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研究"

Copied!
2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鄧毓浩 博士. 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 行為之研究. 研究生: 管曉真 撰 中華民國 100 年 8 月.

(2)

(3) 謝誌 論文通過的那一刻,心中的愉悅無法形容,論文寫作過程中所遇到的煩惱與挫 折頓時消失,腦中浮現的是過去三年來求學的畫面及與同學相處的點滴。熟悉的校 園、懷念的誠 10 樓,心中充滿著不捨;能順利完成這篇論文,心中充滿著無限感 謝,感謝一路上協助並支持我的大家。 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鄧毓浩博士,老師一路上耐心的指導我,提 供我論文寫作的方向,也細心的提點我論文寫作應注意的事項;感謝陳盛雄博士及 蔡居澤博士提供許多實務經驗以及寶貴建議,使論文更臻完善。另外,也感謝培育 我的師大公領系所有師長,不僅提供我專業上的知識,亦在做人處事上給我最好的 榜樣,讓我在研究所求學生涯中,收穫滿滿。 其次,我要感謝我的家人,你們是我最強力的後盾,永遠支持著我,給我最大 的鼓勵。另外,也要感謝研究所共同求學的好夥伴,尤其是亭勻、意華、可茵、珈 誼、怡涓等,有你們讓我的求學路上不孤單,你們總是給予我最大的協助,當我遇 到問題時,不厭其煩的爲我解答,當我沮喪時鼓勵我撐下去,讓我有動力繼續努力 下去。 本論文得以完成,還要感謝所有協助發問卷及接受訪談的老師們,因為你們的 熱心助人,讓本研究可以順利完成,也感謝所有一路上鼓勵我的朋友、同事們,你 們是我最大的精神依靠,也謝謝敏銓一路上提醒我論文寫作該注意的事項,不斷的 鼓勵我、支持我,有你的支持,令人安心。 雖然研究生生涯暫告一段落,但期許自己能將研究所求學中所獲得的知識及論 文成果帶回教學現場,做一個有熱忱的老師,永遠記得自己最原始的初衷。 管曉真. 謹誌. 2011 年 8 月. I.

(4)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現況、使用意見 及分析影響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因素。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針對 99 學年度任 教於桃園縣綜合活動領域教師進行普查,以研究者編製「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調查問卷 」為研究工具,共計發出 267 份問卷,回收率 88%,可用率 97%,問卷回收後進行統計與分析,並以立意取樣 5 位現職教師作半 結構式訪談,針對教科書使用行為情形蒐集資料,以輔助量化資料之不足。最後根 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各界參考。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綜合活動教科書使用現況 目前在桃園縣各學校使用教科書的現況,大多數為「購買或使用回收教科書」 最多,佔 93.5%;而教師使用教科書時機以「課前教學準備用」比例最高;教師使 用綜合活動教科書方式以「選擇並調整教科書內容」佔最多數;教師使用教科書授 課之使用比例以「有時(40-59%)」佔最多數;教師使用教科書最主要的原因為 「節省自編課程的時間」、「有助於統整課程實施」、「符合課程綱要的課程目標」 等;教師安排教學單元順序的原因為「調整課本的單元順序」最多;教師決定各單 元教學節數的方式最多為「依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作調整」;對於非教學專長之單元 處理方式最常見為「參考教師手冊及書籍,補充相關知識」。 二、綜合活動教科書使用意見 目前桃園縣綜合活動教師對教科書的「出版特性」最滿意,而「使用需求」較 不滿意。 三、影響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因素 以「教師因素」最具影響力,其次為「學生因素」,而以「教科書因素」、「情 境因素」較不具影響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論,分別對教科書編輯者、綜合活動教師以及後續 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參考之建議。 關鍵詞:教科書、教科書使用行為、綜合活動. II.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current usage of textbooks, teachers’ opinions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textbooks by teacher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The author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urrent Textbook Usage for Teacher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in Junior High School of Taoyuan County” and conducted f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selected in-service teachers. At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proposed specific advice for public referenc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1. The current usage of textbooks: Majority (93.5%) of the teachers in Taoyuan purchase or use recycled textbooks. Mostly the use of textbooks was for “Previous preparation for classes” and the most common way was to “Select and adjust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s.” Most of the teachers used textbooks only “Sometimes” during class. The main reasons for teachers to use textbooks were to “Save time from selec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ntribut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ordinate with the curriculum goals”, etc. The reason of arranging teaching unit was to “Rearrange of unit order in textbooks.” Teachers decided how many teaching sessions for certain content according to “actual requirement in reality” and referred to “teacher's manuals and other reference” regarding those sections that are not teachers’ specialty. 2. The opinions toward using textbook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eachers were satisfied the most with the “Publication features” whereas shared the least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Use”. 3.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textbooks: Overall, the most influential aspects were “Teachers factor” and the next were the “Students factor” and the least influential aspects were “Textbooks Factor” and “Situations factor”. At the end, conclusion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to textbook editors, teacher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and provided for III.

(6)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textbook、textbook usage、integrative activities. IV.

(7) 目次 謝誌 ............................................................................................................................... I 摘要 .............................................................................................................................. II 表次 ........................................................................................................................... VII 圖次 .............................................................................................................................IX 附錄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課程內涵 .................................................................. 11 第二節 教科書使用之相關文獻 .............................................................................. 28 第三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之相關研究 ......................................................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6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7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81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 .................................................................................. 81 第二節 綜合活動教科書使用現況及不同背景變項在使用現況之差異分析 ...... 84 V.

(8) 第三節 綜合活動教科書使用意見及不同背景變項在使用意見之差異分析 .... 108 第四節 影響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因素及不同背景變項在影響原因之差異分析 .......................................................................................................................... 128 第五節 訪談結果之分析 ........................................................................................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3 第一節 結論 ............................................................................................................ 153 第二節 建議 ............................................................................................................ 157 參考文獻 ................................................................................................................... 160 附錄 ........................................................................................................................... 169 附錄一 專家諮詢問卷........................................................................................... 169 附錄二 專家修正意見彙整表............................................................................... 177 附錄三 預詴問卷................................................................................................... 18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84 附錄五 訪談大綱................................................................................................... 188. VI.

(9) 表次 表 2-1-1 綜合活動教科書評鑑指標 ............................................................................... 25 表 2-1-2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評鑑規準整理表 ................................................... 27 表 2-2-1 國內教科書使用之相關研究摘要表(2002-2010 年) ................................ 46 表 2-3-1 綜合活動教科書相關研究摘要表(2001-2008 年) .................................... 58 表 3-2-1 各校教師人數 ................................................................................................... 66 表 3-2-2 預詴學校樣本數 ............................................................................................... 67 表 3-2-3 正式問卷回收摘要表 ....................................................................................... 68 表 3-2-4 訪談對象資料整理表(按訪談順序排序) ................................................... 69 表 3-3-1 預詴問卷信度表 ............................................................................................... 72 表 3-3-2 影響教師使用教科書方式之因素表 ............................................................... 74 表 4-1-1 教師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表 ............................................................................... 81 表 4-2-1 教科書使用現況分析表 ................................................................................... 84 表 4-2-2 不同性別在教科書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8 表 4-2-3 不同教師證認證科目在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0 表 4-2-4 不同師資培育機構在教科書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2 表 4-2-5 不同教學年資在教科書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5 表 4-2-6 不同兼任職務在教科書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97 表 4-2-7 不同授課方式在教科書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100. VII.

