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典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認同與因應策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6

這種沒有勞動契約關係、強調新聞報導絕對的自主性的特質,呼應了「自主 馬克思主義」的論點。獨立與公民記者投注大量的時間、精力、經驗與情感來從 事報導,生產出一篇篇非物質性商品。透過一波波的串連與擴散,每則報導、每 則分享或「按讚」都是不斷的再生產,以資訊科技開放與解放特質匯集成力量,

如同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挑戰主流的霸權主體。

無契約無報酬的勞動條件也使他們更加符合自主馬克思主義者主張的「拒絕 工作」(the refusal of work)特質,從事報導、顛覆主流與自我發聲就是生活的一 部分,也是拒絕既定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的政治動作。從報導中獲得解放與愉悅,

使得原本是工作的差事成為一種享樂。正因不將新聞報導視為工作,報導經由一 再轉貼,或被主流媒體的關注而無償引用並跟進,對於不求實質回報的獨立或公 民記者並不是剽竊創意,而是一種分享並期望議題獲得更多人關注,心甘情願成 為新聞媒體界的自由人。

第四節、非典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認同與因應策略

對於受雇於單一組織的派遣與約聘新聞工作者而言,短期聘用的狀態確實會 影響對於組織的看法與認同,特別是年輕工作者大多抱持理想與熱忱進入新聞媒 體產業。過去求職者有一至三個月的試用期,過了試用期便可得到一份安穩的工 作,然而一紙定期契約等同是變相的試用期延長,半年或一年不斷續約,許多受 訪者都表示「看不到未來」。

一個派遣跟正職的差別,我覺得是那個認同感,比如說有一些福利也 不是特別的大,但是就是覺得你為什麼要低人一等,我們大家做的工 作都是一樣的,你正職我派遣,為什麼你可以抽車位,車位包括摩托 車車位,那個雖然要付錢,可是他就不讓你抽。我自己就常覺得這個 東西不公平,憑什麼我們大家工作,為什麼正職就有車位的福利。

另外一個就是比如說加薪這件事,大家真的都熬到四五年就可以有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7

定程度的加薪,甚至調整你的職等,我覺得那是一個肯定,那其他派 遣員工好像覺得這邊轉正職都沒什麼標準,沒有標準的話你會覺得我 到底要幹到什麼時候才能成主管。

(受訪者G,客台派遣,2012)

對工作者而言,加薪與轉正職作為工作成果獲得肯定的一種表示。彈性雇用 的工作者半年或一年一次的換約使得不穩定感與日俱增,多位受訪者表示最初錄 取時簽到定期聘用契約時心裡尚無感受,頂多只是感到奇怪,甚至過去「從來沒 聽過派遣」。然而隨著一只一只合約無止盡地續簽,薪資仍然維持在初進公司的 水平,對於工作者而言無法在工作上獲得肯定,「看不到未來」的無力感讓再有 熱忱與衝進的工作者也會感到疲乏,對於組織的認同感也日漸消失。

在過去典型雇用的情況下,勞動條件相對穩固,勞動者對於組織的認同感較 強。許多工作者是認同該媒體組織的理念或勞動環境而選擇進入,以公廣集團為 例,不少工作者都認同其多元文化的公共價值,以及與商業媒體不同、較為客觀 公正的新聞處理方式。而整體勞動環境穩固加上同甘共苦奮鬥的情感也使得媒體 組織衍伸出如同家族一般的情感,維繫了整個體制的運作。

然而隨著商業競爭的思維從外部市場滲入內部勞動市場,雇用方式的改變也 造成勞動者的情感衝擊,取而代之的是唯利是圖、在商言商的互動模式。受訪者 表示,現在媒體組織或長官「心態就是要省錢」,凡事都斤斤計較,對組織自然 也產生疏遠感。

你說沒有影響是騙人的,因為我不曉得長官那邊怎麼想,他會不會因 為你工作少一點,我不曉得。我覺得工作量差不多,跑的路線也是一 樣,做的東西完全一樣。你講心態上當然有時候會想薪水變那麼少幹 嘛做那麼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8

有時候看狀況,衝現場還是會衝,後來想想不管怎樣見報的照片還是 掛你的名字,你還是要負責任,就像我們得對自己負責任一樣,不是 說薪水變少你隨便拍,到時出來照片不能看也不行。當然只會心裡想 說不要那麼辛苦,可是有時候工作起來還是覺得好像不會差很多,但 不能說跟以前一樣,以前可能要求80分,現在可能就60分。

(受訪者J,聯合報約聘,2012)

儘管派遣或約聘的聘用狀態削減新聞工作減對於組織的認同,但多數受訪者 還是認為工作是自我要求,每篇報導或照片都打上自己的名字,必須對作品負責。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派遣與約聘新聞工作者而言,即便勞動勞動條件低落,所享 有的自主性也和實際情況有所落差,影響到工作者對於媒體組織的認同,勞動過 程充滿「不甘願」的元素,然而多數派遣與約聘的受訪者還是選擇繼續留在該媒 體組織中。

