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在第一章緒論中將介紹研究背景,說明研究的相關背景和重要性。其次,說 明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並提出研究問題,最後針對本研究涉及的重要名詞進行 界定。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在研究背景部分,將說明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雖豐富了現代人的物質生活,

卻相對匱乏了精神生活,人們花費在職場的時間越來越長,關於工作場所的靈性 問題也開始吸引了人們的注意,職場靈性的討論並非關於組織的宗教行為或神 學,而是關於現代工作者內在生命之層面,人的內在生命與其工作的網絡相互滋 養,進而影響其所處的社群與社會。由於私立幼兒園是超工時、低薪資、工作壓 力與負荷大的職場環境,因此私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如何對工作內容賦予意 義、從工作職場中獲得工作上的滿意,是值得幼教界深入探究的議題。

壹、工作職場對教保人員的挑戰

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豐富了現代人的物質生活,卻相對匱乏了精神生活(饒 見維,2008),甚至讓人們產生價值迷失的現象,而工業革命以來將人視為機器 般管理的核心概念被沿襲至今,組織以偏重財務等量化指標與績效評估標準來偏 頗地數字衡量人的生產價值,過度重視理性卻輕視內在靈性的結果,物化的整體 價值觀逐漸造成各種紊亂的社會及經濟現象,也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價值觀。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浪潮改變了國際、國家與社會的結構,科技的創新與快 速發展,使得知識的半衰期縮短,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與方式,不景氣、裁 員、組織重整等風潮所帶來的工作壓力,漸漸使得人們失去生命重心的平衡感,

多重社會角色的壓力促使人類對於靈性產生了追尋的嚮往。加上長年來人們追求 著物質享受,汲汲營營於職場上奮鬥,卻忽略了心靈灌溉,造成靈性匱乏,混亂 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職場靈性議題之所以日益受到重視,主要與當代工作環 境的變動不居、人們對於工作價值觀的省思、以東方心靈思想做為管理典範的尋 求等因素密切相關(Giacalone & Jurkiewicz, 2003)。學者指出,物化的價值觀使得 人們產生了心靈的空虛,也使得人們對於人性、簡樸、意義、更高層次連結感的 需求,快速上升,在達成組織與個人目標的同時,更加渴望靈性的充實(Lewis &

Geroy, 2000;Marques, Dhiman & King, 2005),透過靈性的充實,能夠幫助個人 成為一個身心靈平衡的完整個體,更能使其生活、家庭、工作及所屬的組織因此

而達成更佳的發展(Barnett, Krell & Sendry, 2000;Hill & Johnston, 2003;Howard, 2002; Marques, Dhiman & King, 2005)。

在幼教職場方面,根據蔡延治(1995)指出,許多幼教老師的工作職場環境 多為:薪水低、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不受尊重、所學與實際環境相差太多。

加上私幼教師面臨到工作量、招生壓力、無加班費、無寒暑假…等等不合理待遇,

都容易讓老師心灰意冷、離職轉業(洪晴萱,2006)。由於許多合格老師的離職,

造成人手不足,再加上行政工作繁雜、教學活動準備不充分、家長溝通問題等因 素,都會間接造成教師的工作壓力(黃淑嫆,2004)。此外一般社會刻板印象多 認為幼兒教師只是陪幼兒玩遊戲、吃點心、哄小孩等等,如此不尊重教師專業的 看法,加上社會地位不高與薪資福利低落的現實窘境,加速教師們身心俱疲,萌 生去意。

由於現代人的價值觀已不同於過去的年代,物質過度氾濫對人類造成各式傷 害,或許職場靈性將會是職場研究中值得關注的議題,而職場內,組織與個人同 樣重要。因此,相關議題可以自組織的角度加以探討,也可以自個人角度加以了 解;從組織的角度觀之,必須先了解組織內個人在職場靈性、生命意義的狀況,

以之作為基礎,才能在個人的基礎上,讓組織也能同時獲益。不同於過去,現代 人花費在職場的時間佔了生活時間的比例已經大幅度上升,上班族不但與同事相 處的時間遠較家人為多,想要透過教堂、寺廟、靈性課程機構的機會來進行個人 靈性發展的時間也相對減少,因此,職場反而成為發展靈性的重要場所,若能在 職場環境中引導個人追求並發展靈性,都能幫助工作者在職場中獲得身心靈的平 衡。

貳、職場靈性對教保人員之重要性

隨著如何在組織與工作中發展並保持個人靈性的日漸受到重視,對工作所賦 予的意義也是另一個在職場內相當受到重視的議題,因為如何看待工作的意義會 影響個人的工作態度與行為,不論是靈性的追求或是工作的滿意,都與職場靈性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教育部(2006)在教育報告書中指出,幼稚園教師工 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待遇不高,尤以私立幼稚園與托兒所更為明顯;使得很 多私立幼兒園教師流動率偏高,再加上進修管道不暢通,深深影響幼稚園老師的 流動率。另外蔡春美、楊淑朱(1999)也對我國幼教師資培育現況與問題,以問 卷及訪談研究的方式得出結論:我國幼教師資異動頻繁且流失率偏高,從文獻資 料及訪談結果皆反應私立幼教機構的師資離職狀況非常嚴重,有的另謀他職,有 的頻換機構。可見幼兒園內的教保人員,工作繁重且極為繁瑣,可是伴隨而來的 社會認同與支持卻常被認為不是高度專業的工作,因此教保人員工作價值觀便成

