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關 係,本章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 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過去,教師專業發展通常被視為是一種個體行為,而非集體行動,此種 只從個體層面探究教師專業發展的狹隘視框,忽略組織、社群、生態、文化 的力量,難以兼顧教師個人和學校組織的同步發展,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 去,教育現場該重視的是團隊合作。藉由分享,產生更大的力量。課程的統 整和學校本位課程的建構需要團隊合作的力量,不是一個人就能勝任了,集 合眾人的力量,才能對較師專業發展有更多的助益,重構教師的工作環境,

鼓勵教師協同合作,提供必要的資源與結構支持,將專業學習活動融入教師 的日常生活,也是教師專業發展不可忽略的途徑 (孫志麟,2010;張素娟,

2012)。

在全球與在地教育改革趨勢的雙重刺激下,教師組織學習與教師領導被 視為學校文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為了有效回應三十年來教育改革 壓力和層 出不窮的教改方案,強調專業領導的聯合行動體應運而生,專業學習社群即 為一例,由志同道合的教師自發性組成「專業學習社群」,進行長期持續性 學習,而非侷限於參加單次性的研討活動,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提升教師專 業成長,促進學生學習,甚至改變學校文化,落實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 專 業學習社群主張經由共享願景、一起學習、一起領導與共享實務等來提升教

2

師能力,改善學生學習,亦能由下而上轉變學校整體結構與文化 (陳佩英,

2009;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10)。

教育部自98學年度以來,便藉由「精進教學計畫」以及「辦理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計畫」來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實務運作, 透過教師專業學 習社群將教師專業自主權力下放,以學校為本位,促進教師教學增能的專業 成長活動,經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集體力量,教師共同關注 教學實務的改 進,努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使師生雙方皆受益。因此,學校與教師如何 積極參與運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教學成效已是刻不容緩。

教師除了具備優良的教學技能與致力於提升教學效能之外,其對學校組 織的認同感更是不容忽視。教師行為和學校整體運作息息相關。教師是教育 的主體,在一所成功學校之中,僅達成既定任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團隊 成員能為某種價值體系而生活在一起,就會有超越預期之績效產生;附加價 值為領導者著重對於善的理念與價值強調願景、契約,能引導成員理解教育 願景,進而認同與實踐產生承諾感(范熾文,2002)。

組織承諾可分為情感性承諾,即成員對組織認同的知覺;持續性承諾,

即成員的留職意願;規範性承諾,即成員對組織義務的知覺。 近幾年來組織 承諾被視為是組織中成員因認同組織而努力工作之表現、留職率、出勤率的 主要潛在因素,所以逐漸受到重視。學校是屬於一個正式的組織,若教師對 學校能產生認同感,願意奉獻一己之力、努力為學校工作,並希望繼續留在 原校服務,則學校的教育品質與教師的教學效能勢必因而提昇。

教育必須隨社會發展而不斷精進,提升教育品質,是時代的趨勢,亦是 強化教育競爭力的關鍵(吳清山,2007)。在講求教育績效責任的現代,教 師如何展現教學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值得吾人深思 。教育改革的結 果雖然使教師增加專業自主權,但社會大眾對教師專業知能的提升與教師績 效的要求日趨重視,也因此,教師在確保教育品質上更應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來爭取社會大眾對教師專業的認同與肯定(林宣嫚,2008;許翠珠,2007)。

吳清基(1995)認為決定教育成敗的因素很多,教師素質的良莠就是其

3

中一個關鍵因素。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的靈魂人物,更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關 鍵,所謂「良師興國」,一語道破教師在整個教育環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師素質良窳、教學是否有效,影響著學生學習成效的高低及其身心發展,

也影響到教育目標的達成。隨著教育改革的推動,教師的教學效能日益受到 重視(陳秀琪,2012)。

教師教學效能與本身的教學能力息息相關,教師應提昇自己的教學技巧、

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建立友善的學習環境,使學生 能有效的學習,教師亦能樂在教學。

綜上所述,每位教師在教學現場中都有自己的教學信念以及教學實務經 驗,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分享對話,又可激盪出更多火花, 擴展專業知 能,然而,教師除了在教學上自我成長精進之外,其對組織承諾之心理因素 亦不容忽視,因此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三者 之間相 互影響之研究有其必要性。

