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調查實施程序可分為三個步驟,分述如下:

一、選定研究工具,編製符合本研究目的之問卷,問卷編製完,選定問卷表面效 度編修樣本及預試樣本,近行量表的修訂。預試前,先進行問卷表面效度的 編修。兒童對所有研究工具之題目皆未有疑異,故預試時直接使用原有題目。

51

完成預試問卷後,進行預試,根據預試結果初步考驗量表信度,並確定正式 問卷題目。

二、正式問卷完成後,再次選定受試學校,與該校行政單位及級任老師接洽施測 事宜,進行測驗並蒐集樣本資料。研究者以滾雪球的方式邀請擔任國小五六 年級導師的老師們與學校參與研究。為使資料豐富,邀請時特別邀請較為偏 鄉或弱勢的學校幫忙參與研究。經電話連繫後,說明研究目的、施測方式與 注意事項後,於 102 年 4 月統一寄發問卷、研究說明函、施測指導語等資料。

參與研究之學校皆在 102 年 4 月至 5 月間進行施測,施測係採用班級方式團 體施測。偏遠地區學校施測委請班級導師協助施測,為使施測流程標準化,

研究者提供詳實之施測流程資料,以管控施測品質。此外,施測過程中,除 遵守研究倫理、尊重研究參與者的權益,強調保密、參與自願性以及權益不 受損性外,並於兒童填答完畢後,致贈一份文具用品(如筆、尺),以提升兒 童參與動機、順利完成問卷。為降低遺漏值的問題,施測時也特別提醒兒童 每題均需作答,於繳交前需再檢查確認每一題皆作答,研究者與協助施測之 導師於收卷時也會再次檢查確認兒童是否每題皆作答。

三、實施調查後,將回收之問卷以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量化資料的統計分析,

以驗證研究假設。為提高研究資料的嚴謹性,若是填答不完整、過多題目未 填答及同一頁皆勾選同一答案者,即視為無效問卷予以刪除,總共刪除 53 人,

並以平均數取代遺漏值。為建立資料正確性,並以每個施測班級為單位,隨 機抽取 10 份問卷進行資料輸入核對,直到連續核對 150 份問卷資料輸入皆正 確才停止。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於問卷施測完畢後並回收問卷之後,將填答不完全者剔除,再將有效 問卷進行資料整理並輸入電腦,以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探討身處家 庭不利條件的兒童,其希望感在家庭不利條件與生活適應之間所扮演的角色。以 下列統計分析進行各項假設考驗:

一、描述統計(平均數、標準差):以次數分配表、人數、百分比、平均數、

52

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說明受試樣本之基本資料,瞭解目前兒童家庭不利 條件、生活適應與希望感之現況,並使用獨立樣本 t 考驗來比較差異情 形。

二、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先了解全體研究對象的家庭不利條件與生活適應之間 的關係,以驗證家庭不利條件是否為高危機兒童生活適應的危機因子;

再探討高危機兒童的家庭不利條件、希望感與生活適應之間的關聯,驗 證客觀及主觀家庭不利條件為兒童適應的危機因子,而希望感則是促進 正向適應之保護因子。

三、以階層迴歸分析希望感在客觀家庭不利條件與生活適應以及行為困擾之 間的中介效果。此外,為檢測中介效果,本研究參考 Baron 和 Kenny(1986)

的迴歸分析模式去檢驗中介效果,若統計分析結果在以下三項條件皆可 成立時,則中介效果成立:

1. 自變項與中介變項需要對依變項都要有達到顯著水準的標準化迴 歸係數,代表自變項與中介變項對依變項都有顯著相關存在。

2. 自變項對中介變項也有達到顯著水準的標準化迴歸係數,代表自 變項對中介變項也有顯著相關存在。

3. 最後,同時放入自變項和中介變項來預測依變項,若自變項與依 變項間的關係因中介變項的介入而變得沒有關係或關係減弱,則 可說明中介關係成立。

故在本研究中,以階層迴歸分析的方式來分析希望感在客觀家庭不利 條件與生活適應間的中介效果。將客觀家庭不利條件做為自變項,生活適 應/行為困擾做為依變項,希望感則為中介變項。

總之,本研究之階層迴歸分析中執行的步驟如下:

1. 檢視自變項(客觀家庭不利條件)與中介變項(希望感)對於依 變項(生活適應/行為困擾)是否有顯著的預測力。

2. 檢視自變項(客觀家庭不利條件)對於中介變項(希望感)是否 有顯著的預測力。

3. 檢視自變項(客觀家庭不利條件)與中介變項(希望感)對於依 變項(生活適應/行為困擾)的同時預測力,若同時預測力因中

53

介變項(希望感)的加入而明顯降低或不顯著,則代表有中介效 果。

四、以階層迴歸分析希望感在主觀家庭不利條件和生活適應以及行為困擾之 間的調節效果。

根據 Baron 和 Kenny(1986)的建議,驗證調節作用之先,必須先驗證 自變項與調節變項的主要效果,再驗證自變項與調節變項的交互作用對於依 變項的預測力,若此交互作用對於依變項有顯著預測力,則調節效果成立。

在本研究中,將主觀家庭不利條件做為自變項,生活適應/行為困擾做為 依變項,希望感則為調節變項。階層迴歸分析中執行的步驟如下:

1. 檢視自變項(主觀家庭不利條件)與調節變項(希望感)對於依變項(生 活適應/行為困擾)是否有顯著預測力。

2. 檢視自變項(主觀家庭不利條件)對於調節變項(希望感)的主要效果 及其交互作用對依變項(生活適應/行為困擾)是否有顯著的預測力,

若交互作用達到顯著,則可以證實具有調節作用。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