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壹章、緒論

Life is flexible... is your job?

生活彈性輕鬆…那你的工作呢?

-- FlexJobs.com

第一節、研究緣起

對媒體工作者而言,身處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交互影響、高度全球化、自由 化與商業化的今日,或許就如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

也是最壞的時代」。

新媒體發展使得個人得以擁有發聲管道,同時傳統媒體仍然保留其影響力;

全球化與自由化的結果使得媒體工作者不再受限於時間、地域、或特定組織;在 商業導向的思維下,媒體組織大幅裁撤人力,以更彈性的方式雇用人才,使勞動 型態步向個體化。對於部分媒體工作者而言,彈性、非典型的雇用形式使其不必 受制於單一組織,得以發揮所長,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彈性雇用也意味著集體 力量瓦解,勞動條件缺乏保障。

研究者身為即將步入媒體界的準新聞人,面對逐漸惡化的勞動環境,「約聘

/派遣缺,做不做?」可能即將面臨的第一道難題。過去對於新聞媒體組織的想 像是一群記者聚在報社內一同加班趕稿,隔天迫不及待地翻開報紙看看幾篇稿子 見報;名片上印的是某報或某電視台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時也以該媒體組織代 表自居。然而在彈性雇用關係中,勞動者的位置產生微妙的變化。不隸屬於特定 組織是否還是以某報或某電視台記者自居?在組織內的地位是否有如次等公民?

派遣人員尚面對「一雇二主」的窘況,當要派與被派單位意見相左時,又該聽從 哪一方?種種問題都顯示在現今媒體環境中非典型雇用人員的困境。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群新聞工作者是出於自願脫離媒體組織,他們去除了組 織的各種限制與壓力,為的是享有高度的報導自主性,能夠針對特定議題長期且 深入追蹤,影響不容小覷。2010 年獨立記者朱淑娟以環境報導一舉拿下第九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

曾虛白新聞獎與卓越新聞獎三項大獎,包括曾虛白新聞獎的公共服務報導獎、卓 越新聞獎的平面報導即時新聞獎以及電視類專題新聞獎。獨立紀錄片導演李惠仁 以多年追蹤台灣禽流感疫情狀況製作成的紀錄影片《不能戳的秘密》,獲得 2011 年第十屆卓越新聞獎電視類調查報導獎。2011 年 4 月 30 日正式成立的「優質新 聞發展協會」也資助李惠仁、陳香蘭等獨立記者從事調查報導。2011 年獨立記 者李惠仁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獲得卓越新聞獎電視類調查報導類後,仍然 持續產出作品上傳至網路,保持議題熱度,禽流感的議題最終在 2012 年 3 月爆 發,得到全體社會的關注。獨立記者深入調查主流媒體無法或不願追蹤的議題,

並運用多元的報導策略擴大議題。脫離了媒體組織後,他們在沒有時間、篇幅、

報導方向等來自組織壓力的情況下,享受著無拘無束的報導自主權,並且遊走於 各個媒體平台,秉持「合則來,不合則去」的勞動原則。

非典型雇用的型態多樣,或出於自願或出於非自願,然而他們都必須面對隱 藏在自由、輕鬆與彈性這美麗糖衣底下的不穩定與未知感,以及欠缺健康、退休、

與其他福利保障的勞動環境。法國導演 Marc Petitjean 於 2010 年拍攝紀錄片

【Tokyo Freeter】(東京自由打工族或譯作「飛特族」)即是探討日本的非典型雇 用現象。飛特族(Freeter,フリーター)是日本創造出的詞彙,由源自英文的自 由(フリー,Free)和源自德文的工人(アルバイター,Arbeiter)兩個字組成。

自日本 1980 年代末期泡沫經濟崩壞,企業徵才態度轉向保守,嚴格篩選正職員 工,重「質」不重「量」,終生雇用制也宣告瓦解,同時也引入新的人才聘雇策 略,使用派遣與打工等短期且彈性的勞動力取代正職人員。

企業以較差勞動條件來雇用非典型員工,必須提出一套論述使求職者信服,

接受非典型雇用的勞工,也必須「同意」這樣的勞動條件。影片中提到自由安排 時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該被工作束縛、轉換工作跑道容易等,對於自由打 工與兼職工作者的美好描繪讓許多人自願搭上這艘「蟹工船」。《蟹工船》是無產 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於 1929 年發表的代表作,小說的背景發生於一次世界大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後的經濟大蕭條,日本平民面臨失業破產的危機,有投機的財團趁機大量購買即 將報廢的舊船,改裝成壓榨勞工的海上「船工廠」,在靠近俄國的公海捕到的蟹,

船上就地製成蟹肉罐頭,以獲取暴利。蟹工船名義上既非工廠也非航船,自然可 以規避日本國內的勞動法令與其他安全規定。資方為了追求利潤的極大化,視人 命如草芥,最終引起勞工的反抗。

1920 年代末期的小說,因為敘述情況與現今社會底層的「窮忙族」(working poor)類似而意外翻紅,反映出年輕人工作不穩定求職無門,薪水差距加大成為 青貧世代,非典型雇用職取代正職缺額,在責任制、職業倫理的大帽子下,工作 超量超時,隨時都存在著會失業的不安定感,深怕犯了錯就無法獲得續聘機會。

生病或職業災害而不能工作時,立刻就沒有收入。就業市場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 狀態,使得非典型雇用型態日益普遍,飛特族的薪資待遇遠不如正職員工,也缺 乏升遷機會,加上工作內容多半是低技術或低知識水平,對於企業主而言,飛特 族多樣卻短暫的工作經驗通常不是加分條件,反而認為缺乏耐心而無法堅持,造 成年輕一代無法向上爬升,成為新貧階級。

在新聞媒體界方面,非典型雇用的型態雖然尚不普遍,但是有逐漸增加的趨 勢。在台灣新聞媒體業界中,過去因工作穩定加上待遇好,素有「報業鐵飯碗」

之稱的聯合報系,自 2004 年起陸續對攝影記者推動「優退、優離」方案,直到 2009 年達到高峰,有十六位攝影記者同時離職,為彌補人力空缺,社方提出半 薪約聘方式回聘部分記者(張天雄,2012)。此外從 2007 年 9 月起聯合報系招考 新人適用「約聘制度」,一年一聘,須視工作效率決定是否轉為正職或續聘。做 為國內過去報業龍頭之一,聯合報系採用約聘制度聘雇新進記者無疑是對業界投 下一個震撼彈。

非典型雇用的另一種形式─派遣,也在台灣勞動族群與產業界造成影響,引 發各界討論。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節目曾在 2008 年做過【派遣的面紗】報 導,派遣人力因便宜、好用而遭到資方濫用,有企業甚至恣意解雇員工,再成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人頭派遣公司,重新以派遣名義「雇用」遭解雇的員工。2012 年 7 月 24 日公視 的政論節目【有話好說】討論主題也是派遣勞動,除了邀請專家學者外,更請該 節目的派遣工作人員現身說法。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2012 年也推出論壇劇場

【一僱二主】,討論非典型雇用型態當道,派遣勞工不僅薪資福利保障遠不如正 職員工,也因為雇用成本較低而衝擊正職員工。然而派遣員工礙於法令與勞動個 體化,組成自救工會難上加難,一旦發生職業傷害或其他爭議問題,派遣公司與 要派單位互踢皮球,形成勞工互相殘殺,卻又求助無門的派遣勞工悲哀局面。在 派遣勞動尚未獲得官方認可前,派遣工人的權益仍然遭到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