二、研究動機

過去,教師坐擁班級王國,常被批評是單打獨鬥的教學者,然而在知識 遽增的現代,教師已較難獨自收納所有新知來轉化成教學活動,因此凝聚教 師形成學習社群,協同合作來增進彼此專業,打破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師文化,

不只主張提升教師素質與教學品質以及學生學習成效,更強調教育的願景、

信念的共享和教師間的合作關係,更期待教師能夠由下而上促動學校結構與 文化之轉變,當老師遇到問題時,運用有效的策略,付諸行動,謀求問題解 決,已成為當今增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張德銳、王淑珍,2010 Fullan, 2006;Nelson & Slavit, 2007)。

回顧我國師資教育,從師資培育過程到在職進修幾乎皆以「個人」學術 專業為導向的培育方式,且都在於只要改變教師個別的教學知識與行為,就 能提升教學效能。因此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偏重教學改進的層次,且侷 限於教師個別的教學知識,教師僅是被動接受訓練,而非主動建構學習的過 程,缺乏團體和社會建構的概念,然而, 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而言,教師是

4

需要成長與發展,並非在職訓練,在良好的學習社群中,教師更能回應學生 需求並支持正向變革(丁一顧,2011;洪志林,2011)。

研究者本身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已近五年,其中不乏有「任務導向」

的專業學習社群,亦即為學校發展而成立的專業學習社群,當然大部分社群 仍為教師自主意願所成立的,專業學習社群並非在一開始成立就有成熟的運 作機制,而是在幾年的累積下才漸漸愈趨完善,教師在專業學習社群中互相 分享對話,共同探究教學策略,解決教學問題,並實際落實於教學現場中,

關注學生學習成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顯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重要性,

所以探究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狀況,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張春興(1983)認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要具備三個主觀條件:能教、會 教和願教。教師專精於所授學科知識謂之「能教」,具備教育專業知能謂之「會 教」,擁有教育專業精神謂之「願教」。這三者以「願教」最為重要。也就是 說,教師有了願教的專業精神,再追求能教與會教的專門知識及專業知識,

才是一位優秀之良師。教師身處學校教學第一線,再優質的課程改革方案,

如果失去教師組織承諾,讓教師發揮所長、認同並樂於主動配合,所有改革 理想都將歸零(陳咏翎,2009)。

組織承諾是當代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中備受重視的概念,組織的 成功是以員工承諾及聚焦於達成組織主要的目標為基礎(Raja, Muhammad, Ayeha, & Awais, 2015),近幾十年來,教師的組織承諾也備受關注。在教育 組織中,教師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教師對學校組織的承諾,代表著對學校 認同及投入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成效。富有組織承諾感的教師認 同學校的目標及價值,願意奉獻心力,改善教學方法及增進教學效能 ,而教 師的績效依賴個人的積極性和努力,而非組織的監控,國小的組織同時具有 科層體制與扁平化的特性,教師保有自身的教學專業自主權,然而, 若教師 對學校的目標及價值無法認同,往往是以消極性的態度抱著有做就好、得過 且過的心態,如此將可能造成學校士氣低迷、組織成效不彰等結果,因此教 師組織承諾是學校效能的核心,對學校發展如此重要,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5

在知識經濟的世紀裡,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擁有高知識的人力即代表擁 有國力,世界各國莫不致力於提升自己的國家競爭力,除了教育改革與人力 資源開發外,並積極規劃多元的優質教育藍圖,以期培養高品質的國民。且 不管教育改革是如何的變遷,教師永遠站在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是實際執行 教學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而教學是教育活動的核心,是一種有意圖的活動,

也就是為了要實現教育目標,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複雜的活動或過程(簡 紅珠,1992)。

教學現場的需求,師資培育不見得跟上,專業發展也不是短期能補上,

政策推動快且全面,對於師資量與質的需求都不見得能一次到位,加上城鄉 差距,師資決定學習的品質,對於無法依靠家庭協助的小孩,師資的落差更 形成傷害,因此,國家、教育機構、教師、家庭及社會資源等面向應一起為

政策推動快且全面,對於師資量與質的需求都不見得能一次到位,加上城鄉 差距,師資決定學習的品質,對於無法依靠家庭協助的小孩,師資的落差更 形成傷害,因此,國家、教育機構、教師、家庭及社會資源等面向應一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