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團結經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團結經濟(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一、社會團結經濟

現今社會團結經濟(SSE)能解釋愈來愈多以社會優先的經濟活動形 式,包含製造者、工作者、消費者及公民團結的集體行動,社會團結經濟 不只包含傳統的社會經濟、第三部門組織、互助組織、依賴補助及服務導 向的非政府組織,也涵蓋了大量的自助團體組織,而這些組織會生產貨品 及服務,公平交易網絡及透過新型態方式賺取利潤的社會企業亦屬之,他 們試圖從依賴捐款及政府補助,轉移至自行經營並有收入產出以獲得永續 發展(Matsui & Ikemoto 2015)。

以社會經濟而論,結合了社會及經濟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經濟通常 指經由企業或公司販賣商品及服務,以獲取財富的行為,但社會則指社會 收益(social profitability),與純粹的經濟利益不同,通常以民主發展、積 極公民行動作為衡量標準,透過增加服務提升生活品質作。社會經濟為資 本主義下經濟與社會之間不對稱發展兩難困境的調處,第三部門的存在扮 演著私部門及公部門之間,社會任務承載斷裂與不足的填充角色,社會經 濟定義下的組織廣於非營利部門,目標在於滿足普遍利益或相互利益,希 望對公共福利或某些類別人群的社會需求有所貢獻,為了共善一同努力,

因此建立集體優先性,強調對於社會的關注,而非個體的投資報酬,社會 經濟運用非營利的概念去滿足人們的社會需求,而這些人多半受到社會排 斥(social exclusion),可能有失業、收入低落等問題卻又無能力解決,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非營利的集體行動是基於相互幫助及關心社會問題的公民參與,合作 社、相關企業、互助團體和各種社團所執行的經濟活動,出發點必須以

(一)服務會員或社區而非得到利益,使人、環境及地方經濟組織擁有良 好運作,(二)擁有獨立管理機制,(三)擁有民主決策過程,充分讓會 員及利害關係者參與監督,(四)在營收的分配上,以民眾和勞工為首要 考量,優先於資金的累積,並將資產留在組織及社區,為地方創造公共服 務,透過訓練培養組織集體潛能這四點為考量。(Amin 2002; Laville 2015 陳金貴 2002;曾梓峰 2003;鍾秀梅 2015)。

隨著現今貧富差距的擴大,人們試圖尋找方法來減少這差距,透過團 結經濟(solidarity economy)重新連結在市場機制下而被分離的人們,各 式活動為的是解決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各個面相的問題,各種形式都能被歸 類為團結經濟,團結經濟以白話說就是人們自己團結起來去解決問題,強 調人的行動面,受到核心信仰驅動的人們,運用創意去解決經濟問題,團 結經濟的方式尋求另類的方式去連結人群,使這些人群相互支持,Miller

(2010)認為團結經濟並不像是經濟組織的型態,他比較像組織經濟的過 程。2008 年的經濟危機,使主流經濟模型受到質疑,主流認為市場會自己 正確地運行,只要去管制化便能使經濟興盛、促進繁榮並創造一個健康富 有的社會,雖然面對這樣的質疑仍有樂觀主義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流逝問題 會減少,但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銀行破產倒閉的比例仍在上升,歐豬 國家的負債問題仍嚴重,1 若新自由主義提倡的去管制化、私有化、自由

1 歐豬國家是學者及媒體等對於歐盟相對較弱經濟體的貶稱,因為國家英文開頭為 piigs,歐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貿易真有這麼好,怎麼又會有低薪資、高失業、貧富差距及經濟不安全感 產生呢?Kawano(2010)認為我們不該接受一個會製造出巨大財富、所有 權、權力不公平的機制,我們應該是要建立一個共享繁榮的社會,換句話 說,我們要的不是給我們更多的麵包,而是整間麵包店,團結經濟便是從 根本去改變經濟的結構及優先性,另類的生產、分配、消費及生活都是團 結經濟的元素。團結經濟從 2000 年開始受到矚目,2001 年在巴西舉辦的 世界社會論壇(WSF)及在 2007 年於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亞洲團結經濟論 壇(ASEF),雖然沒有直接指向團結(solidarity),但奠基於團結此概念 的活動卻正在增加,在 2011 年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後,“kizuna”意味團結

(bonds/ties)的日語在日本變得常見,其中許多人加入志願性組織及非政 府組織去幫助震後及受海嘯所苦的災民,這些災民喪失資產及基本權力,

就如 Amartya Sen 所說的這些災民沒有辦法在市場機制中生存,不過當人 們發現他人受苦時,而試圖去幫助他們的此行為便是人在漫漫長的人類史 中逐步形成的本質。團結經濟取代資本主義及以債為基礎的資金體系,能 推動社會及體系的轉變,強調分配正義,且透過積極主動的公民權及社會 運動實踐的方式進行,而產生參與式民主。2 Polanyi 從經濟觀點看,則認 為團結經濟包含了多種經濟原則,並以(一)市場原則:由市場產品服務 需求及供給決定產品價格,(二)再分配:組織代表中央當局負責資源再 分配一事,(三)互惠:在個體及團體建立互惠機制,使人與人之間產生