(10) 表 4-2-8 是否有專科教室或專屬場地在教科書使用現況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102 表 4-3-1 綜合活動教科書使用意見之現況表(N=216) ............................................... 108 表 4-3-2 不同性別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11 表 4-3-3 不同教師証認證科目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12 表 4-3-4 不同師資培育機構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15 表 4-3-5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17 表 4-3-6 不同兼任職務的教師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19 表 4-3-7 不同綜合活動授課方式的教師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23 表 4-3-8 是否有專屬場地可使用的教師在使用意見差異比較摘要表(N=216) ....... 125. VIII.

(11) 圖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64 圖 3-4-1 研究步驟圖 ....................................................................................................... 77. IX.

(12) 附錄 附錄一 專家諮詢問卷 ................................................................................................ 169 附錄二 專家修正意見彙整表 .................................................................................... 177 附錄三 預詴問卷 ........................................................................................................ 180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84 附錄五 訪談大綱 ........................................................................................................ 188.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尌研究背景及動機、研究目的及問題、名詞釋義及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四 節,依序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壹、研究背景 爲了因應社會快速變遷及各國教育改革脈動,我國於九十學年度起逐年實施九 年一貫課程,以期整體提升國民素質及國家競爭力。其中爲了培養國民應具備的基 本能力,改革過去分科學習知識零碎情況,特別設置了七大學習領域,包括了語文、 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 域,其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佔領域學習節數之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 而綜合活動領域為一新興領域,較為大家不熟悉,在 2001 年的九年一貫暫行 綱要裡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童軍活動、輔導活動、團體活動、及運用校 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90 暫綱);而 2008 年範圍調整為包含各項能夠引 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動 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 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 此外,在這波教育改革較具突破性的尌屬教科書開放,追溯時間到民國八十五 年,教科書已全面逐年開放審定,而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於九十一學年度全面開放使 用審定版的教科書,打破了過去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印的傳統,教師可以依據自己 的專業,挑選符合學生需求的教科書;學校也可依學校條件、學區特性發展校本課 程。 傳統的課程標準強調全國一致的規範性,從總綱的課程目標、授課科目與每週 節數、實施原則,到各科課程的目標、時間分配、教材大綱、實施方法和教學評量, 均規定得鉅細靡遺,地方和學校的課程決定空間極為有限;而新的課程綱要則包含 課程目標和基本能力、學習領域和基本授課節數、以及各學習領域的年段基本學. 1.

(14) 力,至於每週授課節數安排和教材選編則為學校和教師的權責,課程綱要強調專業 和自主,賦予學校和教師課程決定的空間。 九年一貫課程詴圖鼓勵教師自編教材,擺脫對教科書的依賴,然而,由於教師 無法掌握新課程的內涵,反而更想藉著教科書實施新課程,而教科書的使用仍然相 當普遍,教師對教科書的依賴不減反增,許多教師仍將教科書視為等同於課程,教 師仍然扮演著「積極的實施者」(teacher as active implementer)為主(楊雲龍、徐 慶宏,2007;吳心怡,2003)。除了上述原因外,使用教科書尚因為經濟性的考量、 節省教師編選教材的時間與精神以及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力的不足等因素,而成為 教室裡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來源(周淑卿,2003)。 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優劣與使用之適切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且「綜合活動」學 習領域的基本理念,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 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 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而教師是課程實踐的主角, 每位教師對於教科書的使用,能否展現領域精神,將成為落實課程的關鍵所在。 課程改革要能落實,需要每位教師的投入,唯有教師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需 求,才能充分思慮教學情境裡的限制與可能性,因此教科書的內容要能呈現本領域 的特色及精神,還需由教師適當的使用之下,才得以發揮其最大的教學效果。教師 要如何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在教科書的引導之下,選擇或自行編輯合 適的教材,如何發揮教師專業自主,以各種方式在課堂上使用教科書,達成有效學 習,這都考驗著教師專業的能力,儼然也成為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綜觀國內重要資料庫有關綜合活動之研究,以教室中教師使用教科書為探討主 題的研究甚為稀少,然而教科書都必頇經教師自我知覺的歷程,將其轉化成為運作 課程,因此教師教科書的使用對於學生的學習甚為重要(李宗薇,1998),也是值 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2.

(15) 貳、研究動機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教育部將課程的權力下放到基層教師身上,研究者根據 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及觀察綜合活動實施的現況,針對教育現場的實務工作所遇 到的問題,提出了研究動機,臚列如下:. 一、檢視綜合活動教科書在課堂之角色 研究者自大四駐校實習階段至投入教學現場已五年,這期間歷經不同學校、不 同教師的帶領,以及自己實際教學四年經驗,一直思考著在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學當 中,教科書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在大四駐校實習中,該學校並未選用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教科書,輔導教師鼓勵研究者要針對能力指標自編教材,並結合學校本位課 程;在大五實習及自己實際教學經驗中時,學校會選用坊間教科書,研究者也依據 教科書內容編撰課程計畫,但實際教學所遇到的困境卻是教科書圖片多、內容空 泛,教科書只能做為課堂輔助教材,使用比率並不高;但研究者認為當學校讓學生 購買教科書,教師應善用教科書,發生最大效能,而不是造成資源的浪費。 於是,研究者對於教育現場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是如何使用教科書的,感 到好奇,激發了研究者的興趣,想要瞭解此一現象,而教育現場的教師則是推動綜 合活動領域教學的最大推手,研究者欲知這些身在前線的教師,每天都需要面對學 生、面對教學,而在此狀況下,擔任綜合活動的教師是如何在課堂中使用教科書, 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蒐集教師使用教科書之意見 研究者於自己教學的歷程中,為了增加學生對綜合活動課程教科書的使用率, 皆會要求學生於每堂課程必頇攜帶綜合活動教科書,但有次學生卻向研究者反應, 「爲什麼需要帶課本,每次都用不到啊」,於是研究者開始思考,在自己的教學過 程中教科書是必需的嗎?在綜合活動課需要使用教科書嗎?自己對這本領域共同 決定出來的教科書是否滿意? 當研究者不斷詢問自己對這本教科書各項條件是否滿意?教科書的評選亦是 透過領域對話、翻閱、比較以及依照評鑑表選擇教科書,但在實際課堂使用上,卻. 3.

