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尌研究背景及動機、研究目的及問題、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四 節,依序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壹、研究背景

爲了因應社會快速變遷及各國教育改革脈動,我國於九十學年度起逐年實施九 年一貫課程,以期整體提升國民素質及國家競爭力。其中爲了培養國民應具備的基 本能力,改革過去分科學習知識零碎情況,特別設置了七大學習領域,包括了語文、

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 域,其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佔領域學習節數之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

而綜合活動領域為一新興領域,較為大家不熟悉,在 2001 年的九年一貫暫行 綱要裡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童軍活動、輔導活動、團體活動、及運用校 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90 暫綱);而 2008 年範圍調整為包含各項能夠引 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動 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 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

此外,在這波教育改革較具突破性的尌屬教科書開放,追溯時間到民國八十五 年,教科書已全面逐年開放審定,而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於九十一學年度全面開放使 用審定版的教科書,打破了過去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印的傳統,教師可以依據自己 的專業,挑選符合學生需求的教科書;學校也可依學校條件、學區特性發展校本課 程。

傳統的課程標準強調全國一致的規範性,從總綱的課程目標、授課科目與每週 節數、實施原則,到各科課程的目標、時間分配、教材大綱、實施方法和教學評量,

均規定得鉅細靡遺,地方和學校的課程決定空間極為有限;而新的課程綱要則包含 課程目標和基本能力、學習領域和基本授課節數、以及各學習領域的年段基本學

2

力,至於每週授課節數安排和教材選編則為學校和教師的權責,課程綱要強調專業 和自主,賦予學校和教師課程決定的空間。

九年一貫課程詴圖鼓勵教師自編教材,擺脫對教科書的依賴,然而,由於教師 無法掌握新課程的內涵,反而更想藉著教科書實施新課程,而教科書的使用仍然相 當普遍,教師對教科書的依賴不減反增,許多教師仍將教科書視為等同於課程,教 師仍然扮演著「積極的實施者」(teacher as active implementer)為主(楊雲龍、徐 慶宏,2007;吳心怡,2003)除了上述原因外,使用教科書尚因為經濟性的考量、

節省教師編選教材的時間與精神以及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力的不足等因素,而成為 教室裡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來源(周淑卿,2003)。

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優劣與使用之適切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且「綜合活動」學 習領域的基本理念,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 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 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而教師是課程實踐的主角,

每位教師對於教科書的使用,能否展現領域精神,將成為落實課程的關鍵所在。

課程改革要能落實,需要每位教師的投入,唯有教師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需 求,才能充分思慮教學情境裡的限制與可能性,因此教科書的內容要能呈現本領域 的特色及精神,還需由教師適當的使用之下,才得以發揮其最大的教學效果。教師 要如何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在教科書的引導之下,選擇或自行編輯合 適的教材,如何發揮教師專業自主,以各種方式在課堂上使用教科書,達成有效學 習,這都考驗著教師專業的能力,儼然也成為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綜觀國內重要資料庫有關綜合活動之研究,以教室中教師使用教科書為探討主 題的研究甚為稀少,然而教科書都必頇經教師自我知覺的歷程,將其轉化成為運作 課程,因此教師教科書的使用對於學生的學習甚為重要(李宗薇,1998),也是值 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3

貳、研究動機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育部將課程的權力下放到基層教師身上,研究者根據 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及觀察綜合活動實施的現況,針對教育現場的實務工作所遇 到的問題,提出了研究動機,臚列如下:

一、檢視綜合活動教科書在課堂之角色

研究者自大四駐校實習階段至投入教學現場已五年,這期間歷經不同學校、不 同教師的帶領,以及自己實際教學四年經驗,一直思考著在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學當 中,教科書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在大四駐校實習中,該學校並未選用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教科書,輔導教師鼓勵研究者要針對能力指標自編教材,並結合學校本位課 程;在大五實習及自己實際教學經驗中時,學校會選用坊間教科書,研究者也依據 教科書內容編撰課程計畫,但實際教學所遇到的困境卻是教科書圖片多、內容空 泛,教科書只能做為課堂輔助教材,使用比率並不高;但研究者認為當學校讓學生 購買教科書,教師應善用教科書,發生最大效能,而不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於是,研究者對於教育現場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是如何使用教科書的,感 到好奇,激發了研究者的興趣,想要瞭解此一現象,而教育現場的教師則是推動綜 合活動領域教學的最大推手,研究者欲知這些身在前線的教師,每天都需要面對學 生、面對教學,而在此狀況下,擔任綜合活動的教師是如何在課堂中使用教科書,

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蒐集教師使用教科書之意見

研究者於自己教學的歷程中,為了增加學生對綜合活動課程教科書的使用率,

皆會要求學生於每堂課程必頇攜帶綜合活動教科書,但有次學生卻向研究者反應,

「爲什麼需要帶課本,每次都用不到啊」,於是研究者開始思考,在自己的教學過 程中教科書是必需的嗎?在綜合活動課需要使用教科書嗎?自己對這本領域共同 決定出來的教科書是否滿意?

當研究者不斷詢問自己對這本教科書各項條件是否滿意?教科書的評選亦是 透過領域對話、翻閱、比較以及依照評鑑表選擇教科書,但在實際課堂使用上,卻

4

不甚滿意,除了自己本身的意見之外,研究者欲知道其他綜合活動教師對使用中的 教科書的意見如何,若大多教師不甚滿意使用中的教科書,卻仍然購買及使用教科 書,爲何不蒐集多數教師聲音,提出屬於教師的需求,而不只是單方面接受使用中 的教科書。因此,蒐集教師對本領域教科書的意見為研究動機二。

三、瞭解影響教師轉化教材的原因

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領域課程取代了過去分科課程,課程權力下放,提倡 教師專業自主,鼓勵教師自編教材,但自編教材費時、費力,教師身為轉化型的知 識份子,是否能真正依據課程綱要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的課程,還是只依教師專業,

將認為重要的內容教授給學生,所以教師的教科書使用行為關係著課程內容的轉 換,也牽涉到教材的詮釋,也決定了學生於課堂內學習的內容。教師更需憑著自己 的專業,選用適合自己教學的教科書,學校也可依學校條件、學區特性發展以學校 為本的教學,尤其在教科書開放的今天,出版社無不卯足了勁,編輯教科書,如何 從出版社所出版的教科書中,選擇合適的教科書進行教學,考驗著教師的專業選擇 能力。

甄曉蘭(2000)認為教師乃是課程潛能的主導者;教師取得正式課程的教材內 容時,他會進一步的在實際面對學生需求與教室情境中,依據其個人信念、專業知 能及其實務智慧(wisdom of practice)加以詮釋,轉化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

並落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綜合活動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授課時,

是否會受到教育現場的各種原因,而影響在教學時使用教科書的情形,亦或是不同 背景與專長的綜合活動教師,而有不同呈現教材的方式。因此,了解影響教師教科 書使用背後原因為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原因,故研究者選擇以「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 用行為之研究」為題,進行研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