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分析與研究判準

壹、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主要的研究資料。研究者確認受 訪者的資格和參與研究的意願後,在時間與地點皆適宜於受訪者的條 件下進行訪談;訪談間並致力於維護受訪者的情緒安適,與受訪者建 立平等的關係,以積極傾聽的態度和開放式的探詢來了解每位受訪者 對與研究主題有關生命歷程的詮釋。

本研究原預期按 Schuman(1982)所設計的現象學深度訪談架構,

每位受訪者原本將接受三次問題聚焦及深度不同的訪談(李政賢,

2006/2009),然而實際訪談中,受訪者可能在初次訪談時所做的回應 便已涉及第三層次的回應,亦有可能受訪者在經驗的陳述之外,要進 行意義的反思是有困難的。在考量原設計的提綱具有完整的架構,能 對受訪者的歷程作不同層次的意義探查;而在實際口語應答中,必須 讓話題流暢延伸,受訪者的回應有限的部分,也須尊重受訪者對其個 人經驗探查的結果。因此本研究對於訪談資料的蒐集,便以囊括訪談 題綱的所有議題為目標,當資料蒐集已達到飽和,沒有新的資料出現,

所蒐集的資料並已足以進行資料分析時,即停止對該位受訪者的訪談,

因此便呈現受訪者參與訪談的次數與時數不盡相同的結果。

本研究逐次的訪談皆全程錄音以取得受訪者口語述說的紀錄,於 訪談完成後反覆聆聽以做為下一次訪談的重要參照。並將錄音檔案謄 打為逐字稿,謄打完成加以校對,補註聲音或表情等非口語訊息,並 刪除不必要的贅詞。依此程序所得的訪談資料成為資料分析的主要來 源,研究者在訪談後撰寫的訪談札記,亦作為資料分析的重要參考。

貳、資料整理

完成資料的蒐集後,研究者將訪談資料按受訪者(以英文字母作 代碼)、訪談次序(以阿拉伯數字 1~3 作代碼)、談話段落序號(以阿拉 伯數字 001~999 作代碼)將訪談資料加以編碼,以利後續的資料分析。

參、資料分析

深度訪談研究涉及的主要活動包括:說故事、聽故事、編寫故事、

分析故事的主題連結和分享故事(李政賢,2006/2009)。本研究資料的 呈現,即透過人物敘事寫真(narrative profile)的故事文本,展示受訪者 與學習障礙有關的生命故事,再以主題連結(thematic connection)的形 式分析受訪者與學習障礙有關的重要主題 。

一、 人物敘事寫真

人物敘事寫真是將訪談內容轉化成為受訪者的故事,其撰寫過程 即進入初步的資料分析,撰寫方式是藉由訪談錄音檔的反覆傾聽,再 按照受訪者的口吻和表達內容將重要的段落主題組織出。這樣的故事 以受訪者的語言表達方式為基礎,試圖勾勒受訪者生命經驗的原貌,

並呈現受訪者生命經驗中所展示的獨特意義與價值。

二、主題連結

主題連結是將研究資料分類,歸結出每位受訪者歷程中重要的主 題,再將各受訪者的主題加以連結,以歸結出研究發現的過程。而各 個主題形成的方式,一則為了緊扣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在學校的困 難與因應、職場上的困難與因應,以及對於學習障礙的看待,作為分 析各個受訪者歷程統合的架構;一則是在受訪者個人獨特的歷程加以 發掘,將研究者對受訪者歷程中所體認到特別突出的重要主題加以呈 現。研究者透過統合架構的建構及個人獨特經驗補註的方式來組成所 分析的資料,期能提供能確實回應研究問題,並不失個人歷程中獨特 風貌的研究結果。

肆、 研究判準

研究者同意 Riessman(1993)所提出的,研究者的分析詮釋是否值 得信賴(truthworthiness)是敘事評價的標準。值得信賴的向度包括:具

有說服力(persuasiveness)、一致性(correspondence)、連貫性(coherence)、

實用性(pragmatic use)。本研究即以「值得信賴」為目標,期能提供 符合上述標準的研究內涵。

在具有說服力的部分,受訪者皆為特教一線工作者所引介,其皆 能確認其所引介受訪者的學習障礙資格。受訪者於訪談中所陳述的就 業經驗亦能符合收案標準。透過訪談提綱的談話引導及資料分析過程 所得的研究結果,能如實的呈現各位受訪者於學校和職場的遭遇、因 應困難的歷程,及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本研究的資料分析並徵得曾修 習過質性研究課程,以及曾撰寫過質性研究的同儕加以檢驗,能取得 同儕對於資料分析品質的保證。

在一致性的部分,本研究與每位受訪者洽接的次數除了正式訪談 之外,還包括訪談前的說明和訪談完成後的資料檢驗,總共達三到五 次,數次會談經驗中,能讓研究者和受訪者建立更實質的關係,檢視 逐次訪談的結果也能發現訪談是否包含偏離常情的特殊狀況,並可檢 核受訪者前後說辭的內部一致性(李政賢,2006/2009)。例如為參與本 研究的第四位主角小芬進行逐次的訪談時,確實發現她有說詞前後不 太一致的狀況,因此研究者對小芬進行分析時,在其經驗的部分便因 持保留態度而減少著墨;更著重對小芬所展現特質的陳述。

再者研究者為每位受訪者所撰寫的敘事文本皆經過每位受訪者 的檢驗,受訪者皆給予正向回饋,其對於研究者所撰寫的內容與自身 經驗相符的評定並皆達 80%以上(一位受訪者給予 80%的評定,四位 受訪者給予 90%的評定)。此外在完成每位受訪者的分析後,研究者 將敘事文本及分析結果送交引介受訪者的師長進行檢驗,經其檢驗後,

能保證研究者為五位受訪者進行的描述分析客觀並符合事實。

在連貫性的部分,三階段訪談的設計能容許受訪者及研究者有反 芻前一次訪談的內容的時間,能利維持每次訪談間的連結。此外本研 究對於受訪者的了解囊括從學校到職場遭遇及因應困難歷程的探討,

非僅其對於學習障礙議題片面的觀點。對於資料的詮釋,除了合乎理 性的分析與歸納之外,研究者更傾向於讓受訪者的歷程能清晰的呈現、

如實地被認識。

研究者基於為學習障礙者所提供的教學工作省察為背景著手進 行研究工作,所探討的是很實際卻並不一定能被教育現場及提供相關 支持的人員所深入了解的議題;因此具有實用性的意義發掘,一直是 研究者亟欲達成的目標。而據研究者從事研究的動機、研究的設計及 實際執行過程,以及最後所歸結出的結論,確能提供具有實用意義的 研究結果,以作為學習障礙研究及實務領域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