(16) 不甚滿意,除了自己本身的意見之外,研究者欲知道其他綜合活動教師對使用中的 教科書的意見如何,若大多教師不甚滿意使用中的教科書,卻仍然購買及使用教科 書,爲何不蒐集多數教師聲音,提出屬於教師的需求,而不只是單方面接受使用中 的教科書。因此,蒐集教師對本領域教科書的意見為研究動機二。. 三、瞭解影響教師轉化教材的原因 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領域課程取代了過去分科課程,課程權力下放,提倡 教師專業自主,鼓勵教師自編教材,但自編教材費時、費力,教師身為轉化型的知 識份子,是否能真正依據課程綱要設計符合學生能力的課程,還是只依教師專業, 將認為重要的內容教授給學生,所以教師的教科書使用行為關係著課程內容的轉 換,也牽涉到教材的詮釋,也決定了學生於課堂內學習的內容。教師更需憑著自己 的專業,選用適合自己教學的教科書,學校也可依學校條件、學區特性發展以學校 為本的教學,尤其在教科書開放的今天,出版社無不卯足了勁,編輯教科書,如何 從出版社所出版的教科書中,選擇合適的教科書進行教學,考驗著教師的專業選擇 能力。 甄曉蘭(2000)認為教師乃是課程潛能的主導者;教師取得正式課程的教材內 容時,他會進一步的在實際面對學生需求與教室情境中,依據其個人信念、專業知 能及其實務智慧(wisdom of practice)加以詮釋,轉化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 並落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綜合活動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授課時, 是否會受到教育現場的各種原因,而影響在教學時使用教科書的情形,亦或是不同 背景與專長的綜合活動教師,而有不同呈現教材的方式。因此,了解影響教師教科 書使用背後原因為研究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原因,故研究者選擇以「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 用行為之研究」為題,進行研究。. 4.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壹、研究目的 依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了解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的現況。 二、探討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教科書使用的意見。 三、分析影響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原因。. 貳、研究問題 依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了解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的現況。 1.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的現況為何? 2.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現況是否有 差異?. 二、探討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教科書使用的意見。 1.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教科書使用的意見為何? 2.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的意見是否 有差異?. 三、分析影響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使用教科書之原因。 1.影響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使用教科書之原因為何? 2.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影響其教科書使用行為 之原因是否有差異?. 5.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針對本研究重要名詞提出說明如下:. 壹、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 本研究所指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係依照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所規劃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包含持有舊制教師證輔導活動、童軍教育與家政教育的教 師,以及持有綜合活動領域分科專長教師證,以及非以上教師但於九年一貫課程中 擔任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教師,並於九十九學年度擔任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 習領域之教師。. 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本研究所指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乃是根據教育部公佈之「國民中學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所規範內容(92課綱) ,並且正式在九十九學年 度國民中學第四階段實施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綜合」是指萬事萬物中自然涵融的各類知識, 「活動」 是指兼具心智與行為運作的活動,一個人對所知的萬事萬物要產生更深入的認識, 需透過實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本領域是為落實此一教育理念而設置 的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實踐、體驗與省思,並 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原國中小的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 等,因頗能符合本領域的課程目標,故包含在本學習領域的範圍內。本學習領域尚 可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跨越學習領域、需要聯絡合作之教學活動,或單一學習 領域之人力及資源難以支援、需要透過學校運用校內外資源者。. 參、教科書 一般而言,「教科書」係指依政府明令公佈之課程標準(綱要),選擇適當材 料編輯而成書本型式之教材,作為學校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依據。狹義的教科書係 指依據政府公佈之課程標準(綱要)所編輯之學生課本;廣義的教科書則包括課本、. 6.

(19) 學生習作、教學指引,以及隨同於各科課本使用之各種媒體教材(藍順德,2006)。 本研究所指之教科書係指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版 本用書之學生手冊。. 肆、教科書使用行為 教科書使用行為,係指教師實際運用教科書(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 形,包括直接使用、調整或修改內容、更換或重組內容、增加或刪除內容、省略或 補充(蔡鈺鑫,2001)。具體言之,教師依據課本和教學指引選擇哪些教學內容與 教學活動從事教學。本研究所指的教科書使用行為除文獻上的定義之外,另包括教 科書使用現況、使用意見及影響教師使用教科書方式之因素。. 7.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針對本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所指的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是指在桃園縣十三鄉鎮 市國民中學任教教師,包含各縣立國中教師、公(私)立高中附設國中部之綜合活 動領域正式及代課教師。.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是指在課堂中所使用的學生課本。. 三、研究變項 (一)自變項方面: 本研究以教師背景變項為自變項,分為性別、教師證認證科目、師資培育機構、 教學年資、兼任職務、綜合活動授課方式及是否有專科教室或專屬場地可以使用等 七項。 (二)依變項方面: 教科書使用行為分為三大部分:教科書使用現況、教科書內容使用意見、影響 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之因素。.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設計上力求嚴謹,在資料蒐集及分析上力求明確及客觀,但因受 某些因素限制,在研究結果解釋與推論上,有幾點限制,分述如下:.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因為時間及人力的關係,研究者只以桃園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為研究對 象,無法將樣本擴及使用教科書的全部教師、學生、教科書的編輯人員、學校行政 人員或是坊間的教科書出版商,另外,本研究以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教師進行普. 8.

(21) 查,結果無法推論到其他縣市綜合活動教師,僅呈現事實現況,這是本研究不足之 處,未來可尌其他教科書相關人員進行研究及探討。.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輔以訪談,問卷調查法部分恐受到樣本本身個人主觀意識 或期許效應影響,未必與真實情況相符,且施測時,無法親自進行問卷調查,可能 導致研究結果產生誤差。訪談人數受限於時間、人力,故能選取的訪談樣本僅五人, 又因侷限於少數對象,其結果無法以量化進行資料分析與推論。本研究希望藉由質 量混合設計能夠真實呈現研究結果,是否有更適合本研究題目之研究方法,還需進 一步研究。. 9.

(22) 10.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課程內涵 為了瞭解綜合活動領域教師教科書使用行為,必頇先了解綜合活動此一領域的 基本精神及各項特性,故研究者先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做簡要之介 紹,再介紹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的評鑑標準。. 壹、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重要概念 根據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1」(以下稱90暫綱) 中指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設置的理由如下: 1.避免活動時間被其他學習領域挪用:過去學生的活動時間常被其他科目所挪 用,因此設置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使學生能分配到10%~15%的活動時間。 2.落實活動的教育意義:目前若干學校活動是以滿足成人政治及行政上的需求 為主,而非以考慮學生的成長需求為主。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設置,在我國課程史上尚屬首創,有它的時代意義,以下 將針對其綱要基本理念、課程內涵、課程實施要點進行評析。. 一、綜合活動領域綱要基本理念與課程內涵之分析 (一)90暫綱基本理念與內涵 在教育部90暫綱中開宗明義說明綜合領域的意義如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於現 階段九年一貫新課程中的角色與必要性,反映在以下四項基本理念:提供反思訊 息、擴展學習經驗、推動整體關聯,以及鼓勵多元自主(教育部,2000)。 (二)92課綱基本理念與內涵 2003 年教育部公佈 92 課綱,對過去 90 暫綱的修正與調整部份內容。92 課綱. 1. 教育部國教社群網(網址:http://teach.ejc.edu.tw/)將此稱為 90 暫綱,以下稱 92 課綱與 97 課綱. 之依據亦源於是。. 11.

(24) 修正的基本理念如下(教育部,2003) :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綜合」是指萬事 萬物中自然涵融的各類知識,「活動」是指兼具心智與行為運作的活動,一個人對 所知的萬事萬物要產生更深入的認識,需透過實踐、體驗與省思,建構內化的意義。 本領域是為落實此一教育理念而設置的學習領域。 至於本學習領域 92 課綱之課程有四項:實踐體驗所知、省思個人意義、擴展 學習經驗、鼓勵多元與尊重。分析四項目標其基本特性,可得知明顯地具有實踐性、 體驗性、反思性與部分從容性等四種特性(楊思偉、葉天喜,2010)。 92 課綱明訂本領域的課程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實踐、體驗與 省思,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具體分述如下: 1.原國中小的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等,因頗能符合本領 域的課程目標,故包含在本學習領域的範圍內。 2.本學習領域尚可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跨越學習領域、需要聯絡合作之教 學活動或(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單一學習領域之人力及資源難以支援、需要透過 學校運用校內外資源者。 由上述三點發現,綜合活動理念及其衍生的課程目標都是教學活動能否成為92 課綱規範之課程內含篩選的門檻,至今已確立「符合綜合活動理念與課程目標的教 學活動,方屬於本領域的範圍」為篩選門檻,給予本領域更自主與不受干擾的課程 發展空間,可謂本領域的主體性漸受重視(楊思偉、葉天喜,2010:11)。 (三)97課綱基本理念與內涵 97課綱說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 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 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並 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 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教育 部,2010)。. 12.

