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章節規劃

本研究是以我從小生長,一直到現在成為幼兒園中的一份子為田野進行的行 動研究,透過理論的爬梳以及問題的探討,希望喚醒幼教工作者對於自身存在感 的覺醒意識,並詴圖消弭幼兒園中的界線。

首先,研究者以園長的姪女同時也是幼兒園中教師的角色進入田野,這是本 研究的優勢也是劣勢。其次,木木幼兒園過去的紙本文字資料記錄並不詳實,幼 兒園的歷史重建必頇憑藉園長、創辦人與研究者的片段記憶,因此本研究對於木 木幼兒園的口述歷史必頇相當謹慎的考證,避免以偏蓋全。最後,研究者的角色 對幼教工作者而言,除了同時是幼兒園中的教師外,更是園長的姪女,在權力不 對等的狀態下,幼教工作者是否能打開心扉訪談,訪談內容的真實與否,研究對 象保留及迴避特定問題,皆可能影響研究者對現場發生事件的詮釋,亦將是本研 究最大的困難,關於這些問題,研究者只能藉由與幼教工作者交心,以及多方資 料的蒐集彌補,並透過多次訪談以及參與觀察記錄的比對與分析,一窺木木幼兒 園中幼教工作者的心態結構。

對於接下來的章節規劃,於第貳章探討批判教育學的理論觀點,與經典研究 理論對話,使得本研究理論基礎更為紮實。第參章討論焦點一與焦點二,整理幼 兒園中的田野資料,包括觀察與訪談記錄,除勾勒雙方對幼兒教育應有的圖像,

同時深入幼教工作者的內心世界,在「若即若離」的身份畫界與「見風轉舵」的 日常工作狀態下,「身不由己」的存在的價值核心為何?並分析幼兒園中耐人尋 味的界線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形塑,對幼教工作者及幼兒的影響又是如何?接 著在第肆章中進行焦點三的討論,記錄木木幼兒園嘗詴發聲與努取得共識的改變,

探討木木幼兒園是否能達到消弭界線之目的,及幼教工作者作為轉化型知識份子 的可能性與阻力,最後第伍章為本研究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貳章 批判教育學觀點

本章將以批判教育學理論觀點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批判教育學主要源自 巴西基進的文化識能教育工作者—Paulo Freire。Freire生於1921年巴西的中產階 級家庭,早期研讀法律與哲學。在1921年世界經濟大恐慌中,他下定決心協助人 民對抗貧窮。1961年他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著手進行文盲識能教育計劃。Freire 認為人們無法閱讀與書寫是極為不公不義的事,若自己處於受壓迫狀態時,壓迫 的情形只會越趨嚴重。Freire顛覆將「文盲」視為社會疾病,需要有識者救治的 觀點,拒絕將文字變成傳輸「適應的意識型態」(ideology of accommodation)以及 強化「沉默文化」(culture of silence)的工具(Freire, 1993/2003)。Freire認為若要突 破這樣的僵局,唯有透過民主參與才有可能。1963年當時的巴西總統任命他為國 家文盲方案的主任,至此Freire開始著手進行成人教育與掃除文盲工作。然而,

1964年軍政府擔心Freire利用掃除文盲時散佈反動與共產黨革命思想,遂以破壞 國家民主秩序為由將其逮捕。Freire在流亡期間觀察到更多壓迫事實,了解受壓 迫者的痛苦及體驗不公不義帶來的問題。他指出巴西社會的統治階級根據自身利 益,而以虛假意識強制一般人民過著依賴、被動、不深思反省的非人道生活。教 育在這種環境底下,成了統治階級傳遞、灌輸特有意識形態的工具,囤積式教育 在統治階級的操控下,失去引導人民反省教育本質,而是在反民主、反人道的權 威宰制下,締造一個堅固的非人道社會,剝奪人人自由反省、開展存有、創造人 性化的存有權。

在批判教育學的諸多理念中,最根本的問題是在重新理解教育裡的文化政治 意涵(張盈堃,2000)。批判教育學揭露並挑戰學校在政治與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 角色,在其中,各種不同的意識型態與社會形式,在主宰權的競逐中不斷地衝突。

Freire 實際的行動是從體制內改革,從人心改起,他要喚醒的是人的主體性以及意 識覺醒,看清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權力,提出質疑和反省被知識 及權力宰制的歷史與社會結構,避免受到社會不合理結構的宰制和文化霸權的控 制;正是讓教育回歸啟蒙人類理性、讓人類生活更幸福的本質。Taylor (1993)指出 Freire 論述的主題包括以下幾大類:社會的再生產與壓迫的實體(social reproduction and the reality of oppression) 、 社 會 囤 積 結 構 與 教 育 囤 積 體 系 (social banking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structures and educational banking systems)、閱讀世界與對話的意識化(reading the world and dialogic conscientization),以及自由的實踐與教育的實行(the praxis of freedom and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固然批判教育學的論述涵括很廣,但基本上 的要旨包含以下特色:(1)視教育是一種文化政治學、(2)強調教育中的知識應具有 歷史性與解放性、(3)教育的實施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4)重視教育中意 識形態的批判及對霸權的抗拒,以及(5)教學方法上注重對話與覺醒、課程方面強 調隱藏課程的分析(Darder et al,2003)。本章共分為五節討論:第一節至第四節依 序為受壓迫者教育學─宰制與抵抗、幼兒園中的差異政治─邊界教育學與關懷倫 理學、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份子─發聲與對話,及受壓迫者劇場,第五節為本章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