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一、 臺東縣大部分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傾向待人友善樂於助人

這與研究者教育現場所觀察相同,在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童真的都非常遵從老 師的教誨,與同學相處也多能相互協助與體諒,真的只有非常少數比較不服從團體紀 律,而相信老師對於這一小群一定能聊若指掌,但對於其行為輔導、觀念導正與課業 協助就是另一層面之專業,輔導之成效最需要每位老師共同努力之,若只靠輔導老師 成效真的有限。

二、 臺東縣大部分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關係傾向能關心與尊重他人、彼此能 鼓勵與分享

這與研究者教育現場所觀察相同,在小學階段同儕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 生在校快樂的泉源之ㄧ,同一班級內的學生幾乎都能和睦相處、彼此都能關懷與尊 重,都能鼓勵與分享,這種沒有任何心機與求回報之友誼關係值得珍藏。但在社交能 力成長歷程卻也培養了部份具有偏差行為之同儕,就像父母所最擔心之結交到壞朋 友,所以老師最應該做的不是限制其友誼,而是積極的輔導具有偏差行為之學童。

三、 臺東縣國小校園中最常見的受霸凌現象是肢體受凌、言語受凌與關係受 凌

所以臺東縣國小校園中最常見的是推擠毆打、言語恐嚇、孤立排擠等受霸凌現 象。這與文獻所呈現相同。非經常性發生之受霸凌行為之發生率約達一成以上,而經

所發生之校園受霸凌情形仍是不容忽視之現象。但這與研究者教育現場所觀察,其中 以曾經有一至二次之校園受霸凌行為中,其實普遍存在著是因為與同儕相處之臨時衝 突或者意見糾紛,而非常態性之存在,所以此事本研究需再克服的,然而反之,為了 求慎重,為了學童教育之職責,研究者仍希望此仍可看待成受霸凌現象,以得能更謹 慎輔導與處理。

四、 臺東縣大部分國小高年級女學生待人較友善、較能關心他人、學習上較 主動認真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其顯示出國小女學生比國小男學生更能發展出正向的人格 特質,例如女學生比男學生待人較友善。女學生比男學生較主動認真。國小女學生比 國小男學生更能發展出正向的同儕關係,亦即較能與同儕合作、能樂於助人。此外,

也較能信任同儕、尊重同儕,所以女學生待人較友善、較能關心他人、學習上較主動 認真。

國小男學生比國小女學生較易發展出負向的同儕關係,較易指使批評他人,擁 有較多偏差同儕,彼此也較易發生霸凌事件,亦即較易指使批評他人,希望同儕依照 自己的喜好來行事,也較易與同儕發生衝突與攻擊行為。雖然於此所佔比例不高,但 仍值得我們警惕,仍應謹慎輔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學生比女學生較易遭受肢體霸凌與性霸凌,但這與研究者 教育現場所觀察很接近,顯示男學生平時較易彼此打鬧,偶而也會有類似身體之侵 犯,雖然那只是學生之間的惡作劇,但也是班級糾紛之根源,部分較強勢學生無法體 會受害者之害怕或者恐懼,內心一直以為只是跟你開玩笑或者調皮之惡作劇,而且還 以為那是友好的表現,這些錯觀念極需現場老師之適時介入與輔導,尤其觀念的澄清 與價值之判斷更是品德教育之重點。

五、 臺東縣國小以五年級較易遭受校園霸凌現象

臺東縣國小以五年級較易遭受校園霸凌之肢體霸凌、關係霸凌與性霸凌。但這 與研究者教育現場所觀察,可能因為六年級已是國小內最高年級,一般而言年紀較大 或者身材較魁梧者較不易遭受到霸凌,所以該現象與之相符。然而有些六年級反而比 五年級更易遭受霸凌,人格特質較不友善,同儕相處紛爭多,但是根據研究者教育現

