的經驗與行動的意義。

研究採用訪談方式進行,主要目的是作為輔助觀察及蒐集資料的策略,藉 由面對面的交談與溝通,由研究參與者的反應來蒐集經驗、感覺、想法等內在深 層的資料,這些個人的內在感受是比參與觀察容易獲得的(Gay, 2000)。研究內 容包括教保服務人員對職場靈性的看法和體認,這些主觀認知的資料,透過訪談 將可更深入的蒐集到研究所需的資料。

2、訪談的方式

為使受訪者能在無拘束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認知與內在想法,以及 親身經驗與感想,以能獲得更充實豐富的資料,因此訪談方式採用預擬提綱的「半 結構式訪談」方式進行。研究者在進行訪談之前,根據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問題,

設計訪談的綱要,作為訪談時的指引方針。在參考文獻後,根據自身對研究田野 的了解,擬出初步的訪談綱要,經過口試委員會討論後,修正成為正式訪談綱要

(訪談大綱如附錄一)。

3、訪談的進行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談話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很隨意的閒聊,也有很正式的 溝通。訪談方式基本上有非正式與正式二種取向(黃瑞琴,2000;潘淑滿,2003;

Gay, 2000)。訪談進行之初,採取非正式的談話方式,藉由開放的、隨性的、自 由的談話方式,用以建立和維持研究者與受訪者的關係,同時也為下一階段正式 訪談做準備。第二階段的正式訪談是根據研究者事先擬定的半結構式訪談綱要進 行訪談。在訪談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對象、受訪者的談話內容與訪談當時的情境,

依據訪談綱要提出不同的訪談問題,期能深入了解受訪者的認知與想法。雖然不 一定依據訪談綱要的順序,但仍以訪談綱要為指引。

進行正式訪談前,事先與受訪者說明錄音對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倫理的注 重,經受訪者同意後進行全程的錄音,並依據錄音內容轉為訪談逐字稿後,送請 受訪者檢視是否有需要補充之處,或資料是否有誤,讓受訪者檢視研究者對資料 的描述,可達到研究參與者檢證(member checking)的目的,以維持研究品質。

徵得同意後,由受訪者決定訪談時間、地點,訪談前,將事先編製好的訪談 綱要指引請受訪者過目,供受訪者預先參考、準備。每次訪談時間大約進行一至 二個小時。訪談時會在受訪者同意下,使用錄音筆錄下訪談過程,並將錄音筆放 在靠近受訪者的位置,告知若在訪談過程中,如果覺得某段談話內容不想被收 錄,可以隨時關掉錄音筆。訪談後,請受訪者提供相關書面參考文件,俾做佐證 與補充。

每次訪談後,研究者儘速將訪談錄音檔轉謄為逐字稿,利於後續資料處理與 分析,並且將所彙整之資料,讓受訪者核對或補充,務期符合受訪者所欲表達之 意思。同時研究者寫下研究札記,記下自己的心得、感想與反思,期能瞭解並掌 握訪談重點,為下一次的訪談做準備。

(二)觀察

對質性研究而言,研究者最關心的事莫過於如何深入瞭解觀察現場日常生活 中的各種現象、事件或行為模式,而觀察往往被視為是瞭解這些社會現象的最基 本方法(潘淑滿,2003)。現場的觀察,不但可以掌握到全盤的情況,而且可以 注意到特殊的氣氛與情境,這些是訪談無法得到的資訊。

為深入瞭解個案園所的職場靈性經驗與內涵,本研究以觀察法來進行資料蒐

集,觀察範圍與內容包括每天早晨的共學時間、每週三晚上三個園所的共同會議 時間、每週六三個園所的課程發展會議。

1、現場觀察的進程

本研究的觀察活動共分研究探索期、關係建立期、重點觀察期與整合歸納期 等四階段:

初入現場的研究探索期,為融入學校場域及與研究參與者間的了解,建立互 信,初期研究者參與較多的園所活動與工作。這種接近完全參與的方式,讓研究 者能夠更深入瞭解園所的完整情境脈絡,園所多數成員也能習慣研究者的出現,

助於研究者觀察資料的蒐集

第二階段為關係建立期。與個案園所研究參與者建立互信之後,研究者有機 會接觸到研究參與者非正式的一面,同時經過初入現場探索階段,在本階段中,

研究者對觀察的方向有了較清晰的聚焦。

第三階段為重點觀察期,包括參與園所會議、教學研討會、每日清晨的共學 時間等,以瞭解園所的整體職場靈性內涵。在本階段中,研究者需要與園所成員 維持親密,但保持彼此間距離,以讓研究者能有抽離情境的思考空間。在資料蒐 集告一段落之後,研究者將重心轉移到資料整理與歸納的工作,慢慢減少出現的 次數,並讓園所成員知道目前的研究進度與未來研究工作方向。

最後階段是整合歸納期。研究者根據資料蒐集情形、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做資 料補充、歸納與離開現場的工作。

2、現場觀察紀錄

進入研究現場進行觀察,於現場所聽、所見、所經驗的,均加以詳實記錄,

包括研究者的想法、情感和反省(Gay, 2000)。所以在觀察記錄上,採用「描述 性」的方式,將研究者所見所聞,包括對園所空間、活動籌備與進行、成員分工

包括研究者的想法、情感和反省(Gay, 2000)。所以在觀察記錄上,採用「描述 性」的方式,將研究者所見所聞,包括對園所空間、活動籌備與進行、成員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