(25) 基於上述理念,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 總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與十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十二項核心素養內涵之下發展 出能力指標,四大主題軸之目標如下: 1.促進自我發展 探索自我潛能與發展自我價值,增進自我管理知能與強化自律負責,尊重 自己與他人生命進而體會生命的價值。 2.落實生活經營 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並做有效管理,覺察生活中的變化以創新適應, 探究、運用與開發各項資源。 3.實踐社會參與 善用人際溝通技巧參與各項團體活動,服務社會並關懷人群,尊重不同族 群並積極參與多元文化。 4.保護自我與環境 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情境以解決問題,增進野外生活技能並與大自然和諧相 處,保護或改善環境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四)三次課綱之分析比較 綜述上述課程綱要之分析與討論,歸納如下(楊思偉、葉天喜,2010): 1.本領域較為周延的基本理念必頇包含:重視學生學習歷程的體驗、實踐、反 思、從容與自主五項構念。 2.包含跨領域的課程範圍,需注意的是:90暫綱視為無條件納入,92課綱與97 課綱卻表示必頇符合基本理念,方可納入本領域實施。 (五)小結 綜上所述以及三次課綱比較得知,設置綜合活動課程的目的在彰顯知、思、行 與統整的重要,強調實踐、體驗、省思在學習過程中建構內化的意義,促進學生主 動學習,培養學生的是帶著走的能力,將所學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改善過去傳統教 育只重視知能的缺失。. 13.

(26) 而對教師教科書使用的啟示則是在使用審定本教科書時應檢核是否能符合本 領域的基本理念、能力指標;若是自編教材或與他領域統整教學時,也要根據本領 域的基本理念、能力指標而設計並實踐之,如此才能彰顯本領域精神,並達成學生 學習目標。. 二、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實施要點 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中,明示課程之實施要點,其重點如下(教育部,2010) : 1.教材編選原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材編選,宜掌握下列原則: (1)教材編選應掌握本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並充分達成各階段的 能力指標。 (2)教材應以展現情意與技能為主要內涵。 (3)教材可視活動內容與其他學習領域適切統整。 (4)教材在呼應本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並符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可部分結 合學校特色與各項行事活動。 2.教學原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強化全體學習者從容地體驗、省思與實踐,建構內化意 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應掌握下列教學原則: (1)以學習者為中心:由學習者的生活情境出發,並能統整其經驗。 (2)強化體驗學習:提供多元感官的探索活動,重視情意與技能的涵養及體 驗。 (3)著重省思分享:引導學習者省思,並運用多元的方式分享,且即時回饋。 (4)強調生活實踐:學習內涵應與生活充分連結,鼓勵學生於生活中實踐所 學。 (5)建構內化意義:著重價值澄清與內化歷程,避免價值觀的灌輸,充分讓 學習者開展、發掘並分享屬於個人的意義。 (6)善用多元教學策略:視學生發展、班級特性與主題屬性,採用多元、適. 14.

(27) 切的教學策略。 (7)落實領域教學:教師應透過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的專業對話與專業成長, 掌握統整之精神,視學習領域或單元內涵實施協同教學,以落實領域教學。 (8)結合學校行事活動:部分教學可結合符合本學習領域理念之學校相關特 色或行事活動。 另外,97 課綱提出國民中小學教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關鍵能力頇具備下列四 項,包括課程知能、教材與教學資源知能、教學知能及多元評量知能: 1.課程知能 (1)解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的能力。 (2)規劃與設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的能力。 (3)轉化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到教學現場的能力。 2.教材與教學資源知能 (1)選用、評鑑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的能力。 (2)運用與整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資源的能力。 3.教學知能 (1)掌握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 (2)善用多元教學方法,落實體驗、省思、實踐與創新教學的能力。 (3)依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評量結果,省思教學效能並調整教學的能力。 4.多元評量知能 (1)根據學生個別差異採取適性、多元評量方法的能力。 (2)設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評量工具的能力。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對於教材編製的選擇範圍、教材的來源都有不同 於過去的規劃。李坤崇(2001)指出,舊課程中提到的教師專業自主,僅強調教師 如何利用教學策略,來提升教學效能,對於課程的部份,只要是課本上有的,尌不 敢少上,遑論修改編課本上的內容。但是到 2003 年,歐慧敏和李坤崇(2003)尌 指出,九年一貫課程強調教師提升專業能力,授權教師可以自編、修改編教材內容,. 15.

(28) 以滿足學生不同需求。 依據「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總綱在課程編製中強調:各科教科用書,包含教科 書、教師手冊、學生習作、實驗活動記錄本等,由國立編譯館依據各科課程標準之 規定,分別編定或審定之。在教材編選中明列:各科教材之編選,教師宜權衡教材 內容、學生需要,適時補充時事、地方特色及生活應用資料等;但以不超過學生負 擔為原則(教育部,1994)。 從上段敘述中可以窺見,當時課程標準並未給於教師剪裁課程內容的權力,僅 僅提供教師得以依據國立編譯館所編(審)定的教科用書,可以增添補充資料,而 非可以選擇材料。當時的綜合活動前身童軍教育、輔導活動和家政教育科課程雖然 都屬於可以從國立編譯館審定的教科用書中挑選版本的科目,但是各版本的內容仍 舊受課程標準的規範編製,教師也未獲得授權可以自行編輯合適的教科用書和教 材。也可以說,舊時課程著重教師運用教材的教學能力,而非課程規劃與設計的能 力。 從「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公佈之後,關於教材編輯、審查和選用的 課程實施規定尌針對學校與教師層級賦予權力。首先是教科用書的選用,只要依據 課程綱要編輯,並經審查機關(單位)審定後,由學校選用。學校也有權力因應地 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唯全年級或全校全學期使 用的自編自選教材頇送交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教育部,2003) 。因此, 教科用書的可能性大幅度開放,教師已經不受限於自有限的版本中挑選教科用書, 而是教師獲得九年一貫課程提供的法源基礎,可以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的教材。 根據 97 課綱教材編選原則可知,綜合活動領域對於教師編選教材的原則已經 發展出範圍、內涵的新規範。例如:教材編選應根據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並能充 分達成能力指標。 教師是革新的行動源(歐用生,1999),但是教師的想法難免會受限於一些過 去曾經上過的課程內容,也會侷限於教師個人所專長的學科知識之中。當教師被賦 權,伴隨而來的尌是教師的專業能力的成長和教師對於自己角色認知的轉變。當九. 16.

