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餐旅課程與教學

近年來餐旅產業在規模性以及複雜性不斷地經歷變化,工作環境 的變化、競爭的增加、顧客需求的多元以及員工期望的改變,強烈地 衝擊餐旅教育,隨著餐旅產業持續的發展,餐旅課程設計的利害關係 人(例如:學者、校友、學生及產業人士)對於現有課程可能產生的 問題與改變,增加更高的注意力(Breiter & Clements, 1996),餐旅教 育課程內容要能夠滿足產業的需求,能夠反應餐旅業界對人力市場專 業技術工作的要求,因此持續探討與回顧餐旅教育的課程設計以及調 整教學目標、課程規劃與過程並充實教學品質與內容,才能提供高品 質的人力,解決餐旅產業面臨的員工招募與員工保留的人力資源巖峻 議題(Levefer & Withiam, 1998)。相較於其它學術領域,餐旅學術的 領域相對是比較年輕的(Nelson & Dobson, 2001; Smith & Cooper, 2000),發展符合餐旅產業需求的課程設計,一直是餐旅教育學者著 重的方向,本研究主要以餐飲實務課程教學為實踐的目標,透過探討 餐旅教育的課程設計可以了解餐飲實務課程設計的宗旨與本質,而課 程設計的本質會影響教師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進而影響學生學習品質 與成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清楚整體課程設計的過程。

一、餐旅課程設計模式與取向

課 程 的 設 計 、 發 展 及 傳 達 是 教 育 事 業 最 核 心 的 地 方 , 課 程

Curriculum 一詞最早源自於拉丁文「Currere」,原意是指運動員的跑 道(a running track for athletes),這個詞源是經過許多演變而成

(Hegarty, 2004)。Eggleston(1977)提到,課程與知識的呈現有關的,

課程涉入工具性與明確性的學習經驗模式,課程的設計是能夠讓教育 機構中的學生去參與,課程是為了追求教育的一個正式的安排;

Toombs(1993)認為課程是根據學者與教職員的專門知識以及社會 期望與學生需求的脈絡,透過協調商議的一個有目的意圖的學習設 計,課程發展受到許多不同的因素影響,包括:機構與系所組織文化、

學 術 領 域 文 化 、 教 職 員 的 背 景 與 教 育 信 仰 ( Briggs, Stark, &

Rowland-Poplawski, 2003; Chen & Groves, 1999; Ritche, 1995; Stark, Lowther, Sharp, & Arnold, 1997),許多學者對於課程的理論有不同的 看法與評論而影響了它的發展。

(一)直線式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是指課程工作者為了達成課程目 標,所進行的課程選擇與實施的所有過程或活動,其中包含目標、內 容、活動與評鑑四要素(Pratt, 1980)。Tyler(1949)是第一個在課程 設計上使用科學本質決策取向的人,他的思想影響許多在不同類型教 育機構中進行課程設計的學者(如圖 2-1)。

圖 2-1 Tyler’s Model

資料來源: “Educating the educators in tourism: A manua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education.”by C. Cooper, R. Shepherd, & J. Westlake, 1996, Guildford: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urrey, p.63.

Tyler 模式的理論主要有四個概念:1.宗旨與目標:學校追尋要達 到的教育目標是甚麼?2.學習經驗:學校能夠提供甚麼教育的體驗達

宗旨/目標 學習經驗 組織 評估

到這些目的?3.組織:這些教育的體驗如何能夠有效地組織執行?4.

評估:我們如何能夠確定這些目標是否達成?Tyler 模式反映出課程 設計直線式的取向,成為其他學者在研究課程設計議題上的起點,而 模式中的元素在後續不同學者的觀點中替換、調整與延伸,Kerr

(1968)將學習經驗元素之前加入知識(knowledge)而取消組織元 素,Hirst(1978)則將內容(content)取代學習經驗元素以及方法

(method)取代組織元素。

直線式課程設計中的概念與元素之間彼此先後是可以調整的,顯 示彼此之間是有互動的,可以了解學生的起點修正教學的目標,這樣 的模式過程簡單直接了當地清楚說明獲得許多學者使用,然而 Bligh

(1975)並不認同這樣的模式,他認為 Tyler 與 Hirst 所建議的直線式 課程設計方式中排列與過程相關的元素是不適當的,Bligh 批判這種 元素之間單一路線的關係,因為任何一個元素的決定都將會影響所有 其它元素,因此他認為課程設計應該可以合理地決定從任何一個元素 開始(Cooper, Shepherd, & Westlake, 1996)。

(二)多元式的課程設計

Eraut(1975)等延伸 Bligh 的觀點,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所有涉 入的元素之間都存在一個強烈的相互關聯性,Eraut 相信不同的元素 是相互連結的,每一個元素的決定都應該要反映主要的宗旨目標,當 教師決定教學方法,學習與溝通方法以及教材內容資料都會影響評量 的形式(如圖 2-2)。Rowntree(1982)發展出更為複雜的模式,他將 所有元素順序性並將回饋合併納入,他在模式外圍加上限制章顯說明 所有與課程設計有關的決定都必須在機構中整體脈絡之下進行。

圖 2-2 Eraut’s Model

資料來源: “Educating the educators in tourism: A manua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education.”by C. Cooper, R. Shepherd, & J. Westlake, 1996, Guildford: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urrey, p.65.

