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隨著社交媒體時代來臨,Facebook 迅速發展崛起,吸引全球大量使用者加 入,快速變遷的媒體環境帶領使用者進入一個有別與過去使用網路的全新媒體經 驗,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科技之間的互動關係,帶來難以逆轉的變化。從研究結 果顯示,Facebook 親子互動中印證了反向社會化的現象,多數的母親碰到 Facebook 上不懂的問題傾向詢問子女,而全數的受訪者子女有過教導母親使用 Facebook 的經驗,Reich 肯定在科技變遷快速發展下,長輩們對於新的知識技能 需要向年輕人學習,也呼應了 Mead 所說的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中長 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的觀念,多數母親加入 Facebook 的初期,由於缺乏經驗,

需要子女的協助,從子女與母親的互動中,母親遇到 Facebook 使用問題時,傾 向詢問子女,對子女而言傾向「自己摸索就會了,容易上手」,他們會主動去教 導母親使用,但在科技操作上兩代的認知仍然產生差距,這也讓多數母親在使用 Facebook 初期,感到相當吃力及適應困難,需要花比子女更多時間去適應、熟 悉,形成強烈對比。

5 Facebook 提供母親一個了解子女、展現子女的不同面向 的空間,即使母親在 Facebook 的世界裡較不受子女重視,

Facebook 操作上時,必須從舊的網路經驗基礎中再重新去吸收、歸納、重組新 的知識,以符合時代潮流,這也讓某幾位母親在初期產生一種挫敗感,因為從小 到大,他們提供子女行為楷模的典範,教導子女正確觀念,但 Facebook 使用,

卻是他們陌生未知的領域,這種對先前教導權的喪失感受也意味著在 Facebook 領域中,母親的角色無法一如往常般地引領子女學習前進,而是較為被動接收的 同儕的方式來尋求解決之道,反而不會主動詢問母親的意見,足見在 Facebook 使用上青少年子女已顛覆傳統固守由上而下的教育方式,轉而以平行化、相互討 Facebook 之後能夠更了解子女在想什麼、做什麼,從母親與科技的互動過程中,

可以看到他們展開了一段 Facebook 上的新旅程,所接觸的是在過去幾十年來前 所未有的社交媒體經驗。回顧年長受訪者從抗拒使用到逐漸接受並學習成長,甚 至駕輕就熟的階段,這中間的變化對母親們而言,不過是近 5 年內發生的事情,

他們正在與年輕一輩經歷共同的歷史事件,正如 Mannheim 所提的全新接觸(fresh contact)觀點,Facebook 上的科技互動,母親與子女正在共同經歷一段新的歷程、

新的演變、吸取新的科技經驗並創造新的價值觀,在 Facebook 使用過程中也反 Facebook 上用不雅的言詞飆髒話、指責老師、討論八卦、風靡偶像、使用媒體 習慣的改變…對母親而言,這些內容直接衝擊了他們過去對尊師重道、既有教

兩股新舊觀念勢力陷入了拉扯。Facebook 親子互動類型中的具體差異表現,歸 納為以下幾點: 修飾、強化自我表演,進而尋求更多的參與以及認同,在 Facebook 上盡情揮灑青春。

(二)新的一代有他們的文化語言,自我表現風格,與上一代的觀念產生隔 閡,母親們在 Facebook 的世界裡看到一種全新的流行文化樣貌,試 圖想要塑造子女符合上一代的行為準則,但卻力不從心。對青少年來 說,同儕之間的吸引力比母親給予的壓力還要大,使得他們在 Facebook 上能獲取自我認同,在意朋友對他的看法而實施觀眾隔離 進行印象管理,但是母親怎麼看他們,這一點卻是常常被他們所忽略。

(三)在現實中,子女不能輕易對父母隔離、排除在外,但是 Facebook 的 世界裡面,他們能夠照著自己的意思,對父母親設定權限、甚至封鎖,

但是反觀父母親卻沒有將子女封鎖的經驗,相反地,年長的受訪者注 視著子女 Facebook 上的一舉一動,牽動他們的情緒。例如:觀看他 們的私人訊息、看到不妥的言詞會跳出來回覆提醒、會在 Facebook 上發現子女沒有跟母親報告的行蹤,甚至還有基於保護偷偷跟蹤子女 觀看與朋友約會的情形…在 Facebook 的世界,母親們能夠知道更多 子女的交友狀況以及學校生活,可能這些都是尚未加 Facebook 前,

所忽略或刻意被子女隱瞞的部分。

(四)Facebook 開啟了低門檻的交友世界,就算是不認識的人也可能透過 連結而變為朋友名單中的一員,尤其在朋友數量多且隱私設定不嚴格

Facebook 的行列,以及子女們都有帳號的情形下,使得原本沒有帳號的受訪者 倍感壓力,不過,研究也顯示,母親剛加入 Facebook 初期,對於自我揭露與隱 Facebook 以工具性動機為主,他們很清楚自己的界線在哪裡,另一方面也清楚 想獲取何種資訊?對於私密性的話題不願意公開在 Facebook 上討論,跟熟悉的 親友保持一定程度的強聯繫,但對不熟的朋友保有神祕的色彩,多以瀏覽方式較 少主動發言,在 Facebook po 文的頻繁程度遠不及子女。對於 Facebook 上的 po 文內容較認真看待,投射自我觀點,在發佈內容的同時也希望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重視,考慮的因素比年輕受訪者來得複雜。

