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欲窺探學習障礙者在學習歷程和職涯發展的過程中,對自 身學習障礙的覺知、因學習障礙所引起困難的覺察,以及種種因應困 難的方式。相較於較大規模的量化研究,研究者更偏好以質性研究的 方式來獲得對研究問題的理解。如同文獻探討中所發現的,學習障礙 者間的個別差異很大,不同的量化研究會因為許多因素造成分歧的結 果;若以歷程的了解、分析和因素的探討,或更能深刻覺察學習障礙 者獨特的發展狀態,並從中掌握更確切的正向影響因素。

研究者擔任國中資源班教師多年,具有能學習障礙者建立關係,

及了解其特質和需求的基礎。然而相對的,研究者對於學習障礙者的 了解也多由教師的角度為出發點,與學習障礙者的互動多為師生關係,

對學習障礙者的關注,亦限於其學習困難特質的發掘及在教學歷程中 的引導。透過自身教學經驗的回顧,及在文獻探討中所得的對學習障 礙者更全面的認識,研究者反思到自己對於學習障礙者所遭遇的困難

不僅是難以感同身受的之外,更缺乏了解學習障礙者個人生涯歷程的 看待觀點。基於研究者的背景,及欲了解學習障礙者在學校和職場上 的困難與因應歷程,欲發現學習障礙者對於學習障礙作何體認的研究 目的,以深度訪談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恰能達成研究者的預期目標。

質性研究的訪談具有研究者與受訪者雙方平等交流,以探究研究 議題的現象或行動意義的特色(潘淑滿,2003),而深度訪談以開放直 接的口語問題,引出故事和個案取向的敘事內容(黃惠雯、董琬芬、

梁文蓁、林兆衛,1999/2007);這種對等而開放直接的探問方式,能 更廣納受訪者的生活點滴,研究者的傾聽態度和與受訪者間的交流也 能更深究受訪者對於現象和行動所賦予的意義;因此本研究選擇以深 度訪談的方式,藉由訪談所提供的意義通路,進入學習障礙者所處的 脈絡,理解學習障礙者對於「學習障礙」所詮釋的主觀經驗。

本研究者參照由 Seidman(2006)所發展的結合生命史及現象學概 念化的深度訪談,其引自 Schuman(1986)所設計的現象學深度訪談架 構(李政賢,2006/2009)。為了鞏固探索經驗意義的訪談脈絡,此架構 採三階段式訪談(the three-interview series),第一階段為聚焦生命史 (focus life history)的訪談,請受訪者盡可能詳談截至目前為止,自己 與訪談主題有關的各種經驗;第二階段訪談聚焦於經驗的細節(the

details of experience),集中呈現受訪者在研究主題下,目前生活的具 體 細 節 ; 第 三 階 段 訪 談 則 著 重 反 思 經 驗 的 意 義 (reflection on the meaning),依前兩次訪談的脈絡背景作為反思基礎,把注意焦點放在 意義的建立上,請受訪者反思個人經驗的意義(李政賢,2006/2009)。

本研究對於學習障礙者從學校到職場的困難與因應歷程的探查,

便透過此三階段訪談的架構,邀請參與研究的受訪者針對「學習障礙」

這個主題,進行於目前的生命史中,聚焦於學校和職場上做種種關鍵 事件的回顧,除了要詳加了解受訪者的個人生活經驗外,更欲探查受 訪者對這些經驗賦予的意義。

基於每位受訪者對於問題本身的認知和個人生活經驗不同,本研 究採半結構式的訪談,以半開放式的方式來詢問問題,讓受訪者在較 少的限制下以較開放的態度來反思自己的經驗,研究者亦能以較開放 的態度來進行資料蒐集工作(潘淑滿,2003)。訪談大綱則按三階段式 訪談架構和文獻探討中發現的重要議題來編排,詳細內容在研究工具 一節中將進一步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