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綜合討論

在本研究中,由圖4-1所示,三名研究對象在基線期,未介入訓練前,

完全沒有主動拿取圖卡進行溝通的行為,經過圖卡兌換溝通系統第一至 第四個階段的訓練後,各階段效果皆很顯著,均出現各訓練階段的目標 行為,並能完全達到設定之目標行為通過率。從目視分析結果發現,階 段內趨向走勢多呈現穩定上升趨勢,水準穩定性也多為變動,水準變化 多為正值。且以C統計考驗基線期和訓練處理期相鄰兩階段間的資料,Z 值皆達到統記上.01的顯著差異水準,顯示三名研究對象均達良好的訓練 效果,能學會使用圖卡主動表達需求。此階段訓練結果,支持先前的研 究(如陳麗華,2006;羅汀琳,2005;Lund & Troha, 2008)結果,證實 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對自閉症學生學習主動溝通行為具有明顯的學 習效果。

在訓練階段一,研究對象需經由圖卡向溝通者兌換增強物,學習兌 換是重要的關鍵。研究對象甲未經PECS訓練前,會伸手想要直接拿走增 強物,拉扯提示者的頭髮,或是抓捏溝通者的手臂,但卻不會將圖卡交 給溝通者以取得增強物;經過一次訓練後,研究對象甲會觀察提示者的 表情,在提示者給予部分肢體協助後,完成圖卡兌換的動作,經過多次 的訓練,可獨立主動完成。但在更換增強物時,則花費較長的引誘時間,

研究對象甲才拿起圖卡換取增強物。

研究對象乙在基線期時,呈現呆坐在椅子上的情形,即使溝通者在 其眼前不停晃動增強物,研究對象乙仍無進一步反應。不過進入訓練處 理期,利用圖卡成功獲取增強物後,便有效改善其學習動機,降低逃避 的行為。研究對象丙在未經介入前,會自動拿起圖卡翻看,拿在手上不 停翻轉,但不知圖卡可作為溝通的一項媒介;經介入訓練後,能夠在提 示者部分肢體協助下,完成圖卡和增強物的互換行為,幾次得到增強後,

可在未經協助下,自行達成本階段之目標行為。

從基線期進入訓練處理期階段一後,由於三名研究對象障礙程度較

重,且認知能力較差,需要多次練習,慢慢從訓練中瞭解圖卡的用途,

並且透過每次的增強,刺激下一次表現圖卡兌換的意願。反之,林欣怡、

楊宗仁(2002),董愉斐(2005)和羅汀琳(2005)的研究結果則發現,

能力較好的自閉症學生對於此階段的學習成果表現最穩定,原因可能是 圖卡兌換的動作對其較容易。

在訓練階段二,逐步增加研究對象與溝通簿的距離,學生必須離開 座位,從溝通簿撕下圖卡,走向溝通者換得增強物,此階段的目標行為 和學生的溝通意願密切相關。研究對象丙出現反抗離開座位的行為,即 使提示者給予大量肢體協助,研究對象丙仍坐在位置上,所以一開始放 置溝通簿的距離不宜太遠,從伸手可拿的距離,接著改變為挪動身體可 拿到的距離,最後再拉長至必須起身離開座位的距離,以增強其成就感。

另外,自閉症學生具有視覺學習優勢,溝通者可選擇在其慣用手之側,

且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位置擺放溝通簿,讓學生能夠依循環境線索取得 圖卡。然而,在此階段實際訓練中,如姜雅玲(2011)所指出,可能是 自閉症學生偏窄視覺所造成的過度選擇,研究對象甲拿到圖卡會直接回 到座位,並將圖卡交給提示者,忘記與溝通者兌換增強物的動作;研究 對象丙則是取下圖卡後,經常將圖卡遞給其身旁的提示者,此時需要提 示者引導學生,把圖卡確實放在溝通者手中。

在訓練階段三,研究對象需區分增強物的圖卡,增加對不同增強物 圖卡的認識。當溝通者選擇研究對象不喜愛的物品時,必須確認其不會 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傷害,但保證是學生非常討厭的物品;如此一來,可 加強辨別之效果。由於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甲具備簡單的辨別能力,所以 在此階段尚未接受訓練,即呈現100%之表現水準;但研究對象乙、丙,

對於實體物品和圖卡配對的能力尚顯不足,分別花費五、六個節次,才 達成本研究設定之目標行為通過率。主要是因為兩位學生在選擇兩張喜 愛的圖卡時,經常發生錯誤的情形,溝通者必須給予「錯誤糾正」,讓其 辨識與增強物對應的正確圖卡。儘管如此,三位研究對象對於本階段可 自己選擇增強物,感到非常開心,每一次成功使用圖卡得到增強物,皆

