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背景

全球人口邁向高齡化社會,台灣也不例外!根據聯合國組織所訂標準,一個 國家65 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達到 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

達到14%時為「高齡社會」,超過 20%時為「超高齡社會」;台灣早在民國 82 年 就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也就是聯合國定義的「老人國」,高齡人口已超過人口 總數的7%。

再依經建會推估,至2018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數 14%以上,

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往後再過7 年也就是 2025 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大批 老年族群需要受到照顧,將造成子女、家庭與社會負擔,形成生活、經濟與國家 發展上的嚴重壓力。(見表 1-1 綜合整理)

65 歲以上人口

佔總人口數百分比 聯合國定義 台灣預估時程 7% 高齡化社會 1993 年 14% 高齡社會 2018 年 21% 超高齡社會 2025 年

資料來源:衞福部網站,本研究綜合整理

另一方面,醫療發達及醫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高齡化社 會衍生許多必須面對的問題,老年人面臨的身、心、靈各階段需求,包括身體機 能退化產生的身心健康問題、退休年金不足開銷的經濟問題、年老體弱的心理調 適轉變,老伴撒手離開人間、寡居孤寂的心靈,以及子女陸續成家後獨居,或是 不方便與子女同居問題等等,都是必需思考與面對的議題。

加以適婚男女結婚及生育率下降,健康或亞健康老年族群只增不減,社會高 齡化加上少子化雙重效應,導致人口數字加速負成長,整體社會趨勢是小型家庭 日漸普及,加上各年齡層婦女就業比率提升,家中無人照顧老人的問題日趨嚴重,

民眾最迫切的需求是,可能在住家附近找到日間照顧的托老中心,或是方便就近 探視的醫療照護安養機構嗎?

表1-1:聯合國高齡社會分級定義

二、研究動機

針對民眾需求,本研究主要聚焦於「在地老化」的議題。

如何在鄰里社區內,就近設置民眾期待的日間托老中心,或是醫療照護安養 機構呢?現有的社區活動中心、鄰里小型公園,或是所謂的公共開放空間庭園,

可以提供適當的遊走休憩空間,以及長照服務設施嗎?

一般鄰里社區的里民活動中心,多半搭配樂齡學苑的定期課程,使用率及參 與人數都算不錯,反觀都市叢林間的高級住宅大樓,所謂「公共開放空間」常是 門禁森嚴的場域,一般民眾無法輕易路過,建商通常也不會明確告知住戶,公共 空間不是自有公共設施,必須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建商在規劃設計時,公共開 放空間與私人空間的進出口,大多設置在同一區域,才會引起不便民的紛擾。

圖1-1 是有關開放空間不開放的媒體報導畫面供參。

資料來源:ETTV 東森新聞及 TVBS 新聞台

圖1-1:開放空間不開放的媒體報導

至於住戶真正私有的低樓層空間,普遍都會設立富麗堂皇的公共設施,可能 包括社區活動中心、會議室、交誼廳、圖書室、多功能影音室、卡拉OK 娛樂室、

兒童遊戲室、健身中心、韻律舞蹈教室、游泳池及公共浴室、餐廳、大型宴會廳、

中庭花園、綠屋頂農場等等,平日大部份閒置無人使用,逢假日則多依使用者付 費原則,可能要額外收取高昂的清潔管理費,使用率仍然是偏低。

總體來講,具有爭議的公共開放空間,多半為私有庭園,閒置的公共設施更 屬私人領域空間,都不適合長照服務的需求,當然也不在本研究的討論範圍。

本研究主要探討「社區公益空間」及「長照服務」的社區連結的合作模式,

特別是長照服務法在2017 年正式實行後,勢必將衍生之服務空間及需求,兩者 在供給與需求間的缺口何在,是否滿足民眾的期待?研究的主軸在於:

檢視公益空間現況、開拓長照服務未來。

關於「社區公益空間」及「長照服務」的相關細節將在下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