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6

第伍章、結論

我同學說,除了錢你什麼都賺到。我記得我都跟人家解釋說一份工作 你要看你怎麼賺,我們換算自由值多少錢?尊嚴值多少錢?成就感值 多少錢?例如我薪水,隨便講三萬好了,我覺得自由是一萬、成就感 是一萬,你看我拿到三萬塊薪水,我又有自由又有尊嚴,換算起來我 有五萬的月薪,我就會跟我朋友說我過得比你屌,我說你賺多少錢,

五萬喔?我就會加個東西說什麼東西值五千,我覺得我過著月薪六萬 的生活,只是我把金錢拿去換別的東西,我就會這樣想,很樂觀,可 是我必須這樣想。我覺得這種說法沒有錯,當然這種說法沒有錯,跟 你有沒有那麼真心的相信是不同層次的問題。

(受訪者A,公視勞務報酬,2012)

我非常認同這個地方,那時候很掙扎是我真的要為了這個理想然後忍 受這一堆不公平的待遇嗎?重點是人家又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時候真 的很想走。

我覺得我隨時會被趕走,你留在這裡你想說你很有理想,別人是因為 他們無後顧之憂,所以可以這樣做,做得很開心,那我們有什麼條件?

我們薪資比別人矮這麼多,然後福利也是,我們的年資…我們的資歷 又不見得比別人低,可是你為了一個理想真的值得嗎?我覺得這應該 是不少派遣同事就我跟他們聊的經驗,大家都會內心掙扎很久,我自 己也是,到現在還在掙扎。

(受訪者C,公視派遣,2012。粗體為作者所加)

第一節、結果分析

綜合前一章關於非典型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條件的分析,依三種不同契約類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8

由此可看出,雇用契約對於新聞工作者是一體兩面,既是保障,也是控制。

若以勞動契約的正式與嚴謹程度來看,媒體工作者從嚴謹到鬆散程度排列依序是 一般正職工作者、派遣或約聘記者、自由新聞工作者到獨立或公民記者。

就各項勞動條件來看,媒體組織的力量雖然壓制了體制內的正職記者個人的 自主性發展,但是相對地提供穩定的薪資與工作環境;短期彈性勞動契約的派遣 與約聘記者大致上享有組織提供的福利,例如休假、勞健保、年終獎金,也可以 用組織的名義印製名片出外採訪,但是在許多細部的福利上卻有正職與非正職的 區別,工會與正職員工也只傾向保障體制內人員的權益,加上年資不能累積造成 薪資無法提升,也造成派遣與約聘工作者「同工不同酬」、「有福不能想、責任卻 同扛」的不平之鳴。有時在加薪與轉正職的誘因下,短期契約的勞動狀態也使得 工作者必須更加積極投入,在被組織成一場競賽的工作環境中尋求表現。

自由新聞工作者在收入上不比正職工作者差,然而工作量不穩定,稿費又一 再被壓低,更無法享有組織的相關福利與勞健保等。為了持續接案,自由新聞工 作者也必須花時間經營與媒體組織與其他工作者的人際關係。但是承攬契約型態 使得自由新聞工作者對於新聞議題的發揮空間較一般記者大,彈性的工時與工作 量也使得有深耕議題發揮自主的可能,然而在現實經濟考量下,多數自由新聞工 作者還是傾向先完成賴以維生的接案。

相較於派遣、約聘與自由新聞工作者,獨立與公民記者並不將新聞報 導視為「工作」,而是一種公眾參與與發聲,他們帶著享樂的心情自願無償 參與勞動。即便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甚至需要自掏腰包從事報導,也要面 對消息來源的質疑與不信任,然而善用傳播科技來不斷地串聯與回響,除 卻組織限制的獨立記者與公民記者能更發揮專業意理與草根力量,展現與 主流媒體不同的觀點與視野,積極地實踐公民傳播權。這也正如聯合國於 2003及2005年宣示的《傳播權宣言》(Statement on Communication Rights)

提到:「傳播在全球社會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層面扮演核心角色,藉由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9

訊傳播科技來落實傳播權能夠提供政治互動、社經發展及文化永續的嶄新 機會,欲達上述目的,普及近用所有傳播資訊工具以及近用世界上多樣的 媒介為其手段」(World Forum on Communication Rights, 2003:轉引自洪貞 玲,2006)。

從表面看來,勞雇契約越鬆散,工作者的自主空間越大,來自組織的控制減 少,但同時相關的薪資標準、福利與保障也隨之降低。在體制尚未完備的情況下,

許多從業人員非自願性成為組織的非典型雇員,既須承受較差的勞動條件,而工 作內容又偏向常態性工作,難以在工作中展現自我藉此得到成就感。然而基於對 組織理念的認同,或者感知到工作得來不易,也只能默默被迫加入資方組織的趕 工競賽,以彈性雇用之名行刺激競爭提高產能之實,處於弱勢的非典型雇用工作 者也只能抱持「走一步算一步」、「既來之則安之」或「騎驢找馬」的心態持續勞 動。新聞產業中署名報導的特質讓工作者背負著對作品的責任感,不會因為勞動 條件變差而混水摸魚,也使得資方更加容易將過度剝削的事實正當化,成為勞資 雙方達成共識的關鍵。

