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受限於實際狀況故有部分研究限制,提供作為未來相關研 究之參考。

壹、 因各縣市規範不同,故無法推論至全國

因各縣市對於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之專兼任設置方式、提供 服務方式、申請期程、規定之服務內容等規範大不相同,故本研究 之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全國,本研究結果僅可呈現臺北市特殊教育 相關專業人員運作之現況。

貳、 缺少任職於特教資源中心之專任治療師及任職於特殊教育學校 之專任治療師之比較

因研究者於預試階段即請任職於特教資源中心之專任治療師協 助進行問卷編制,故缺少兩者間之服務現況及困擾之比較。

參、 本研究為自陳量表,故需衡量研究對象填答之客觀性

因研究者主要透過特教資源中心提供資料,整理出研究對象名 單,部分問卷發放亦安排於特教資源中心簽約會議中進行,故需衡 量研究對象填答時是否加入其他考量因素,影響填答之客觀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王千維(2010):台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參與跨專業團隊合作運 作現況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彰化縣。

王天苗(主編)(2003):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臺北:教育 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王武義(2005):高雄市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服務現況及其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雅瑜、李淑貞、孫世恆、王慧儀、白偉男、林素華、…、戴似芳(2001):

台灣地區物理治療專業對身心障礙學生服務現況調查,物理治療,

26(4),277-289。

任宜君(2012):專業治療師與教師在幼兒園融合教育巡迴服務經驗之研 究(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 北。

朱尹安(2011):臺北市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服務模式初探。特殊教育 季刊,120,45-52。

朱璧瑞(2004):高雄縣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服務現況(未出版)。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江煒堃(2002):特殊教育專業團隊運作現況及需求之研究(未出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2010):中華民國九十九 年七月十五日教育部臺參自第 0990112933C 號令修正發布。

呂一慈(2006):特殊學校實施跨專業團隊服務成效之個案研究:以一個 重度多重障礙學生為例。身心障礙研究季刊,4(2),83-96。

李小梅(2008):高雄縣國小特教班教師參與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調查研究

(未出版)。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東縣。

李佩珊(2007):臺中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身心障礙專業團隊服務意見及 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臺中。

李偉強(2011):專業團隊對學校身心障礙學生服務及模式之探討—以桃 園縣為例—(未出版)。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李靜宜(2012):臺中市教師及不同專業團隊人員對提供國小特殊教育專 業團隊服務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臺中。

吳芳瑜(2015):美國與台灣的學校系統專業團隊治療人員在進用條件及 方式,職前準備,繼續教育之比較—以物理及職能治療師為例。桃 竹區特殊教育,26,25-29。

吳亭芳、孟令夫(2000):相關專業團隊服務。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 育理論與實務(651-712 頁)。臺北:心理。

林佑真(2009):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專業團隊服務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林鋐宇、甘蜀美、陳瑄妮(2006):醫院治療師介入學校系統之現況與省 思。身心障礙研究季刊,4(2),97-118。

林寶貴(2013):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施孜姿(2004):台中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學生對專業團隊服務滿意度及 需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彰化縣。

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2015):中華民國一百零 四年七月三日教育部臺教學(四)字第 1040082923B 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法(2013):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教育部臺參字第 0990218743C 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3):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十二日教育部臺 教學(四)字第 1020097264B 號令修正發布。

特殊教育學校設立變更停辦合併及人員編制標準(2014):中華民國一百 零三年三月十二日教育部臺教授國部字第 1030012118B 號令修正 發布。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班班級及專責單位設置與人員進用辦法

(2014):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四月十日教育部臺教授國部字第 1030028847B 號令修正發布。

陳心慧(2012):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專業團隊服務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明聰、吳亭芳、王華沛(2013):新特殊教育法中「服務」用詞內涵之 探討。雲嘉特教期刊,17,6-13。

陳采緹、莊妙芬、黃志雄(2006):貫專業團隊模式介入重度障礙兒童個 別化教育計畫之成效。特殊教育學報,24,85-112。

陳俊辰(2008):宜蘭縣特殊教育專業團隊服務現況及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東縣。

陳榮華、毛連塭主持(1991):特殊教育研究從書第二輯之六:中華民國 八十年特殊教育訪問團報告書。臺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傅秀媚(2002):初任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實務。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 學。

曾美娟(2003):台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參與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調查研 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鈕文英(1998):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之制定研究。高 雄: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徐筱婷(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與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合作狀況之 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 化縣。

孫世恆、王天苗(2004):臺灣地區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實施現況及意 見調查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26,19-43。

楊俊威(2003):特殊學校專業團隊服務之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楊俊威、羅湘敏(2003):特殊學校專業團隊服務之調查研究。東台灣特 殊教育學報,5,73-96。

詹鳳君(2010):臺北縣國小階段特教教師對專業團隊語言治療服務現況 之探討(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廖華芳、劉淑玉、黃惠聲、林麗英、楊素端、李佳蕙、... 、吳淑芬(1998): 跨科際專業整合早期療育模式輔導教養院初步研究。中華民國物理 治療學會雜誌,23(1),12-24。

