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為瞭解參與本研究的三位自閉症學生在經過 PECS 訓練後的學習成 效,本研究採單一受試(single 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之「跨受試 多探試設計」(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subjects),因為當某種介入 不適用在一群研究參與者,僅適用於個別或少數參與者時,或研究參與 者異質性相當高時,單一個案研究便是很好的選擇(Richards, Taylor, Ramasamy, & Richards, 1999)。

Tawney與Gast(1994)指出單一受試研究設計乃是行為-分析傳統 中整體的一部分,係針對研究對象的個別需求,所擬定改變其行為的研 究策略。透過正確的選擇與運用實驗設計,才可望確定介入處理與行為 改變之間的功能性關係。功能性關係意指在實際驗證下,教師、實驗者,

以及治療師深信行為的改變係由於介入的結果,而非其他任何可能的原 因(杜正治譯,1994)。

由於參加本研究PECS課程訓練之自閉症學生的異質性高,不適合採 團體訓練方式,因此以一對一的方式來進行訓練,PECS本身之執行也為 一對一的訓練方式,加上單一受試研究適合用於小樣本或人數為單一個 別的設計,因此適合作為本研究的設計基礎,有助於瞭解個別研究對象 接受個別實驗教學介入的成效。除了兼顧實驗高度內在效度的特徵,還 可藉由實驗複製提升研究程序的外在效度(杜正治,2006;Kazdin, 1989)。

單一受試的專家們(如Cuvo, 1979;Horner & Baer, 1978;Murphey &

Bryan, 1980)指出,多探試設計是多基線設計的變形。多探試設計和多

基線設計類似之處,在於有系統而依序地將自變項一次介紹給一種行為

(或條件、參與者);與多基線不同之處在於,並非持續不斷地蒐集行為 資料,而是進行探試,這些探試可能分散於不同階段中進行(杜正治譯,

1994;Richards et al., 1999)。

由於多探試設計具有下列優點:(1)間斷性探試能有效取代基線資 料的持續蒐集,避免研究參與者在冗長的基線評量中表現不當行為,減 少研究者投注大量時間和精力於評量資料的蒐集;(2)它可以追蹤探測 介入方案的維持和類化效果(杜正治譯,1994;Richards et al., 1999);(3)

多探試設計特別適用於「尚未具備和系列相關之技能」的介入,因為當 研究參與者沒有學習和表現的機會時,重覆評量徒具形式,而且還會造 成研究參與者的厭煩和挫折,因此,採取間斷探測是最好的選擇(Cooper, Heron, & Herard, 2007)。

因此,本研究採用跨受試多探試設計,選擇三個不同的溝通對象進 行 PECS 訓練,在每一階段訓練結束後,觀察受試在同一目標行為的表 現情形。起初,研究者在基線情境中評量每一位研究對象所表現目標行 為的頻率(或持續時間),直到每一位研究對象呈現穩定的趨向與水準。

接著,對每一位研究對象實施介入,同時對其他研究對象持續地進行基 線觀察。繼續依序而有系統地實施自變項,直到所有研究對象皆引進相 同的介入(杜正治譯,1994)。本研究之跨受試多探試設計如下圖(見圖 3-1)。

圖 3-1 研究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