場觀察,該現象應該與年級無關而與教師為該班之班級經營與該班學生家庭與學生素 質之關連性較高。

六、 家庭形態與校園受霸凌行為之相關程度低

雙親家庭或單親家庭與校園受霸凌行為之相關程度低,雖然大部分雙親家庭學 童待人較友善、較能關心、能尊重與能幫助他人、與人相處較融洽、學習上較主動認 真負責。雙親家庭學童較能安慰與關心他人、較能尊重與能幫助他人,與同儕相處較 融洽且彼此相互鼓勵分享。但是本研究中之校園受霸凌行為與雙親家庭或單親家庭之 關連性並不高,而與同儕關係之關連性較高。所以校園受霸凌行為與家庭型態沒有關 係,深究其原因,家庭型態並非是學生所能選擇,反而應是與該家庭所認知之家庭教 育型態或父母期望較有關係,所以這是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的。

七、 易遭受霸凌之學童,較易指使批評他人、相處上易擔心焦慮,且擁有較 多偏差行為之朋友

因為無受凌程度者比輕微受凌程度者傾向待人較友善、較能關心、能尊重與能 幫助他人、與人相處較融洽,在態度上較主動認真。但是輕微受凌程度與經常受凌程 度者就比較容易批評指使他人,其也擁有較多具偏差行之朋友,與人相處較容易焦 慮,可能擔心害怕表現不佳而遭受同學的嘲笑與捉弄,而這些也有可能是其造成受凌 知之原因。

八、 經常指使批評他人之學童,會影響其與同儕相處之融洽程度

人格特質與同儕關係之各構面皆達顯著相關,其中人格特質之「友善性、外傾 性、聰穎開放、嚴謹自律」與同儕關係之「友誼關係、社交能力、合群關係」呈現正 相關。而與「偏差同儕均、社交焦慮均」呈現負相關。所以待人友善,溫和有禮,積 極負責,認真努力之學童,其傾向擁有較正向之同儕關係,也就是其與同儕相處較融 洽。人格特質之「支配性」則與同儕關係之「友誼關係、社交能力、合群關係」呈現 負相關。而與「偏差同儕均、社交焦慮均」呈現正相關。所以常常指使批評他人之學 童,其傾向擁有較多具偏差行之朋友,與人相處較容易焦慮,可能擔心害怕表現不佳 而遭受同學的嘲笑與捉弄。

九、 影響校園霸凌重要原因是「易指使批評他人」 、 「易因他人嘲笑而焦慮」 、

「擁有較多偏差行之朋友」

由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校園受霸凌行為與支配性、社交焦慮、偏差同儕成正相 關。其中肢體霸凌與支配性成正相關,所以經常指使批評他人之學童,較容易遭受到 肢體霸凌。而指使批評他人也是學生日常生活相處之糾紛來源,因此需要老師的適時 介入輔導,指導說話的禮節與藝術,協助其能以禮友善對待他人,能具有同理心與同 情心來體諒他人。

而性霸凌與偏差同儕成正相關,這與現場教育工作者所見略同,因為小學在性 霸凌方面大多是學生因好奇好玩之惡作劇,而也常常因此使得平時學生自認為好玩的 遊戲變成他人的夢厭。雖然嚴重之性侵性霸凌事件在小學並不常見,但我們卻不能輕 忽,因為學生常常無法分辨什麼是合理的遊戲,什麼是具有危險性與傷害性之遊戲,

所以老師的適時介入與輔導顯得特別重要。

而關係霸凌與具合群關係、社交焦慮成正相關。這與國小較常發生之關係霸凌 現象相符,因為一般而言,其對他人不友善、其在團體中特立獨行者、其不善於同儕 相處者,其不願意與他人分工合作,不願意幫助他人等都是造成關係霸凌之成因。

而網路霸凌與偏差同儕成正相關。一般網路霸凌就是發生於網路上之言語謾 罵,而深究為什麼臺東縣國小高年級之網路霸凌並不普遍,原來是因為於其家庭能擁 有電腦且能上網使用者非常少,然而為什麼網路霸凌與偏差同儕成正相關呢,因為常 常上網咖之學童係屬是本問卷之中具有偏差同儕之ㄧ。然而網路霸凌雖然看似輕微,

但於實務上卻有因源頭網路霸凌之紛爭而造成雙方群架鬥毆,所以若能教導學生正確 使用網路,注重網路使用禮儀,將可以避免霸凌事件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