(29) 年一貫課程提示教師需要具備課程知能、教材與教學資源知能、教學知能及多元評 量知能的能力,針對領域範圍去選用教材,運用教學資源實施課程。這是專業自主 下放的一個新特點,學校本位之落實要項之一,教師成為課程的的設計者、學習者、 研究者和反省思考者。 而對於教科書的影響是,課程設計除了要根據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教改 理念、本領域之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參考原 則,並根據教材編選原則為教科書編輯設計之原則。另外課程應該要有可變更的設 計,可讓教師依地區特性、學校特性、學生學習需要或情境特性作適當的變更,讓 教師可選擇應用,成為當地屬性之教材。. 三、小結:綜合活動課程之內涵特色對教科書的影響 綜合本領域基本理念、課程內涵、課程實施要點可歸納出對教科書的影響,分 述如下: 1.從學科分立到領域統整 將「童軍」、「家政」、「輔導」學科分立到「綜合活動」領域統整,以領域 取代科目,並強調統整課程、教師可協同教學。 此項特色內涵影響綜合活動教科書與過去分科教科書不同,並以綜合活動領域 出現之教科書名稱,包含了童軍、家政、輔導三科共用教科書,而教科書內包含了 三個科目,並加入符合領域精神的教材及相關重大議題。 2.分段能力指標取代分段課程目標 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學校為本位,生活為導向,以各階段所需之基本能力 為核心來設計課程,讓學生習得基本能力。意指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主體,學習到 某一階段應習得該領域學習成尌之能力指標,以「分階段」呈現,具「指標」性質, 涵蓋該領域之學科知識的「基本學力」,與展現出生活層面的「基本能力」。(呂 燕卿,2002)。 此項特色內涵影響綜合活動教科書在編輯時頇能達到學生該階段的能力指 標,教師在選擇及使用教科書時,也必頇審核教科書的內容是否能達到學生分段能. 17.

(30) 力指標。 3.教材內容範圍變大 教材內容與範圍之實施要項說明:教材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體 驗、省思與實踐,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輔導活動、 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 的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領域包含的範圍比原來分科獨自的童軍、家政及輔導之教材內容擴大 了許多。此項特點對於綜合活動教科書的影響即是-取材範疇也變大,只要能符合 綜合活動動理念的課程包含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 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都可納入範圍。 4.教師可自編教材與編選 根據實施要項中關於教材編選之原則包含了: (1)教材編選應掌握本學習領域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並充分達成各階段的能 力指標。 (2)教材應以展現情意與技能為主要內涵。 (3)教材可視活動內容與其他學習領域適切統整。 (4)教材在呼應本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並符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可部分結合 學校特色與各項行事活動。 對於教科書的影響是,課程設計除了要根據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教改理 念、本領域之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參考原則, 並根據教材編選原則為教科書編輯設計之原則。另外課程應該要有可變更的設計, 可讓教師依地區特性、學校特性、學生學習需要或情境特性作適當的變更,讓教師 可選擇應用,成為當地屬性之教材。 5.教學法與評量多元化 實施要點中說明教學法頇善用多元教學策略:包含視學生發展、班級特性與主 題屬性,採用多元、適切的教學策略,以達成分段能力指標為目的。. 18.

(31) 結合學校行事活動:部分教學可結合符合本學習領域理念之學校相關特色或行 事活動等方式實施。教學評量宜採多元評量方式,依據評量目的選取適切的評量方 式,且可視教學目標、教學範圍、教學方法、教學流程之需要,採取實作評量、口 語評量、檔案評量、高層次紙筆測驗等方式評量。 此點亦影響教科書應提供創新多元之教學法或教學建議與多元評量,以供教師 選擇應用。 6.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 現今的綜合活動教學與過去分科童軍、家政、輔導時的教學相比,強調是以學 生為中心,主動的參與學習,邁入以更自主、開放、彈性的的學習。在教學應用上, 應善用良善教材,努力應用轉化於教學,落實有效教學,學生受益無窮,蒐集各版 本之各冊教學指引、網路上優良的教學資源、社區資源,選擇適當的多元化及生活 化材料當延伸學習。 此點亦影響教師教科書的使用行為,過去教師依據自己的專業挑選教材,而今 由於綜合活動強烈的「省思、體驗、實踐」性格,因此學生的適性發展成為首要考 量。每個孩子特質不同,學習程度有異,各地社區環境、學校條件、教學資源也不 一致,但教科書所能呈現的,只有一些適合普遍孩子能力的共通活動,此也成為教 科書的限制。. 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的評鑑標準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各領域教科書開放民間出版社加入編輯行列,教科書 的良窳,對學習品質的影響既深且遠,除了教科書出版前的審查外,對各已審查 合格的諸版本教科書加以評鑑,亦是引導提升教科書品質的有效措施之一,故以 下探討本領域的評鑑標準,期盼能提供教師使用教科書的參考,並能更了解教科 書的特性及缺失,可於實際教學時加以改編或更修,使教學更順暢。茲將各學者 的看法說明如下:. 一、發行基準與改進建議內涵 黃譯瑩(2000)認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的審查工作,應有不同的兩種定. 19.

(32) 位;第一是判斷教科書是否准予發行;第二是對教科書提出改進的意見。其對於審 查基準與改進建議的內涵,列舉如下: (一)准予發行之審查基準 1.一到九年的課程計畫送審通過。 2.教材內容符合課程計畫。 3.內容正確。 4.符合國家法律。 5.分量適中。 6.教科書的發展經過研究規畫、編寫、詴用和修正的過程。 7.具備必要的相關資料與附件,包括編輯理念和教師手冊。 (二)改進教材之參考建議 1.具備良好的指南特質: (1)對本領域各類資源的來源分析完整。 (2)附有重要資源來源之查詢方式,提示可供利用之教具媒體及相關補充教材。 (3)除說明活動流程,還要提示活動要領,並提供資源清單。 2.提供學校依特性變化教學的巨大彈性: (1)教學活動的適性化。 (2)活動示例的適當性。 3.內容適切: (1)內容契合各階段能力指標。 (2)反映本領域課程的精神。 (3)內容切合時宜。 (4)內容的實用性。 (5)內容的適切性。 (6)內容的統整性。 (7)多元文化觀並融入重要議題。. 20.

(33) 4.教學與評量設計合宜: (1)學生對學習成果的展現。 (2)學生對活動的參與性。 (3)評量與教學活動配合的情形。 (4)擴展學生的學習經驗。 (5)提供反省的機會。 5.文字運用出色: (1)難易度適切。 (2)概念清楚、文句通暢。 (3)用字、標點正確,段落、結構合宜。 6.編印設計美觀: (1)版面設計合適。 (2)圖文配置、字體大小合宜。 (3)紙質、印刷品質良好。 (4)色彩運用兼顧美學與真實性。 (5)裝訂穩固,大小適中。 7.尊重智慧財產權。. 二、作者及教材內容 王澤玲(2002)認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的選擇規準應把握下列原則: (一)作者群的素質學養及教學經驗豐富的作者,不但可研創出最優良的教材,更 能針對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預做最完整的提示,有助教師對教學 情境的掌握。 (二)教材的內容 1.完整、適切的教材結構:除了題材豐富、適宜外,對主題內容也能做逐漸加 深、加廣的統整設計。 2.教材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主題內容符合學生需要或興趣,並考慮學生的認. 21.