而對於無契約限制的自由新聞工作者與獨立/公民記者來說,各項保障與福 利又比受雇於單一組織的派遣與約聘工作者更加薄弱。正如受訪者表示,這份工 作「除了錢之外什麼都賺到」,這群工作者的認同主體並非媒體組織,而是新聞 專業與自主空間,他們亟欲擺脫組織限制與束縛的新聞工作者而言,非典型雇用 型態無疑是使其成為媒體界的自由人。然而在彈性雇用勞動個體化的情況下,勞 動場域的界線模糊,不再是過去封閉的內部勞動市場。勞動者必須面對更多未知 的競爭者,競爭關係是相對隱晦但確實存在著。他們必須花費更多精力維繫人脈 並扮演管理階層的自我監控,以免在這場競爭中失去地位。

而對於帶有鼓吹與發聲意味的獨立與公民記者而言,在轉化過後的勞動市場 中,競爭的主體是論述的定義權與詮釋權,為了在眾多論述中脫穎而出獲得青睞,

他們自願投入並樂在其中。但在框架競爭的過程中,資方可以藉由各種無償引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0

轉載或跟進從中獲利,這樣的利益並沒有直接回饋到勞動者本身。由這兩種類型 的非典型新聞工作者來看,對於新聞自主專業與彈性工作的認同一方面具有拒絕 工作的顛覆政治性意涵,然而另一方面自主性也是在勞動過程中無償自我剝削、

反而被資方間接利用的著力點。

由此看來,新聞產業中除卻勞雇契約的並非完全除去控制並享有絕對自主性。

無論是各種雇用機制,在彈性雇用關係裡為了爭取加薪轉正、持續得到工作機會 或者爭取新聞媒體框架的詮釋權與話語權,勞動者仍然時時處於永無止盡的競爭 之中,資方還是佔有絕對的優勢。

個人媒體蓬勃發展,傳統媒體影響仍鉅,媒體產業擁抱全球化與自由化以因 應外界不斷變動的市場與環境,有越來越多媒體工作者自願或非自願成為非典型 雇員,不論是短期契約、承攬接案或者無償投入新聞報導,對於這群非典型彈性 雇用的媒體勞動者而言,這究竟是個好的時代,還是壞的時代?

這樣的問題針對媒體界勞動的現況所提,也是為研究者本身而提出。本論文 最先關注到的是近年來逐漸發揮影響力的獨立與公民媒體,以深入的專題報導或 在地的草根觀點發展出迥異於主流媒體的另一種新聞報導的想像與可能性,但這 群獨立與公民記者為何願意從事無償勞動,成為「新聞志工」?這個問題逐步擴 展到媒體產業中非典型勞動的層面,包含遊走在各家媒體的自由新聞工作者,以 及媒體組織開始採用短期雇用勞動的狀況。新自由主義者強調依循市場邏輯競爭 與成敗自負的企業觀點,但現實中的非典型勞動似乎沒有新自由主義者所宣稱的 自在美好,潛藏在自由自主金玉外表下的是狼狽不堪的勞動狀況。一般而言,非 典型新聞工作者的各項勞動條件皆不比正職工作者,非典型新聞工作者何以持續 堅守勞動崗位持續付出?

媒體界非典型雇用工作者的樣貌多元,從脫離媒體組織展現自主並長期耕耘 特定議題的獨立記者、藉由報導涉己事務自我發聲的公民記者,到承攬案件近似 於個體微型企業的自由新聞工作者,乃至組織內部短期聘用的派遣與約聘雇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91

與媒體體制內的一般正職記者無論在契約類型、工作條件、心理認同等方面都有 很大的不同。本研究即從勞動的觀點來檢視這群非典型雇用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狀 況,以及非典雇用狀態對於人際互動、新聞產製以及職業認同的影響。本章將整 理前面幾章的研究文獻與結果發現,並且進行兩者之間對話。接著說明本研究在 學術、實務工作與個人層面做出的具體貢獻,最後針對媒體非典型勞動現況提出 建議。

首先從資方的角度來看,為何要採用非典型勞動力?從大環境背景來看,二 十世紀後期世界各國一連串去管制與解禁政策實行,加上傳播科技發展,對於新 聞媒體產業的影響甚鉅。去管制與解禁政策使得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全球資本

首先從資方的角度來看,為何要採用非典型勞動力?從大環境背景來看,二 十世紀後期世界各國一連串去管制與解禁政策實行,加上傳播科技發展,對於新 聞媒體產業的影響甚鉅。去管制與解禁政策使得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全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