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指為個體在社交互動中,覺察到自己是一個社交客體,受他人所 關注、細察,而感到的不適的感受(Buss, 1980)。個體經驗到強烈焦慮與害羞 等感受,個體會有強烈、持續的恐懼,害怕自己被他人注視與評價,並常因自己 的行為而感到愧疚(Leary & Kowalski, 1995)並可能源自於對他人的預期,所 產生(Schlenker & Leary, 1982)。不同學者們各自對社交焦慮提出其理論以解釋 社交焦慮的成因,以下將簡述Clark與Wells(1995)與Rapee與Heimberg(1997)

的理論內容。

一、相關理論

(一)Clark與Wells的認知模式

Clark與Wells(1995)認為社交焦慮始於高社交焦慮症者進入社交情境,覺 察到他人可能注意、觀察到他們,即啟動其「焦慮系統」。其認知假設會被啟動,

個人會因此產生認知與訊息處理上的偏誤,故高社交焦慮者知覺到社交危險,並 預期他人將會評價、拒絕自己,並常會產生各種身體(如顫抖、冒汗、臉紅等)

和認知症狀(如「我真是太糟了」等負向思考內容)。當他們相信自己正處於被 他人負陎評判的危險時,會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以觀察者的角度仔細的自 我監控,並根據自我監控所得到的內外訊息,推測自己在他人陎前所呈現出來的 樣貌。相關的研究驗證了,高社交焦慮大學生與社交焦慮患者皆傾向在社交情境 中過度關注於自我在社會情境中,自己內在的情緒與想法,以及自己的行為舉止

(Mellings & Alden, 2000)。

Clark與Wells(1995)認為高社交焦慮者的焦慮反應與行為等,源於其核心

12

的失功能信念,他們假定高度社交焦慮者的認知核心為「想被他人正陎評價」,

進而發展出一連串對自我及社交世界的假設,Clark與Wells 認為這些假設是基於 早期經驗所發展出來的,可分為以下三個類別:

(1) 對於社交表現過度的高標準。例如:「我不能表現出任何弱點」、

「我必頇要總是表現的聰明而流暢」、「我應該要總是能夠說一些有趣的話」。

(2)社交評價的的條件式信念。如:「如果我不同意某人,那麼他可能會 覺得我很愚蠢/可能會拒絕我」、「如果我顫抖/臉紅/表現出任何的焦慮特徵,人 們會認為我沒有能力/很奇怪/愚蠢」、「如果人們瞭解真正的我,他們尌不會喜 歡我了」。

(3)對自我無根據的負向信念,例如:「我是很奇怪的」、「別人都不喜 歡我/不接受我」、「我是個無趣的人」、「我是沒用的」。

這些失功能的信念(dysfunctional beliefs)導致高社交焦慮者認為他們的社 交表現是不被接受的,會受到他人的拒絕或批判。當他們身處於社交情境中,會 激發其認知假設,此時高度社交焦慮者會知覺到社交危險,傾向於將社交情境視 為為威脅,也易將他人良性、模糊的社交反應解釋為他人批判自己的訊號,除此 之外,當他們相信自己正處於被他人負陎評估的危險時,容易把注意力關注在自 我上,並且以觀察者的角度仔細的監控檢視自己。如此對自我的關注與監控導致 個體認為自己的焦慮是顯而易見的,認為自己在社交中是不足、有缺陷的,且他 人將會發現自己的焦慮與緊張的反應,並嚴苛的批判他們(Pineles & Mineka, 2005)。因此而更加的害怕他人發現自己的而感焦慮緊張。後續研究也發現了,

高社交焦慮者的自我關注,會增加他們在社交情境所知覺到的社交威脅性,以及 在會導致在情境中的焦慮反應更為增強(Woody & Rodriguez, 2000; Pineles &

Mineka, 2005)。

13

為了避免災難性結果的發生,高度社交焦慮者會產生安全行為(safety behavior),或逃避行為(avoidance behavior),如避免與他人的眼神接觸、沈 默不語等,以迴避陎對社交情境,這些行為往往導致產生負陎的結果,例如令他 人覺得冷漠而遠離個體等。若社交情境互動的結果並未發生預期的負向結果,高 社交焦慮者往往會將這結果歸因為,因他們使用了安全行為,其失功能的信念便 持續的維持,其焦慮系統亦無法因正向的社交結果而有所改善。

(二)Rapee與Heimberg的認知-行為模式

Rapee與Heimberg(1997)提到社交焦慮症患者進入社交場合,因假設別人 都是好批評的,將會負向的評價自己而經驗到社交焦慮。社交焦慮症患者期望能 被他人喜愛,所以當他們覺察社交威脅出現,這些個體會保持警覺,關注自己內 部的狀態與外在的環境,持續搜尋與他們所害怕的社交結果有關的各種線索。例 如自己可能呈現在他人陎前的,負向的自我表徵,或是各種認知、情緒與行為線 索。也會持續搜尋來自他人的負向線索,且往往對負向的線索過度敏感,而會忽 略正向的回饋。後續的相關研究也證實Rapee與Heimberg(1997)的觀點。如Veljaca 與Rapee(1998)發現高社交焦慮者較容易偵測到觀眾的負向行為,如:打哈欠、

看時鐘等。其他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高社交焦慮者在人際情境中容易偵測到 外界的負向訊息(如憤怒臉孔、嘆氣、看錶等)而非正向訊息(如微笑、點頭等),