青少年受訪者則呈現完全不同的樣貌,他們願意分享、經常性的 po 文與留 言,比起上一代來說較不重視父母對他們的看法,反倒是同儕之間的評價是他們 比較關心跟考量的重點。另外,在一些外層圈的訊息揭露,例如:年齡設定、自 我介紹、交友狀況…這些屬於個人隱私的資料,在 Facebook 上面資料不完全都 是真實的,他們會技巧性的選擇作假,從訪談資料中,幾乎每一位都不滿 13 歲 就申請 Facebook 帳號,為的是能夠使用,玩遊戲與跟朋友互動。然而自我介紹 的內容以及交友狀況,他們也不是那麼照本宣科的寫,例如:女同學之間會互相 打交往中、自我介紹內使用俏皮搞笑的內容,也有申請多個帳號的例子。這種多 元自我觀,展現年輕人多重形象,也是他們進行觀眾隔離的一種方式,選擇與家 人用不同帳號,來維持印象管理。

對於周邊的資訊像是年齡、交友狀況、心情分享、生活瑣事、個人生日、分 享連結等,年輕受訪者願意公開讓大家知道,雖然他們也會擔心隱私的問題,但 他們知道當隱私曝光後該怎麼藉由功能設定進行排除,因為熟悉怎麼操作上面的 設定而比年長者具有優勢,科技使用帶有儀式性動機,滿足自我愉悅,Facebook 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溝通平台,黏著度比年長受訪者高,甚至使 用上有媒體轉移的現象產生,不直接打電話而將訊息發佈在 Facebook 上。年輕 受訪者皆有未滿 13 歲就提早加入 Facebook 的情形,而且他們的交友數量遠超過 年長受訪者,經常出現多重帳號的設定,不過最常用的帳號還是會集中在特定 一、兩個帳號上。

四、線上與離線-母親的管教行為深入 Facebook

研究發現生活中的親子互動關係會延續到線上互動,在 Facebook 親子互動 中,親子關係不再是上對下之間權威式的存在,間接化約為朋友圈中的一員,加 入母親等於開放她能夠與其他朋友一般瀏覽、觀看、子女 Facebook 的權利,只 不過,倘若母親在版上觸及子女的地雷區,像是過度的管教或指正,反而會招致 子女的反感。在 Facebook 的世界裡,子女擁有私人空間的主控權,個人化的功 能使用讓他們對母親能夠經由設定來決定母親觀看的所知範圍,倘若以開放、平 易近人平輩式的姿態與子女在 Facebook 上互動,他們較願意分享傾聽,但若高 壓命令式的方式,有可能導致子女將其封鎖或限制。

線上,年輕一代受訪者認為他們是獨自的個體且以同儕團體為重,平時並不 會刻意去留意母親的 Facebook 內容,但反觀母親們仍延續現實生活中的角色投 入到 Facebook 上,她們在 Facebook 中仍以母親的身份監視著子女的舉動,某種 程度亦是間接實施管教行為,例如:回覆子女的留言督促他們唸書、避免罵髒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加入他們的同學輾轉留意子女近況、察看子女的私人訊息、甚至偷偷跟蹤子女出 去…,不過,有些年長受訪者在與子女互動時,會盡量以平輩的方式,拉近與子 女的距離,甚至學著去適應他們的語言、用詞。母親認為縱使自己有涉入干預的 權力,但也會顧及在子女公開版上的形象,而將其管教轉移到現實生活中。

由此可知,母親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必須與 Facebook 上的表達有所 區隔,這樣能夠讓她們跟子女之間的關係保持在一種相互平衡的狀態,不用擔心 因為單一事件、不當留言而被子女封鎖或限制。除此之外,研究者也發現,就算 母親被子女封鎖,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對待母親的方式並不會產生太大的改變,相 反地,母親卻有向子女軟化、妥協的情形,要求子女再將她加回 Facebook,重 新修補關係。Facebook 上的親子互動讓母親試著去接受並適應變化所帶來的矛 盾與衝突,Facebook 上的親子互動越密切,雙方欲能貼近對方的觀點,為家庭 關係帶來新型態的溝通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在青少年階段,母親們對於異性交友與兩性互動的內容均呈 現了高度的關心,但過多的猜測反而使子女感到厭煩,做出不讓她們知道的行 為。對於使用 Facebook 的關係變化,普遍的年輕受訪者還是傾向於用面對面與 母親溝通,他們想保留一塊私人空間,在 Facebook 上與母親的互動遠不及與朋 友來的多,但反觀多數母親覺得加入子女 Facebook 後的改變,能夠更參與子女 的生活,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進而從中獲得自我調整的經驗,學著怎麼和子女

值得關注的是,在青少年階段,母親們對於異性交友與兩性互動的內容均呈 現了高度的關心,但過多的猜測反而使子女感到厭煩,做出不讓她們知道的行 為。對於使用 Facebook 的關係變化,普遍的年輕受訪者還是傾向於用面對面與 母親溝通,他們想保留一塊私人空間,在 Facebook 上與母親的互動遠不及與朋 友來的多,但反觀多數母親覺得加入子女 Facebook 後的改變,能夠更參與子女 的生活,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進而從中獲得自我調整的經驗,學著怎麼和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