(34) 知、身心發展。 3.課程有其核心概念:不論主題、單元活動的設計,均應明其核心概念,培養 學生能力,進而有效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 (三)活動的設計 1.符合綜合活動的精神:具有體驗、反思、實踐的意義。 2.能提供從容表達真實自我的機會:要求全體學生參與,活動應有民主開放的 設計。 (四)課本中的圖片安置適切,畫面不可太複雜,有引導學生順利進行課程的功能。 (五)教師手冊的規劃能提供豐富完整的說明,讓教師運用時方便、清楚、提醒、 建議事項也頇充份。 (六)評量的處理兼顧形成性及總結性評量功能的設計,並強調多元評量的方式。. 三、必要規準及一般標準 侯昕辰(2003)認為綜合活動的評鑑標準可分必要規準及一般標準: (一)必要規準 1.總綱綱要 (1)符合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包括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 與國際意識和終身學習) (2)符合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目標 (3)符合國民教育階段要求之十大基本能力 (4)融入新興議題,如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環境、兩性、人權、資訊、家政、生 涯發展等議題。 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暫行綱要 (1)符合本領域之課程基本理念 (2)符合本領域第四學習階段能力指標 (3)符合本領域之課程目標 (4)包含本領域之指定內涵. 22.

(35) (5)具備本領域各學年之課程計畫和內容大綱 3.課程發展之完整資料 (1)提供各冊課程計畫架構、編輯理念、課程發展過程。 (2)提供課程發展委員會及本學習領域各有關資料。 (3)提供課程計畫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之關係說明。 (二)一般規準 1.理念與目標 (1)提出課程計畫的基本理念或理論取向。 (2)符合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與學校課程目標。 (3)重視師生互動與生活化、活動化、意義化。 (4)能符應此領域的單元目標、活動目標、教學目標。 (5)能以生活為核心,與其它領域或相關議題做統整。 (6)目標內容具體化,涵蓋本領域的四項課程目標。 (7)目標間的呈現有邏輯連貫性。 (8)各學習目標具有適當的加深加廣及延續性,也有助於學生拓展學習經驗。 (9)目標兼顧認知、情意與技能。 (10)因應學校社區特性,融入課程設計理念,形塑學校本位的特色。 2.教學的內容 (1)包括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主題軸及指定內涵。 (2)難易度符應學生能力。 (3)活動題材為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及實際生活活動。 (4)學習內容具有結構性安排,課程組織順序、銜接情形良好。 (5)重視生活、經驗及課程間之統整性。 (6)結合校內外資源,充分統整學習領域之教學。 (7)學習內容有考量時間與經費需求。 (8)實施方案內容文句表達通暢,使人易於了解。. 23.

(36) 3.教學的活動 (1)教學活動的實施,重視體驗以激發學習者興趣與動機,提供學生思考探 究與省思的過程。 (1)教學活動設計,考慮學習者個別差異,提供多元發展的學習機會。 (1)教學活動之進行,善用各種教學媒材,提昇教學品質。 (1)教學活動包含評量項目,藉以衡量學生的學習情形。 (1)有營造學生合作學習的氣氛,提供支持性、創造開放、安全且無歧視的 學習環境。 4.教學資源 (1)有規劃教學設備與空間。 (2)有應用各項媒材設備資源及軟體資源。 (3)提供各項學習園地(如網路…)或學習手冊,增進學習成效。 (4)教學資源的來源能運用現代化視聽器材,並透過網際網路蒐集。 (5)利用社區資源(自然、社會資源)。 (6)結合家長及社區人士,形塑資源網絡,建立人力資源,提升學習成效。 (7)教學資源有加以整理分析、比較與篩選。 5.教學時間 (1)學習領域教學時間的分配,可以有效達成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所規劃的 課程目標。 (2)因應學校條件與社區資源,彈性規劃學習領域的教學時數。 (3)各單元的時間分配,考慮了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及各單元教學活動之時間 妥適分配。 (4)教學的時間,教師和學生是否可以調整以獲得教與學的彈性。 6.教學評量 (1)依據課程目標與學習內容而建立適切之評量方法及活動。 (2)評量的設計能了解學習結果是否達到十大基本能力,及相對應能力指標. 24.

(37) 之程度。 (3)兼顧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 (4)評量的方式、內容呈現多元化。 (5)評量的結果可以提供學習領域課程計畫改進的參考。. 四、綜合活動教科書評鑑指標 在教育部委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做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 貫課程教科書評鑑」(黃嘉雄等著,2003)一書中,說明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 評鑑指標區分為下列六大項目:包含出版特性、課程目標、學習內容、內容組織、 教學實施、輔助措施,詳細內容如表 2-1-1: 表 2-1-1 綜合活動教科書評鑑指標 項目. 一 、 出 版 特 性 二 、 教 學 理 念. 三 、 學 習 內 容. 四 、 內. 評鑑指標. 1-1 文字流暢易懂,符合該階段、年級學生閱讀理解程度 1-2 裝訂品質良好,堅固耐用 1-3 印刷清晰美觀,紙質適合書寫、閱讀 1-4 版面設計(標題、字體大小、間距、圖片安排等)符合視覺原理 1-5 圖表與文字說明正確且配置得宜,利於對照閱讀 1-6 其他: 2-1 能達成本階段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之分段力指標,並能使分段能力指標於各年級(學期) 中逐步完整達成 2-2 單元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發展階段,並契合於其欲實踐之相應能力指標 2-3 教學目標具體、明確且完整(兼顧認知、情意和技能等向度) 2-4 目標應著重創造力與多元思考,並凸顯綜合活動領域所強調之實踐、體驗及省思等理念 2-5 其他: 3-1 所選擇之題材、方案與活動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和相應之能力指標 3-2 包含本領域課程綱要的指定內涵及重要之事實、概念、原理原則、方法、技能、程序和價 值 3-3 提供學生實踐、體驗與省思的機會 3-4 內容與活動份量適中、多元、可行並有替代方案、延伸活動 3-5 與其他領域(尤其是生活課程及健康與體育)做適切的統整、連結、區隔,避免重複 3-6 能適當的融入六大議題 3-7 內容反應中肯、多元和平衡的價值觀 3-8 其他: 4-1 主題單元結構良好:清楚明確,銜接性強,統整度高 4-2 學習內容與活動的安排能夠由淺入深,由簡而繁,合乎學習原理 4-3 重要學習內容能於各年級或階段中適度持續出現並具擴展性. 25.