為影響教保人員離職或異動的重要影響因素(張美雲,1996)。

綜觀幼兒園教保人員相關研究結果,可知教保人員的工作壓力包含體制與政 策、職場工作環境、低社經地位與低薪資,使得教保人員的流動率偏高:

一、幼教體制政策環境的變遷衝擊

由於人口老化影響及少子化社會結構的改變,1997 年提出幼托整合方案 後,培育機構的設立認可、專業課程的開設、幼教師資的認證、保育人員的定位,

都讓幼托業界、幼教學界、教師、保育人員等都不知所從。面對政策不明的環境,

加上缺乏專業認同與進修管道,造成教保人員的不安全感(Needle, 1980)。幼托 整合後,教保人員在資格認定、薪資、福利制度同工不同酬的狀態下,影響教保 人員的工作穩定性。此種不確定因素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負擔,「政策環境」的 不確定感是學前教保人員的最大壓力來源(馬文華,2006)。

二、幼保環境形成工作負荷

Allison 與 Berthesen(1995)提及長時間與幼兒接觸,沒有足夠休息時間造 成幼教老師身心俱疲。學者研究指出幼教老師的工作負荷量大又兼任行政工作,

有時缺乏溝通管道(簡楚瑛,1996;陳淑芳、孫世嘉、魏玉卿,1999;陳佩汝,

2002)。其他如課程設計能否吸引幼兒參與與教學成效、教材選購的失控感(陳 國泰,2003),都是會造成教保人員身心耗竭的原因。

國內相關研究顯示「工作環境差」是幼教人員流動率偏高的主因,包括待遇 福利差、工時長、工作量大、壓力大等(邱志鵬,2005)。Hopkin(1997)指出 工作過度負荷會讓個人對工作不滿意、緊張、受到威脅、不安、心跳加速、肌肉 緊繃等,甚至引發職業倦怠、轉業或提早退休。

三、低社經地位與高流動率

幼兒園教保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量與其社經地位並不對等,也未獲得應有 的敬重(謝宜君,2001;陳國泰,2003)。加上薪資待遇與不合理的福利,造成 教保人員生活上的負擔與壓力(楊筱雲、蘇建文,1994;柯華葳、張翠娥,1995;

張美雲,1996;江麗莉、鐘梅菁,1997;孫立葳,2000;陳國泰,2003)。Pucel 與 Persico(1987)研究發現老師離開工作崗位的原因跟工作升遷、工作被剝削、

工時長與薪資低有關。不合理的薪資福利導致教保人員感受不到園所的關懷,產 生工作倦怠萌生退意。

王振德(1988)研究指出台北縣市幼稚園老師有 46%考慮轉業,林佩蓉、

鄭望崢(1991)抽樣 507 所幼稚園,研究結果顯示有 23%幼教老師考慮更換工

作。由於適任教師短缺,園所人手不足,工作量增加,如此惡性循環更加造成工 作壓力。若加上在工作職場的人際互動不佳,如不受家長尊重、忽視或頤指氣使,

造成親師溝通不佳,或是與同班老師理念不同、分配工作不均、績效競爭等原因,

導致人際關係無法協調(孫立葳,2000;陳佩汝,2002;陳國泰,2003)更容易 產生工作倦怠。

由壓力轉而形成的工作倦怠,不僅讓有志從事教職者望之卻步,離職率也大 幅增加(郭志純,2003)。由此可見教保人員的高度流動離職率,就經濟效益與 幼教專業層面而言,有正負面影響,正面影響是可促使園所新陳代謝,不斷注入 新血;負面影響則是幼兒需經常面臨教師更換的情況,產生適應上的困難(陳姿 伶,1990;張美雲,1996)。就園所而言,聘任新人需花費許多訓練、管理上的 時間與成本(張美雲,1996),以及環境與同事間的適應問題。在陳榮茂(2002)

的研究中發現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成顯著正相關,即教師知覺到的工作壓力 越高,所感受到的工作倦怠程度也越高。

私立幼教機構工作人員面對超工時、超壓力、低薪資的職場現況時,如何對 工作內容賦予意義,並從工作職場中建立自身的工作態度與行為,獲得工作上的 滿意,以使得組織運作更有效率與效果,已是目前幼教師資研究中刻不容緩的重 要議題。因此,本研究將從組織內個人的角度出發,探討職場靈性內涵,以作為 組織的參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