臺北市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到校服務督導計畫(2016):取自

http://163.21.204.99/manual/105/%E8%B3%87%E6%BA%90%E6%9C

%8D%E5%8B%99/03-%E8%87%BA%E5%8C%97%E5%B8%82105

%E5%AD%B8%E5%B9%B4%E5%BA%A6%E7%89%B9%E6%AE%

8A%E6%95%99%E8%82%B2%E7%9B%B8%E9%97%9C%E5%B0%

88%E6%A5%AD%E4%BA%BA%E5%93%A1%E5%88%B0%E6%A 0%A1%E6%9C%8D%E5%8B%99-%E7%9D%A3%E5%B0%8E%E8

%A8%88%E7%95%AB.pdf

臺北市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到校服務實施計畫(2016):中華民國一百 零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北市教特字第 10536460400 號函修正。

趙威宜(2006):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現況與需求之 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所碩士論文,臺北。

蔡昆瀛(2007):跨界與整合:特殊教育專業支援服務之反思。中華民國 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007,115-126。

張如杏(2007):台北縣特殊教育相關專業合作模式及運作方式之探討。

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9,93-107。

張翠娥、鈕文英(2007):跨專業服務融入早期療育課程實施歷程研究。

特殊教育學報,26,111-137。

蕭夙娟、王天苗(1998):國中小啟智班實施專業整合之意見調查研究。

特殊教育學刊,16,131-150。

賴明莉、顏倩霞(2006):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專業團隊運作之滿意度分 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4(1),18-31。

謝文文(2008):屏東縣學前特殊教育各專業團隊服務現況及困境之研究

(未出版)。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顏倩霞(2005):身心障礙專業團隊服務評鑑之初探。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3(4),216-228。

羅雪娥(2007):文山特殊教育學校專業團隊運作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羅鈞令、楊國德(1999):台北市學校體系職能治療服務模式之發展。職 能治療學會,17,67-80。

英文部份

Bock, S. J., & Borders, C. (2015). Roles of related professionals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J. P. Bakken, F. E. Obiakor, & A. F. Rotatori (Eds.),

Interdisplinary connections in special education (Vol. 30A, pp 119-129).

Advances in Special Education. Bingley, UK: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Fitzgerald, N., Ryan, P., & Fitzgerald, A. (2015). Team‐Based Approaches in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rish Parents' Experiences. Journal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12(3), 199-209.

Giangreco, M. F. (1995). Related services decision-making: A foundational component of effective education for student with disability.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Pediatrics, 15(2), 47-68.

Lowe, J. & Herranen, M. (1978). Conflict in teamwork: Understanding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3, 323.

Ong, F., & Boomer, D. (2012). 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in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2nd ed.). California, US: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owers, C. E. (2015). Training Graduate Clinicians to Implement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Goals in Their Treatment Sessions. Virginia, US: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Perry, D. F., Greer, M., Goldhammer, K., & Mackey-Andrews, S. D. (2001).

Fulfilling the promise of early intervention: Rates of delivered IFSP service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24(2), 90-102.

Snell, M. E. (2005). Teacher’s Guides to Inclusive Practices ollaborative

Team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Turnbull, H. R. (1993). Free appropriate public education: The law and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4th ed.) Denver, CO: Love Publishing Co.

Webster, L. K. (1987).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pringfield, MA: Merriam-Webster Inc.

Whitmire, K. A., & Eger, D. L. (2003). Issue brief on personnel preparation

and credentialing in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COPSSE DocumentNo. IB-5). Gainesville, FL: University of Florida, Center on Personnel Studies in Special Education.

Woodruff, G., & McGonigel, M. J. (1988). Early intervention team approaches: The transdisciplinary model. In J. B. Jordan, J. J.Gallagher, P. L. Hutinger, & M. B. Karnes (Eds.), Early child specialeducation:

Birth to 3 (pp. 163–181). Reston, VA: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Limited. doi:10.1108/s0270-40132015000030a005

附錄一 臺北市 105 學年度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到校服務實施計畫

經個 別化教育計畫會議決議接受服務者。

伍、 服務內容

由相關專業人員依學生特教需求,結合特教教師、特教生家長、個案導師、

相關人員等共同參與,提供統整性特教相關專業服務諮詢,包括個案評估、輔 具或訓練建議,協助擬定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指導學生家長或教師配合執行 訓練等。

陸、 服務地點: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場所。

柒、 申請時間及流程

一、轉介:學校老師發掘與瞭解學生需求後轉特教組。

二、初篩:由特教教師或巡迴輔導教師進行晤談評估。

三、申請時間

(一)第一學期:105 年 6 月 22 日至 7 月 8 日止。

(二)第二學期:105 年 12 月 22 日至 106 年 1 月 9 日止。

(第 1 學期已申請通過者不需 再提出申請)。

四、申復時間

(一)第一學期:105 年 8 月 24 日至 9 月 7 日止 (含學前及高中職教育階段之新生)。

(二)第二學期:106 年 2 月 6 日至 2 月 13 日止。

五、申請流程

(一)申請服務:於「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以下簡稱特教通報網)提 出專業團隊服務申請。

(一)申請服務:於「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以下簡稱特教通報網)提 出專業團隊服務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