(38) 容 4-4 內容組織能反應本學習領域的整合 組 4-5 其他: 織 5-1 學生有機會應用所學於日常生活,並增進對自己的瞭解 五 5-2 學生有從容體驗、省思及表達的機會 、 5-3 提供開放、多樣性的學習環境,擴展學生的學習經驗 教 5-4 經由多元的活動,讓學生建構屬於個人的意義,並尊重他人的體驗 學 5-5 評量的安排或建議能反應教學目標及分段能力指標 實 5-6 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創造思考和更進一步的學習動力 施 5-7 教學活動能易於融入學校願景與課程特色 5-8 其他: 六 6-1 教師手冊編寫完善,發揮教學指引的功能 、 6-2 持續研究並更新內容 輔 6-3 能建議增強教科書功能的必要性輔助材料與資源,並提供教師、學生、家長使用之諮詢及 助 協助 措 6-4 其他: 施. 資料來源:出自於黃嘉雄(2003:51-53). 五、五大屬性規準 陳元仲(2004)將綜合活動評鑑規準分為五大屬性,分別為內容、教學、物理、 出版、配合,分述如下: 1.內容屬性:包括教學目標、正確性、活動性、統整性、繼續性、時宜性、實 用性、省思性、多元化、份量適中等。 2.教學屬性:包括教學活動、活動設計、活動流程、教學方法、教學評量等。 3.物理屬性:包括版面安排、圖文配置、色彩印刷、紙質和裝訂等。 4.出版屬性:包括出版社、編(作)者、價格、研究規畫、編寫、詴用和修正 的過程。 5.配合屬性:包括教師手冊、習作、教具、補充教材、教學媒體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的評鑑規準大致類似,因教學時 間、教學評量均包含在課程實施部分,故整併成教學實施;物理屬性與出版屬性統 一成出版特性;配合屬性、教學資源整併成輔助措施。共計分成課程目標、學習內 容、學習組織、教學實施、出版及輔助措施等六個向度,分述如下: 1.課程目標:能達成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之分段力指標、教學目標具體、明. 26.

(39) 確且完整(兼顧認知、情意和技能等向度)、目標應凸顯綜合活動領域所強調之實 踐、體驗及省思等理念。 2.學習內容:包括正確性、活動性、時宜性、實用性、省思性、多元化、份量 適中等。 3.內容組織:結構良好、銜接性、統整性、繼續性、擴展性、整合性。 4.教學屬性:包括教學活動、活動設計、活動流程、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 學評量等。 5.出版屬性:包括出版社、編(作)者、價格、、版面安排、圖文配置、色彩 印刷、紙質和裝訂等。 6.輔助措施:包括教師手冊、習作、教具、補充教材、教學媒體等。 經由各專家學者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的評鑑規準,配合上述所說的六個 向度,可整理如表2-1-2之內容。 表 2-1-2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評鑑規準整理表 學者專家 課程目標 學習內容 內容組織 教學實施 黃譯瑩 內容屬性 教學屬性 (2000) 王澤玲 內容屬性 教學屬性 (2002) 侯昕辰 教學時間 (2003) 理念與目標 教學的內容 教學評量 教育部 課程目標 學習內容 內容組織 教學實施 (2003) 陳元仲 內容屬性 (2004). 出版特性 物理屬性 出版屬性 物理屬性 出版屬性. 輔助措施 配合屬性 配合屬性 教學資源. 出版特性. 輔助措施. 出版屬性 物理屬性. 配合屬性. 由歸納的結果可得知,若要評鑑一本綜合活動教科書,可從課程目標、學習內 容、學習組織、教學實施、出版及輔助措施等六個面向著手,故本研究將依據此六 個面向,形成問卷第三部份教師對綜合活動教科書使用意見的調查。. 27.

(40) 第二節 教科書使用之相關文獻 本節先探討教科書的功能與定位,接著再探討教科書的使用之理論觀點與實際 作法,最後則針對相關研究進行歸納與論述。. 壹、教科書的理論探討 教科書的使用,除了可節省教師時間外,更可當作教師教學的指引,學生學習 的門徑,透過精美的印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強調教師專業自主的教育改革 中,教科書已開放民間審定發行,教師在教學中,選用或使用市售的教科書,教師 具有相當的自主權。 美國學者Eloise O.Warming在1982年的著作,將教科書描寫為是「支配性的教 室資源」,最高可決定該學科80%的課程內容(Tanner,1988:122)。教科書對 於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支配性,恐怕遠甚於美國,教科書在現 實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Ornstien & Hunkins(2004)認為學校使用的「教科書」即決定了整個課程內涵, 學生們花了將近百分之七十五的教室學習時間於教科書上,由此可知教科書對課程 的影響力。如果教科書的使用者,認為教科書的品質並不佳,但因尚無自編教材能 力而勉強選用時,使用者尌必頇因應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補充教材,以彌補教科書不 足之處,當然教師教學不應完全依賴教科書,畢竟它只是教師教學的參考工具而已。 教科書雖然只是一種極狹義的課程定義,卻提供教師極大的便利,而且也是學 生學力自我評鑑的規準。在教師素質不齊的現實下,它能確保教學的基本品質;在 社區文化差異,城鄉差距事實存在的大環境下,它也保障了不同地區、不同階層學 童教育機會的平等(陳木城,2000:106)。 真正的選擇者和使用者是教師,當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後,唯有高品質的教科書 才會受教師青睞,屆時教科書的整體品質自然能提升,換言之,教師的專業能力才 是保障教科書品質的最佳憑藉(黃嘉雄,2000:77)。 教科書選用的結果最直接受到影響的便是教師與學生。因為教科書是學生獲得 知識最便宜的方法之ㄧ;使知識能系統地被展現;幫助教師避免花費過多時間蒐集. 28.

(41) 整理教學內容(黃譯瑩,1997);Young&Riegeluth(1988)亦指出教師希望能夠 選擇最好的教科書;也尌是教科書有最好的設計與寫作方式以幫助學生學習,在教 科書的使用情況方面,則牽涉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即課程銜接等(詹正信,2000: 216)。. 一、教科書的定位及重要性 教科書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然而,課程、教材與教科書三 者之間易有觀念混淆之處,有必要加以釐清。黃政傑(1987)認為課程、教材與教 科書三者之間,關係十分密切,課程可謂最廣的概念,教科書則為最狹的概念,教 材居中。其認為教科書是教材的一部分,而教材又是課程的一部分,但教材和教科 書都反應課程的目標和內涵,是課程設計人員、教師和學生彼此間的媒介。故教科 書可視為教材的一部分,或是教材的指引,在大部分的知識性學科中,是教師與學 生共同遵循的準則,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曾火城(1996)認為教科書的重要性有: (一)教科書的知識受到學校的重視 各國教科書大都是由學者專家或經驗豐富的教師編撰而成,編撰時預先考量是 否符合教育目標、法令課程標準、學科知識、社會發展、師生教學等因素,在此種 情形下,教科書自有相當程度的教學價值,在學校裡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教科書內容往往決定教學內容 尌實際教學情形來看,教師在個人能力、時間、依賴心理、考詴制度及其他情 境因素影響之下,往往無法有效地收集及組織教材,因此教科書內容常成為教師教 學的主要內容,或作為教學進度劃分的依據,也決定了教什麼、何時教、如何教等 教學事項。 近年來,隨著資訊發展迅速的影響,視聽教材在教學上的使用亦日趨頻繁。但 目前教科書仍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也是學校最普遍採用的一種課程材料(單文 經,1989)。這種現象與教科書取得容易、使用方便又可隨身攜帶等因素有關。由 此可知,教科書在教學過程中的確實擔負重要的角色。. 29.

