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情境

本研究透過檢視自己的教學實務工作,發現自己教學與學生學習 的問題,進行自我的探究和深層剖析,規畫宴會管理課程進行一學期 的PBL的教學,進一步希望可以藉由行動的過程中判斷研究所得結 果,進而塑造、提昇個人教學的專業知能,因此根源於實際從事教學 教師的工作場域,對於現況的改善或問題的解決找出實際行動,透過 縮短理論知識與實務工作運用落差的研究方式,是本研究進行行動研 究法最主要的意義與價值。

過去許多教育相關研究大多採取實驗研究法,主要是驗證自變項 與依變相之間的因果關係,有以教學設計規劃以及問題導向學習的教 學歷程為研究焦點,對於如何規劃與實施的問題也有所討論,因為本 研究主要希望從整體觀點的角度對PBL的教學活動進行各個階段的 全面分析以及深度的了解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單獨將學習分割為不同 變項並運用統計數字作為資料詮釋的依據,因此是以行動研究探討餐 飲實務課程實施PBL的教學歷程。以下針對研究的背景與情境敘述如 下:

一、研究者背景

個人於1992年畢業於美國佛州州立國際大學(FIU)餐旅管理研 究所畢業之後,即投入台北君悅(Hyatt)國際連鎖飯店工作,其間 從基層服務人員一路做起,曾經在飯店內的中、西餐廳、宴會廳與酒 吧內完成交叉訓練並擔任餐廳副理的工作,累積豐富的餐旅專業知識 與實務經驗。1997年時因緣際會而轉進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開始從事 餐旅教育的教學工作,主要擔任餐飲服務、宴會管理以及督導實務等 課程。由於時代不斷進步改變,有感於缺乏教學專業知能以及自我充 實的重要,進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餐旅管理與教

育組的博士班進修至今,過去曾經修過「餐旅教育專題研究」、「餐飲 課程研究」以及「質的研究法」等課程,對於教育研究有更深一層省 思與認知。

在研究中我的角色為「教師即研究者」,我設計教學活動、進行 教學、同時也負責上課錄音錄影、訪談學生以及相關資料的收集;將 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反省,修正後採取行動已改善教學,並與班 級導師、諍言益友以及指導教授討論,以協助我的反思能力,作為提 供教學問題解決方法與支援以及下次行動的參考。

二、參與者背景

在教育行動研究過程中,「諍言益友」(critical friend)扮演重要 的角色,他能夠在教育行動研究進行過程中,提出忠實的批評與建 議。我在進行PBL教學期間,也懇請兩位諍言益友提供我相關的建議 與批評。一位是創校即擔任本校中餐廚藝系教師,目前教學年資已經 超過1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餐旅管理與 教育組的博士班;另一位則是畢業於英國旅館學校,目前負責本系餐 飲相關實務課程的老師,過去曾擔任台北福華飯店的宴會廳經理,這 兩位教育界先進是我在教學行動中經常請益與交換意見的對象。在與 諍言益友互動之後,將收集他們的回饋與提出的建議,再次檢視教學 活動、問題與課程之間的連貫性,不斷的檢視與修正以確保教學實施 的品質。研究過程中,由於宴會管理課程的準備事務較多,上課時實 務操作教學活動頻繁,因此有四位餐飲管理系四年級學生擔任工讀 生,僅提供教學上場地準備及器皿借用的相關協助。

三、研究情境

個人目前任職於高雄餐旅大學餐飲管理系,學校位於高雄市小港 區,創立於民國八十四年是全國第一所餐旅專業學校,學校的教育宗

旨是培養用心服務、精進創新的優質餐旅專業人才,課程融合理論與 實務,學生來自臺灣各地,平日師生互動良好。研究對象是以本校餐 飲管理系四技四年級的四十六位學生,作為「宴會管理」課程進行PBL 的教學實施對象,教學場所主要以校內第二實習大樓七樓的實習餐廳 與實習廚房為主,實習餐廳的場地設計是以餐飲業界的宴會廳模式規 畫,所有桌椅皆可移動與堆疊並附有電腦、投影機、網路與視聽設備,

各種營運器皿以及廚房烹調設備齊全並配有專門人員管理,可以提供 學生餐廳營運與主題宴會實務教學活動的學習。

「宴會管理」為兩個學分的課程,學校課表安排的上課時間是每 週二下午一、二節,但是因為教學需求,實際上課的時間會有彈性的 調整,除了上課討論報告之外,每位同學必需要規劃額外的時間討 論,主題晚宴活動成果展也將會規劃在假日以方便邀請嘉賓參與。每 次上課主要以六張8人座大型圓桌安排,教室前方架有一座攝影機,

以紀錄研究者教學狀況,事前準備、準時參與、負責與尊重他人等等 教學要求與教室規範也會在第一週上課時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