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一、選定研究主體

撰寫研究計畫之初,鎖定出生於民國 38 年之本研究參與者,及另一位出生於 民國 59 年的女性,欲探究兩位同為單親媽媽、與獨生女相依為命的母親,生長於 不同世代所呈現的生命情態。後鑒於敘說典範旨在深度探索個體生命的內涵,以 兩個不同世代的研究參與者彼此對照參看,恐怕於聚焦兩人生命軸線的歷程,為 能對話而相互牽制、干擾。一場論文口試中,委員對研究生的真誠建議提醒了我:

專注於一位研究參與者,較能看見、寫出研究參與者生命的厚度。最初鎖定研究 參與者「母親」的位置去探究其生命故事,即已框限住研究參與者整體生命的動 能,為盡可能貼近本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歷程,除鬆手捨棄另一名不同世代的研究

55

參與者,更決定放手從本研究參與者身為一位「女性」的視角走進其一生的故事。

此後,研究者大量蒐集文獻、反覆閱讀文本,研究參與者的主體性隨研究者 的理解不斷移動,看見研究參與者母親的角色以外,更常是一位女兒、妹妹、女 性晚輩。專一而開放地關注研究參與者,經驗與研究者本身互為主體的歷程,層 層疊疊交會,增添了貼近研究參與者的可能性。

二、研擬訪談方向

最初即設定以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為研究主體,一度聚焦於女性在生 命各階段的「關係」,結合對研究參與者的認識,研擬訪談主軸如下。

【家庭關係】

出生 童年

【同儕關係】

求學 工作

【伴侶關係】

戀愛 婚姻

【親子關係】

生女 離婚

【自我關係】

退休 老年

56

隨著敘說研究方法、敘說取向治療、敘說相關研究等文獻的閱讀,漸次開放 訪談空間,改由研究參與者自行擬定生命階段大綱作為訪談主軸,並輔以問話技 巧,期能尊重研究參與者為敘說主體,又充分發揮訪談者的功能,讓說者深入其 言說。

(一)請研究參與者擬定其「生命階段大綱」

表 3-1 研究參與者生命階段大綱 年 齡 生命階段標題

並回答以下問題:

1.請告訴我你對這些階段的記憶,或是在這個階段中曾發生的重要事件。

2.在這個階段中,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在這個階段中,對你而言,誰是你的重要他人,為什麼?

4.你選擇要終止這個階段的理由是什麼?

(二)適時提問,協助研究參與者把重要事件列入故事線 1.這透露了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珍貴的嗎?

2.這讓你憶起/臆測當時的你重視什麼?

3.回到你 X 歲那年,你如何看待你當時這個決定?

4.你猜這讓我假定你在追求什麼?

5.要是你主動與 OO 聯繫,你認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6.你認為這和你 行為 有何關聯?

57

回答以上提問必須具備良好的認知及表達能力,尤其第二部分,已經透露敘 說治療的味道,打定主意不框限研究參與者,擬定問題卻又無形中侷限其說的可 能。在與敘說研究的前輩討論過後,決定放下「成見」,給出無限寬廣的敘說自由,

一切端賴研究參與者主動建構屬於她的生命故事。

三、邀請研究參與者並進行生命故事敘說

邀請研究參與者之前,花了半年的時間閱讀文獻,以此作為訪談及研究準備。

待時間日漸緊迫,邀請研究參與者在即,方覺察比起儲備研究知能,日前的閱讀 其實在安撫研究者的忐忑,為了預防邀請被拒,研究者事先擬好說詞「我的論文 要寫妳的故事,從妳出生到現在。因為之後要整理要寫,所以妳說的時候我會錄 音,之後再聽錄音慢慢整理,等整理好以後會給你看過,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開 始?一次講不完沒關係,反正我放寒假,這次講不完就看講到哪,明天或過兩天 再接著講。那我們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還是明天?不然可以現在先講講看,順 我們就繼續,妳覺得不順就當作是練習,明天再正式來說妳從出生到現在的事。」

甚至預設研究參與者可能的疑慮「我哪有什麼故事好說!」亦作好回應的準備「不 用特別說故事,就說出生後妳有印象的事就好了,反正要寫論文的是我,怎麼寫 我來煩惱就好,我寫好以後會給你看。」

實際邀請當下,心情有些緊張,遞出原本預想的說詞,亦如預期得到「寫我 什麼故事?我沒有印象」的反應,卻出乎意料地,不消研究者回應,研究參與者 便逕自說了起來,這一說,就是兩個半小時,訪談資料如下表。

表 3-2 研究訪談資料表

次 數 日 期 歷 時 地 點 概 述

第一次 102.2.1 02:31:54 家中客廳

研究參與者一路從童年說到離婚(39 歲),便未再說下去,歷時兩個半小時,

58

59

一面謄錄、一面思索,同時閱讀文獻,從中探求與研究參與者生命歷程相關者,

藉由其他文本回看手邊文稿,漸次靠近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為此,每次訪談 相隔近一個月之久,研究者期能於每次訪談之前多一些理解,開拓下一次訪談的 能見度。

五、書寫研究參與者生命故事並從中歸納生命故事主題

總的來說,研究參與者的敘說十分片段、零碎,又第二次訪談主軸在補足第 一次遺漏者,未按時間順序敘說。研究者遂將所有逐字稿依時間序重新編寫,勾 勒研究參與者所敘說之生命全貌;再依此書寫成第三人稱所觀看的生命敘說文 本。

書寫第三人稱文本過程中思緒不斷湧現,關於研究參與者的生命內涵與其展 現的意義。一面書寫,一邊記錄、整理當下的理解,作為後來歸納生命故事主題 的材料。

六、根據研究參與者生命故事主題探尋文獻方向

文獻閱讀自訪談前半年至書寫期間未曾中斷,歷時近兩年的文獻參看,看見 研究參與者許多不同的層面,層疊交雜,回過頭與生命故事主題對望,方一步步 看懂過去模糊之處。以文獻所拉出的架構為背景,研究參與者生命故事鑲嵌其中,

脈絡意義呼之欲出,不清未明者,多受到研究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價值生成影響,

沒有人能去除自我的脈絡去看任何一個人的生命,只能正面迎向文化背景所帶來 的矛盾、衝擊,放下論斷,試著靠近。藉文獻替代親身經驗,解構,再建構。

七、研究參與者生命故事主題與參考文獻對話

縱向探看研究參與者生命各階段緊抓的自我認同、感到困擾的重複議題,以 及潛藏其中未被說出的現象,尤其力圖看進研究參與者自己看不到、不會說的情 緒與情感。橫向串連各階段重要且脈絡相通之生命主題,引用文獻及其他相關文

60

本與之對話,讓研究參與者一介平凡傳統女性的故事得以發聲。除不同階段、同 一主題彼此扣連,不同主題之間亦環環相扣,循環出研究參與者的一生。

八、以後設觀點歸納結論與省思

從看一個「人」的觀點出發,梳理研究參與者身而為人,如何被建構,如何 去解構,困境中遊走出自在,自在裡透露對社會文化的認同與抗拒並存於個體生 命歷程,你我皆如此。一位傳統女性的敘說,看的是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