2 根據魏美娟(2010),參與式民主認為人民必須打破政治冷漠、增加對於政治的認識,並且 使所有的人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決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社會連結這三點為原則。(Kawano 2010; Matsui & Ikemoto 2015; Miller

2010; Utting 2015)

社會經濟使用的手段多半是尋求補充(supplement or complement)現 存社會秩序下造成的不足,而團結經濟則是提倡更具改革性質的手段

(transformative approach)去解決社會問題,若將社會經濟與團結經濟合 併,社會團結經濟(SSE)的主張便是重申社會控制及社會力量,包含合 作社、互助社會及非營利組織,強調社會的優先性,重視經濟活動的道德 標準,尋求立即、短暫的解決並不是它的目標,某種程度它算是一種對於 傳統經濟的挑戰,透過民主自主管理及積極的公民權來反思經濟活動所帶 來的影響,社會團結經濟雖然長久以來被視為邊緣經濟,但資料卻顯示它 在目前有一定的規模及數量,根據近來資料指出,全球七十六萬個合作社 及互助組織,擁有八億多位成員、近十九兆美金的資產以及兩兆四千億美 元的年收入(Miller 2010; Utting 2015)。

二、英美的社會團結經濟組織

在十九世紀末,社會團結經濟組織漸漸成形,但在同時間,上市公司

(public company)針對某一事業投入大量投資者的資金,並獲得股息,基 於此合法的架構,個人取得金錢的管道變得容易許多,但在實際上,貧窮 的人卻因沒有金錢投資而只能擔任顧客此角色,上市公司在美國及英國確 實向社會證實它是一種成功提供商品及服務的角色,參與者雖然以個人為 主,卻能累積大量資金進行投資並取得利潤,也因此漸漸地使社會團結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濟組織被邊緣化,而今的全球消費主義也使地區認同消失,侵蝕了社會團 結經濟的結構。在 2003 年,前一千大公司佔了全球工業產出的百分之八 十,合作社相對只佔了世界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到五。市場上的商品對消 費者有益,但對於環境及社會卻有負面影響,然而社會團結經濟的組織能 同時有利於社區及環境,社會團結經濟組織很多元,就核心理念而論是基 於其對於正義的價值判斷及永續發展性的認同;組織營運過程是基於民主 及合作;組織目標則是為了回饋社會或環境,有些組織透過非營利方式運 作,有些則以營利為主,但後者會將利潤分享給員工、組織成員或社區,

因此運用社會團結經濟運作的系統會非常不同於一般公司及企業,是能促 進社會平等及生態永續發展的可能(Millstone 2015)。

若聚焦於營利性的社會團結經濟組織,在英國奠基於互助團體,例如 友誼協會(friendly societies),對成員提供社會性及財政性的服務,而這 些服務多半與日常生活中的交易及宗教有關,在維多莉亞時期,合作社通 常作為獲取食物的管道,在 1840 年代出現的英國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

(Rochdale Society of Equitable Pioneers),這個合作組織藍圖是由一群 紡織工人在小鎮上集資成立,向社員出售麵粉、奶油、白糖等日用品,被 視為第一個成功的合作社典範,這種消費合作社的基本精神就是以自助、

互助的方式,用共同購買的力量降低生產成本或日常生活的開支,並追求 整體社員利益的成長;在美國,社會團結經濟組織也回應成員及社區的需 求,透過合資的方式增加購買力,例如在 1930 年代受到農村電氣化局

(Rural Electrification Administration)支持而發展出的鄉村電力消費合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社 , 就 是 在 回 應 基 礎 建 設 成 本 過 高 , 導 致 私 人 公 司 投 資 困 難 的 問 題

(Millstone 2015; 金靖恩 2014)。

雖然社會團結經濟組織的規模永不及一般上市公司,但在近年來的財 政危機及生態危機中,社會團結經濟組織在英美仍有很大的成長,在美國 鄉村地區的合作社愈形常見,例如農場信貸體系、家庭借貸銀行、鄉村電 力服務、互保信用合作社等,這樣的消費合作社也漸漸拓展至教育、健 保、大眾運輸領域;在英國則是以互助組織的形式出現,為了成員的目的 而建立,組織也為成員所有,絕多數為非營利社團,另外有六萬多間社會 企業,是為了社會或環境目標而運作(Millstone 2015)。

第二節 社會團結經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