露出喜悅的表情。

在訓練階段四,研究對象將「我要」及增強物的圖卡,正確排列在 句帶後,撕下句帶並跟著溝通者一同指著圖卡唸讀一次,即可換取喜愛 的增強物,此階段強調句子表達能力的學習。三名研究對象剛開始進入 此階段時,不具有句子的概念,會直接把「我要」或增強物的圖卡交給 溝通者,即使要求其貼在句帶上,卻交錯擺放「我要」和增強物圖卡的 位置;此語序錯誤的情形,推測是學生並不清楚「我要」的意義,或是 對於句型結構的理解能力尚顯不足。例如:宋慧敏與孫淑柔(2003),鄧 育欣(2007)和周信鍾(2008)的研究結果。另外,可能與自閉症學生 在溝通上存在著語法的問題有關(王大延、曹純瓊,1998),需要加強其 連結「我要」和物品圖卡之間的關係。

綜合上述討論得知,本研究之圖卡兌換溝通系統前四個階段的訓練 結果,每一個階段目標行為的通過率,皆受到不同研究對象本身的自閉 症特質、障礙程度及認知能力所影響。但由於該套系統複雜度低,學生 不需具備複雜技能即能理解,加上各階段目標都是下一階段目標的基 礎,有效降低研究對象產生挫折感,因此,經過訓練後,每位研究對象 皆順利達到90~100%通過率。

此外,進入到PECS的訓練處理期,本研究隨機運用三位研究對象所 喜愛的增強物,可以從訓練節次看出不同研究對象在相同的訓練階段所 產生的時間差異。經過33週的訓練處理期,研究對象甲已完成圖卡兌換 溝通系統訓練的前四個階段;而研究對象乙和丙在一樣的訓練時間內,

則只進行到圖卡兌換溝通系統訓練的前三個階段(如圖4-1)。三名研究 對象達成訓練處理期所花費的時間,彼此之間的落差達11節次,究其原 因主要是因為三位研究對象雖都是重度自閉症,但認知程度仍有很大個 別差異,影響到其個別的學習速度。例如:當研究對象甲已學會辨認,

研究對象乙和丙則僅能描寫簡單文字。Frost與Bondy(1994)、Mirenda 與Erickson(2000)在其研究過程中出現同樣狀況。

再者,依本研究設定研究者即為溝通者,但研究對象對於研究者而

言是陌生的,為使訓練過程中能有效掌握學習效果,在訓練處理前,研 究者先向其主要照顧者和學校老師瞭解研究對象的學習特性和情緒,並 與研究對象建立良好關係,降低其對於研究者不熟悉所出現的適應問題。

在圖卡兌換溝通系統的訓練中,提示者的角色在於降低研究對象的 錯誤反應,提升其學習模仿的效果。但在本研究訓練的過程中,研究對 象經常對其產生過度依賴感,在表現溝通行為時,會拉著提示者請求協 助,或是觀察提示者的表情。依據Bondy與Frost(2002)「PECS訓練手冊」

之理論,強調應避免口語提示分散學生注意力及焦點,儘可能根據自然 的情境作為引導之線索,並逐步縮小協助的程度,刺激其獨立完成各階 段主動性溝通行為的能力。

除此之外,根據研究者訓練過程的觀察,研究對象甲和乙之具體口 語溝通行為有所進步,研究對象甲與乙原本皆不具口語能力,但在訓練 階段四介入後,研究對象甲能藉由溝通者的引導,指著或看著圖卡,嘴 巴跟著發出模糊的語音。另外,研究對象乙學習PECS後,能配合圖卡主 動說出「我要」,以表達自己最想要的物品,可見學習PECS確實促使兩 位研究對象的口語能力獲得成長。這項發現與一些研究(如Anderson &

Moore, 2007;Bondy & Frost, 1995;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Schwartz et al., 1998)的結果相印證,在自然情境下,自閉症學生習得PECS後,

可增進其口語能力的表現。

然而受限於研究對象本身的語言及認知能力低下,無法表達大部分 所需之物的名稱,研究者認為,可對逐漸發展口語或具有仿說能力的學 生,安排其他向度之訓練課程,如語言治療或相關認知課程,加強其對 常見物品的命名及分辨,並改善口語清晰度,以增進與他人溝通的品質。

同時,在本研究中亦發現,研究對象甲非常熱愛運用圖卡兌換與溝 通者表達需求,每次完成動作時,臉上總是出現開心的笑容。只有在不 同階段轉換時,隨著困難度的提升,一開始會因學習新事物而稍微感到 挫折,出現直接抓取增強物的行為;經訓練後,學習速度快,不適當行 為立即減少。此發現與國內外學者(如陳麗華,2006;Bondy & Battaglini,

1992;Charlop-Christy et al., 2002)的研究結果相似,顯示實施圖卡兌換 溝通系統,可使自閉症學生問題行為出現次數隨之下降。

研究對象乙情緒雖然平穩,但不喜歡上課的氣氛,對任何學習皆不 感興趣,剛開始會有逃跑、尿褲子、打瞌睡的行為。而多次成功使用圖 卡換取增強物,得到溝通者的回應後,不僅降低其對於訓練的排斥感,

也強化其主動溝通的學習動機。將此結果對照Ganz等人(2008)之研究 得知,自閉症學生達成圖卡交換取得具體增強物後,擴增許多成功的經

也強化其主動溝通的學習動機。將此結果對照Ganz等人(2008)之研究 得知,自閉症學生達成圖卡交換取得具體增強物後,擴增許多成功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