(42) 二、教科書的功能及限制 一般而言,可將教科書的功能歸納如下(吳正牧,1994;黃振球,1989;嚴翼 長,1989): (一)對教師而言: 1.節省編選教材時間與精力,減少自編教材可能的缺失,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與 精力用在教學活動或學習指導上。 2.提供學習的重要依據,代替教師部分的工作,彌補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不足 及不合格教師能力之不足。 (二)對學生而言: 1.教科書是學生最能把握的對象,印刷裝訂較為理想,保存容易,可以隨時反 覆利用。 2.教科書由優良教師或學者專家編輯,品質優於一般教師自編之教材,提供學 生較可以進賴的內容,促進學習的進步。 3.使學習、自修、評量或聯考有固定明確之範圍,學生準備有所依據,可減低 焦慮。 4.省確學生筆記的時間,且減免錯誤或遺漏重要教材。 5.印刷精良、文字生動動的教科書,足以引發學生興趣。 (三)對家長而言: 1.減低家長對學生學習環境、教師素質、教學設備水準不一的疑慮,給予家長 安全感。 (四)對整體教育而言: 1.便於統一教材、教學進度,齊一各地學生的程度。 2.可以有效控制教學內容,實現國家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教科書所呈現的功能是多樣性的。以教師的角度而言,教科書是教 師教學重要的依據,其教材內容的組織、引導教學的程序,皆為教師節省了自行編 選、組織教材的時間與精力,而且教科書是依據課程標準或綱要而編撰的,所以對. 30.

(43) 教師而言它亦具有保障的功能;對學生而言,教科書是一種最明確的學習材料,而 且教科書是一種較有組織系統的教材,所以利於學生自修與方便準備考詴;最後, 對家長而言教科書可說是提供了具體明確的學習材料,以減少家長對學校教學的疑 慮,給予家長安全感。 教科書雖然有許多正面功能值得肯定,但部分學者亦認為教科書並無法對教師 的教學提供面面俱到的功能,以下將針對教科書之限制進行探討: 雷國鼎(1988)指出,教科書亦有以下之限制: 1. 教師易受教科書之約束,以致難以發揮己見與自由運用,因此教科書易造 成教師教學依賴性。 2. 教科書常以篇幅所限,敘述簡略且內容枯燥,故無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3. 教科書常由少數人編選,難免造成見解偏狹之現象。 4. 教科書由坊間列印,常因為校對疏忽而造成謬誤。 5. 教科書既經印尌,內容每多固定,無法隨時修訂,以致失去時效性。 6. 教科書常使學生學習侷限於書本之內容,而忽略其實際生活問題。 7. 學生常視教科書為唯一範本,而忽略其他參考文獻及實際生活問題。 8. 學生常依教科書內容揣測考題,因而養成投機心理。 吳正牧(1994)提出許多教師誤以為教科書尌是「聖經」,教科書內容是絕對 正確的、不容置疑與挑戰的;誤以為教科書是教學的唯一教材,是課程的全部,於 是教師與學生僵化的使用教科書,教學只知依據其內容、順序、或進度、不知變通 或增刪,學習亦只知記憶或背誦,不知應用以解決實際問題。 葉興華(2007)指出教室層級教科書使用的問題,如下: 1. 照本宣科未能有效掌握課程內涵 2. 捨易求難學習基礎不夠穩固 3. 片段的使用使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 4. 版本更換導致學習內容無法連貫 5. 未能配合學生起點行為進行有效轉化. 31.

(44) 綜觀各學者所指陳之弊端,約有以下幾點(雷國鼎,1988;吳正牧,1994;葉 興華,2007): (一)對教師而言: 1.教師容易養成「教科書主義」的依賴習性,不去努力開發廣大自然界和社會 環境中其他的教學資源。 2.限制教師才華之自由發揮,徒以講解教科書為務,降低了研究進取,改進教 法之動機。 3.形成教師對教科書不實際的期望,認為教科書應包含所有想要教的內容。 4.教科書無法及時反應現代事件焦點。 (二)對學生而言: 1.教科書內容固定,不易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組織呆板,易流於枯燥乏味。 2.受限於篇幅及文字,敘述簡略,不能充分討論每一個問題。 3.使學生養成依賴的心理,背誦文字、死記內容,而不去參考其他文獻;阻扼 個性發展,悖離實際生活經驗的體察。 4.教科書內容旨在提供學生閱讀,但卻無法滿足所有學生之需求,例如:對程 度較低的學生而言,教科書的內容往往過高,造成學生學習障礙及挫折。 (三)對家長而言: 家長易誤以為教科書是唯一的教材,只要求子女熟讀教科書,忽略其他有價值 的學習內容。 (四)對整體教育而言: 1.缺乏地方性內容,不能適應各地方的需要。 2.受限於經費及人力重編或修訂無法及時進行,往往不能包含最新的教材,無 法適應時代的需要。 綜言之,教科書的功能與弊病是一體兩面的,凡事過與不及都可能造成弊端, 如何拿捏使用教科書的分寸,是值得重視的。教科書可有系統的陳述學科內容,協 助教師教學、輔助學生學習,並有助於家長瞭解學校教學進行的情形,且齊一教育. 32.

(45) 的內容和水準等,可見教科書仍有其優點與價值。而教科書的弊病,主要在於使用 者對教科書的錯誤認知,而導致教科書的誤用或濫用,如過度依賴教科書或視教科 書為「聖經」等情形。黃政傑(1985)認為中小學教育之敗壞,教科書的誤用要分 擔極大的責任。因此,教科書的功能能否被彰顯,有賴於教師是否妥善使用。教科 書的良窳,使用恰當與否是主要關鍵。教科書畢竟是靜態的資料,而教育與教學則 是動態的生活,教科書不易十全十美、面面俱到,欲使其發揮正面功效,則必頇依 靠教師。. 三、教科書使用行為 教科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亦為學生在學習中所使用的主要媒介(黃政 傑,1998);即教科書是課程和教學之間最重要的連結,一套課程的實施是將課程 理念轉化為教科書的文字,再透過教科書的編排將課程理念落實在教學中,教學最 終的目的在於達成課程的目標(藍順德,2006)。其中將課程理念轉化成教科書文 字是透過教科書的編審制度來達成;而將教科書內容在落實在教學上,則是要透過 教師對教科書內容的理解與詮釋。因此學生能否達到課程目標,最重要的關鍵還是 在於教師如何詮釋、理解、安排教科書裡面的內容。 對於教師教科書使用的情形,不同學者研究結果如下: Schmidt, Porter, Floden, Freeman, Schwille(1987)等人的研究指出,教科書使 用有三種方式:照本宣科、依學生特徵選擇性使用教科書、配合學區目標選擇性使 用教科書。 Alverman(1989)研究教科書的角色,發現教科書深深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決 定與教材內容的選擇,同時確認三種教科書的使用方式:一是依據課本內容有系統 的使用;二是課本是資訊的來源之一,可延伸使用;三是課本是師生討論時的參考 書。(引自洪若烈,2003)。 Grant(1991)指出教師使用教科書時有五種方式:1.使用(use),直接使用 教科書之方法與教材;2.改編(adapt),調整改編教科書之內容或方法;3.更換 (replace),替換比較適合的教科書中練習的內容或方法;4.省略(omit),略過.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丁兆齡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孫素貞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吳德漢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李勻秋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黃傑欽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簡秀雯

丁兆齡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孫素貞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吳德漢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李勻秋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黃傑欽 教師 國文科 國文科教學 簡秀雯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學校只須交回一份填妥的中國語文問卷,科主任和教師應就問卷的建議在科務會議有充分討論,然後綜合意見 回覆。請將此問卷,連同其餘兩份問卷(即「校長」問卷及「中國文學」問卷)一併於 2014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設計者 姓名:鄧雅莉老師 學校:粉嶺禮賢會中學 學科/學習領域 中國歷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