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設計

本 研 究 設 計 採 不 等 組 的 前 後 測 「 準 實 驗 研 究 法 」

(quasi-experimentalresearch),實驗組進行「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 案」,控制組則進行「一般教學」,未進行「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

研究設計如表3-1。

表3-1 實驗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 O3

控制組 O2 O4

以下將表3-1 各符號所代表之意義,分述如下:

O1、O2:分別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前測成績。

O3、O4:分別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後測成績。

X:表示實驗組接受「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之實驗處理。

以下再針對本研究相關的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本研究中的自變項為「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實驗組學生接受「國 小社會領域心智繪圖教學方案」之教學,對照組學生則接受原普通班社會領域之 教學,無實驗處理。

二、依變項

本研究的依變項包括:「陶倫斯創造性思考測驗圖形版乙式」後測分數、「新 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後測分數、「期末社會領域成就測驗」。

(一)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性思考測驗後測分數:包括「流暢」、「開放」、

「獨創」、「精密」、和「標題」五項成績,分數越高代表創造力越高。

(二)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包括「界定原因」、「解決方法」、

「預防問題」、「有效性」、「總量表」五項成績,分數越高代表問題解 決能力越高。

(三)社會領域學業成就後測分數:實驗組學生在期末社會領域成就測驗,實驗 組與對照組均在同時間、同學校進行同樣試題之評量。

三、共變項

本研究為減少實驗的誤差,以學生在依變項之「前測」分數為共變項,進行 共變數分析。

(一)陶倫斯創造性思考活動圖形版甲式的「流暢」、「開放」、「獨創」、「精 密」、和「標題」五項成績的前測分數。

(二)新編問題解決能力量表:包括「界定原因」、「解決方法」、「預防問題」、

「有效性」、「總量表」五項成績的前測分數,

(三)九十七學年第一學期期中社會領域成就測驗成績。

四、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主要在控制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項,本研究的控制變項主要 包括教學者、教學內容、教學時間、評量工具。

(一)教學者:

二位教學者的教學背景都是女生,擔任控制組的老師其教學年資是八年,

學歷是大學畢業後,進修花蓮師範學院師資班;而實驗組的教師其教學年 資是六年,學歷是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畢業,目前在研究所進修。

(二)教學內容:

實驗組所有的教學活動皆由研究者一人擔任並實施「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 教學方案」,而控制組所有的教學活動皆由同學年的一位教師擔任並實施 且按照學校所發下的「一般指引教學」,二班的教學內容是一樣的,只是 所運用的教學策略及教學的前後順序不同。每次教學前後,研究者固定與 擔任控制組教師進行教學討論,以確認為依照教學指引進行教學

(三)教學時間:

實驗組與控制組皆是每週三節課,每節課為40 分鐘,各班都上滿二十一 節課。

(四)評量工具:

所有測驗及評量皆由研究者本人親自進行施測。其中以前測成績為統計的 控制變項,以前測成績為共變量,以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