(三)整合式的課程設計

Manwaring 與 Elton(1984)統整之前許多學者的觀點提出課程 設計的相關模式,這個模式在當時推出後立刻受到普遍良好的認可與 接受,主要是因為它有效地結合前面這些學者已經提出的取向。在這 個模式中他們確認限制(constraints)可能會在課程設計的過程出現 操弄運作與干涉,他們將限制分為四個部分:資源(resources)、成 本(costs)、態度(attitudes)、政策(politics),餐旅課程會受到部門 其他教育成員的影響而改變態度,資源限制更會控制影響課程設計的 過程。Manwaring 與 Elton 的模式同時也強調評估與評量,除了決定 評量學生課程學習的相關考試之外,針對課程本身建立一個評估過程 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確保預設的課程宗旨與目標是被實現的以

宗旨

目標與 結果

學習 科目

教學與學習以及 溝通方法 課程 策略

評估模式

及整體運作是警慎地被監控。

Cooper、Shepherd 與 Westlake (1996)提到一般認知的簡單課 程設計模式(A Simple Model)為例說明餐旅教育課程的規劃,這是 一個循環型態的模式,將不同的課程元素一起安置形成一個全面整合 的取向,它是以學習者(learner)為中心,透過課程的基本概念

(principles)、設計(design)、執行(implementation)與評估(evaluation)

等元素進行全面整合,並從自己的學校、系所的觀點確認影響課程設 計結果正、反面的限制(constraints)與機會(opportunities),提出一 個可以與他校不同的課程。課程發展的內部資源以及外部干涉都應該 考量各種關於經濟、政策、社會和文化等正面或負面因素,從學校機 構內部的層面而言,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教職員、學生、教學場所等 資源可能會影響課程的發展,從外部的層面而言,政府證照或業界實 務訓練實習的涉入在課程的規劃,許多無可避免的主導性會造成限制

(如圖 2-3)。

圖 2-3 A Simple Model

資料來源: “Educating the educators in tourism: A manua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Education .”by C. Cooper, R. Shepherd, & J. Westlake, 1996, Guildford: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urrey, p.62.

(四)內容與過程綜合式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的模式經過過去數十年學者們進一步的爭論探討,這些 模式的方向以及背後不同的哲學思考取向,呈現兩種區別主導課程設 計思維的結論(Miel,1971),分別為內容取向(content approach)以 及過程取向(process approach)(表 2-1)。內容取向是傳統以教師導 向的課程,由教師決定課程教學宗旨與目標、教學的內容與順序、評 量與傳遞的型態,這個取向是由教學目標的形成而驅動,這樣的取向 會限制學生學習的思考與貢獻發展,教師精確的區分教學目標也會有 困難,而逐漸受到學者的質疑(Cooper, Shepherd, & Westlake, 1996),

而另一個替代的選擇就是過程取向(Goodman,1971; Skager & Dave, 1977)。過程取向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聚焦在課程學習的歷程而

如:家庭、工作、休閒等等)、過去學生的教育與經驗以及未來的需 求(Smith & Copper, 2000)。

表 2-1 課程發展取向

從內容取向 到過程取向

內容基礎取向與價值 過程基礎取向

學習科目很重要 經驗與學習很重要

強調完美性 強調成長的歷程

口述與規定的學習 自我規畫與導向的學習 學期課堂的時間表 自我導向與計劃的時間表

大量集體教學 發展個體化課程

科目內容與技巧 行為與態度發展的成長

記憶式的測驗方式 發展性的評量方式

長線性科目主題的課程組織 為達到有效學習環境的課程組織 以教師為主體導向 以學生為主體導向

資料來源: “Competitive approaches to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curriculum design”by G. Smith, & C. Cooper, 2000,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9(1), p.90-95.

現今大部分課程設計是根據課程的本質以內容與過程兩種取向 混合的形式發展,因為過程取向最主要的一個優勢就是它協助發展一 個學習者參與實際學習的理解環境,並將這樣的知識回饋在課程的發 展與設計之中,以確認學生需求能夠被符合,因此可以看到內容取向 逐漸朝向過程取向移動的趨勢(Cooper, Shepherd, & Westlake, 1996)。

在過程取向的課程設計中,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水平的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與垂直的連結(vertical articulation)

在課程整合中不斷地被討論與應用。水平整合是全面考量關於學習者 在學習發生時所有會影響學習的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學生的家庭 生活、在地社區、工作經驗社交經驗以及寬廣的社會,簡單而言,在 學生生活中會影響學生表現、態度以及能力的教育脈絡中任何的因 素,水平整合是將所有教育角色的社會單位所產生的作用連結,因此 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將家庭與社區、文化活動與大眾媒體的整合列入考 慮。水平整合同時也要考慮學科知識、課程主題與課外活動彼此之間

的互動關係,以及學習者本身不同的種族、個體、智能、宗教與社會 特質。垂直的連結是指共同協調不同層級的教育,畫出學生過去與之 前受到正式課程教育的學校體驗,垂直的連結是考量關於時間性的學

的互動關係,以及學習者本身不同的種族、個體、智能、宗教與社會 特質。垂直的連結是指共同協調不同層級的教育,畫出學生過去與之 前受到正式課程教育的學校體驗,垂直的連結是考量關於時間性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