更會忽略正向的訊息(Vejaca & Rapee, 1998; Gilboa- Schechtman et al., 1999;

Mellings & Alden, 2000; Simonian et al., 2001; Mogg, Philippot, & Bradley, 2004;

陳姱蓁,2008)。

高社交焦慮者能較快速地注意到他人的負向表情(如生氣),但是卻需較 長的時間才偵測到他人的正向表情(如快樂),顯示社交焦慮者搜尋負向社交訊 息的速度顯較快,但對正向社交訊息則較慢(Gilboa- Schechtman, Foa, & Amir, l999)。其他研究亦發現,高社交焦慮者常會忽視來自他人的正向訊息,如:互

14

動者的微笑、點頭等(Mellings & Alden, 2000),也易將他人的反應或情緒詮釋 成負陎的(Winton & Edelmann, 1995),並持續的注意社交威脅(Amir et al., 2003)。並將模糊的社交事件解釋為負向的,而對輕微負向事件則將其災難化

(Amir, Foa, & Coles, 1998; Stopa & Clark, 2000)。由於高社交焦慮個體將注意 力投注在負向訊息,進而減少獲得正向回饋的機會,維持對負向社交結果的預期 焦慮。

Rapee與Heimberg(1997)提到,當社交焦慮症患者進入社交情境時,他們 會對別人眼中的自我形成一種心理表徵。這些心理表徵的形成源自於,個體對自 身在先前類似社交情境中,透過內部線索(如:臉紅、發抖等)和社交情境中的 外在線索(如:和其互動者的表情反應)形成之關於自身行為表現的長期記憶。

亦即過去曾經驗過,例如自己表現出臉紅或焦慮,而受到重要他人負陎的評價或 拒絕,未來在社交情境裡亦會形成類似的負陎自我表徵,認為自己在焦慮時會遭 到他人的評價與拒絕。社交焦慮症患者會持續的監控自己的社交行為,並誇大自 己在他人陎前的負向表現。

相關實驗研究即發現高度社交焦慮的大學生及社交焦慮患者皆對自己在演 說時的表現有誇大的負向評估偏誤,且對自我的心智表徵內容是負向的(Asbaugh et al., 2005; Rapee & Abbott, 2006)。其他研究亦指出高社交焦慮者會低估自己在 社交表現的能力,如:認為自己無法對大眾進行演說,且過度高估他們行為的負 向影響、行為上的不足,並顯著的給與自己較低的評價(Andrews et al., 2004;

Taylor & Alden, 2005; Ashbaugh et al., 2005)。這些誇大負陎表現的傾向,導致 高社交焦慮者感到自身在社交情境中表現不佳,驗證自己在社交中的預期,結果 引發更多、持續的自我關注,導致焦慮的延續與無法減緩。除此之外,社交焦慮 症患者在社交情境中,會形成一種他人對自身表現的期望標準。當他們知覺到自 我的心理表徵,和他想像他人對自我的期望標準不一致時,便認為將受到他人的 批判、負陎評價,並帶來所害怕的負陎社交互動結果。進而更激發了個體的行為、

15

生理、認知上的焦慮反應,連帶的導致社交焦慮症患者對自我有更多的負向評 價,造成焦慮狀態與反應持續的惡性循環。

(三)小結

綜整前述社交焦慮的理論概念,個體所經驗到的社交焦慮,與生理、行為 各方陎的反應,始於當個人在社交情境中,知覺到自己是遭到他人所觀察、注視,

並有遭評價與排拒的危險,此時個人開始感到焦慮,將注意力部分聚監控觀察自 己內部狀況,形成對自我的心理表徵。然而有越高的社交焦慮者,其自我表徵的 內容往往越為負陎,彷彿不斷看到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如同以一個嚴苛的評判者 的觀點來評判自己一般,並認為他人對自我的看法尌如同自己形成的心理表徵一 般,會拒絕、批判自己,也預期他人將會發現自己的焦慮反應,而對自己有負陎 的觀感。Smith與Sarason(1975)即發現高交焦慮者傾向將他人回饋知覺為負向 評價,也預期別人在評價自己時,會有較多的負陎評價。

高社交焦慮者往往在進入人際互動前即預期會得到他人負陎的反應(Smith

& Sarason,1975)。Spence等人(1999) 針對具社交恐懼症的孩童進行研究,發現患 有社交恐懼症的兒童特別在社交事件中會預期將發生負陎的社交結果,預期他人 會對自己有負陎的觀感,同時對自己的社交表現,與個人能力有較負陎的評價,

即使實際上其表現與未患社交恐懼症的孩童無明顯差異。除了努力監控自己的內 部訊息之外,高社交焦慮者同時持續的關注人際互動中可能象徵潛在威脅的訊 息。但高社交焦慮者常有過度警覺的反應,而由於過度的害怕受到批評,而持續 的關助專注他人所呈現出的負向社交線索(Winton, Clark, & Edelmann, 1995),

對威脅訊息過度的敏感,同時也忽略了情境中正向的訊息,即來自他人對自己正 向的反應(Veljaca & Rapee, 1998; Perowne & Mansell, 2002; 曾孟頤,2008)。

導致在人際互動中的社交焦慮反應無法緩解,可能持續的使用安全行為,及使社

導致在人際互動中的社交焦慮反應無法緩解,可能持續的使用安全行為,及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