非典型雇用新聞工作者留在組織中的原因依據對於新聞組織與新聞專業的 認同,大致上分為兩個層次。首先是對新聞專業沒有太多想像,純粹將其視為一 種維生手段的工作者,受到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而傾向安於目前的媒體組織職位 與雇用狀態,在尚未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前,先做好眼前的工作再視情況「騎驢找 馬」。幾位受訪者表示「既來之則安之」,儘管對於勞動條件現況與組織人事安排 有所不滿,然而「外面景氣差」,加上對於組織文化的習慣與依賴感,即便外頭 有其他工作機會,除非整體薪資福利大幅提升,否則多半還是選擇安於現在服務 的媒體。第二種是對組織理念價值與新聞專業抱持強烈的認同、情感與熱忱,儘 管非典型雇用狀態與較差的勞動條件多少削減了工作者對於組織的認同感,然而 在秉持對於新聞的理念與堅持,還是選擇「再撐一下」,盼望著微乎其微的轉正 職或加薪機會。

相較受雇於單一媒體組織的派遣與約聘新聞工作者,承攬型態的自由新聞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9

作者沒有固定的聘用組織,因此認同的來源可能不是媒體組織,而是新聞與文字 工作本身。調查也顯示,在業界建立良好的口碑受人推薦,並且可以接到符合理 想的案子或工作,對於自由新聞工作者而言所受到的鼓舞更甚於實際報酬(NUJ, 2004)。

我不太會說我需要認同公視,我比較認同誰做了什麼好東西。…我不 太覺得我當記者就要認同公司,因為我不是為了這家公司寫稿,我沒 有這個想法。

比如說我們跑弱勢議題,我就覺得我是為他們寫稿,這個東西比較重 要,我為弱勢者協助發聲,不是為了一份工作在做記者,當然他事實 上也是我拿來賺錢、謀生的方法,但我覺得寫這些東西更重要的意義 是他們需要人寫。

(受訪者A,公視勞務報酬,2012)

除卻組織的束縛與限制,理論上自由新聞工作者享有報導的自由自主性,然 而實際上卻不一定時常能夠實踐。對於自由新聞工作者而言,新聞報導或其他寫 作仍然是「工作」,主要還是以維生為考量。特定議題通常需要長時間培養關注,

或者花費時間與經費蹲點,有時也不一定做得出一個結果,對於在沒有組織資源 奧援,且尚有經濟壓力的自由新聞工作者而言,自然是將賴以維生的接案擺在第 一順位。顯示即便能夠有更大的寫作空間,在現實的考量下,能發揮專業意理的 自由新聞工作者還是少數。

我本來離職有個想法是我可以寫寫一些評論,因為老實講我在報社我 沒有力氣去寫一些比較我覺得想要寫的深度的文章,結果我這半年來 也沒有做這件事情。因為寫深度的文章不一定會有稿費,因為是你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0

己想要寫的,我現在變成被動的東西都還寫不完。

(受訪者M,自由新聞工作者,2013)

對於現實的考量也影響到自由新聞工作者對於新聞認同與自我定位。如同前 述提及,自由新聞工作者被非將自己定位在從事新聞報導的「記者」,而是「撰 稿人」或「寫手」。若是有機會獲得更輕鬆容易的案子,便不傾向花費時間與精 力深耕較為艱澀的議題。

因為我現在不是把自己當成獨立記者。如果今天我是獨立記者,我可 能就會去跑(議題),可是現在是在接工作,所以我就會只是為了賺錢,

覺得簡單輕鬆的工作當然會接。

獨立記者還是要把自己想像成真的是做全職的記者,要去顧一條線,

去深耕一些議題,只是說你不是組織在雇用你。我覺得我現在還沒有 想到說我去找到一條線好好經營,每天去跑現場。

(受訪者P,自由新聞工作者,2013)

這樣的情況與 Edström& Ladendorf(2012)針對瑞典媒體產業中的自由新聞 工作者進行的研究結果類似,「感到自由自主」與「實際自由自主」有相當大的 落差,正因自由新聞工作者感覺到的自由自主比實際上來的強烈,因此認為這種 感覺上的自由自主更無價,即便這與自由新聞工作者的實際日常生活有所出入。

對於新聞專業意理認同最深、並親身實踐的便是無勞動契約的獨立與公民記 者。這群非典型雇用、無契約且不求報酬的獨立與公民記者的樣貌多元,除了從 主流媒體轉到獨立媒體的職業記者外,對公共事務感興趣的一般人,或者爭取發

對於新聞專業意理認同最深、並親身實踐的便是無勞動契約的獨立與公民記 者。這群非典型雇用、無契約且不求報酬的獨立與公民記者的樣貌多元,除了從 主流媒體轉到獨立媒體的職業記者外,對公共事務感興趣的一般人,或者爭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