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各國公務人員福利措施

第一節 社會福利與社會公平

「公正」、「公平」、「正義」在英文中均可以用「justice」一詞表達。作為社 會規範和價值體系組成部分,「社會公正」此概念常衍生出幾種含意。在市場經 濟體制內,社會公平被視為一種「程序公正」或追求「機會均等」的概念;然於 社會福利議題脈絡下,它有時則被認為是追求「結果的平等」。

一、社會福利思想的光譜:

關於社會福利內涵的認定,涉及一個社會或國家集體意識。歷來對於社 會福利議題的思考,主要有兩個極端的不同意識型態所相互拉扯著(參見圖 3-1):

15 例如,早在政府明訂「週休二日」前,民間許多企業與外商公司早已實施週休二日制度,部 分高科技產業公司更有週休三日的制度。此種狀況間接地加強民眾對週休二日制的期望,使得政

上圖已清楚表明,在光譜的一端是極左之社會主義,另一端則為極右之 資本主義。由於兩者福利價值之差異,也因此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體制。例 如社會主義,重視群體利益,形成以集體管制及計畫式之福利供給形式,使 國家有極大的干預空間。而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強調個體利益,因此形成以 自由放任、政府干預最少,並強調市場機制的供給模式。然而,上述簡單的 原則性分類僅在協助我們形式思考並觀察在世界各國福利體制,瞭解並釐清 福利意識型態。然而於現實生活中,其實難以找出絕對的極右或極左的社會 福利制度。事實上,各國政府在政府擬定各項社會福利政策時,即是在上述 不同光譜之意識型態影響下,雖形成不同的政策作為。但綜括而言,福利政 策之目標應以民眾需求為依歸,追求社會公平的目標(詹火生 2001)。

二、關於社會公平之理論

討論社會公平問題之學者極多,相關著作亦早已汗牛充棟。而諾貝爾經 濟學獎得主 Amartya Sen 則將各種社會公平理論歸納為三種派別類型:功利 主義、自由主義和以美國哲學家 John Rawls 為代表的的正義理論。

(一) 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是 19 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公平理論,其代表 人物為邊沁(Jeremy Bentham)、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等人。

傳統的福利經濟學和公共政策經濟學在很長時間內是以功利主義

個體利益 群體利益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自由放任、市場制

(Market)

集體管制、計畫制

(Plan)

圖 3-1 社會福利意識型態的光譜

為基礎的。功利主義原則依賴於效用(utility),評價社會公正的標 準是社會中個人福利總和的大小。在一個體現社會公正的社會中,

其效用總和為最大,而在一個不公正的社會中,其效用總和明顯低 於應該達到的水準。

(二) 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為奧地利經濟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海耶克認為,相較其他權利,財產權及其衍生出之各 項權利具有絕對優先的地位(primacy)。人們行使這些權利而享有 的「權益」。,不能因後果而被否定,不管那後果多麼糟糕。所謂 社會公正不過是幻想而已,作為社會評判標準的唯一有價值的東西 是法治所定義的正義。

(三) 羅素的《正義論》

美國哲學家羅斯(J. Rawls)於其名著《正義論》中,揭示了 他對正義的概念與理論。Rawls 認為,正義乃是以兩個原則為基 礎:其一為每個人都應平等地擁有最廣泛的基本自由權,其二則為 社會分配在個人之間的差異以不損害社會中境況最差的人的利益 為原則,而且地位和職務應向所有人開放。

Sen 的社會公平理論

Amartya Sen 則認為,自由乃是社會公平的最基本原則。他表 示,發展可以看成是一個擴大人們所享有的真實自由的過程。此 外,自由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政治自由」(表現為言論民主 和自由選舉)有助於促進經濟條件的保障;公平的社會機會(表現 為教育和醫療保健)有利於經濟參與;而經濟條件(表現為參與貿 易和生產的機會)可以幫助人們創造個人財富以及用於社會設施的 公共資源。

綜合上述討論,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何種派別的社會公平理論,都著 重自由精神的維護,並認定自由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目的。然而,自由的達 成與實現有賴於各種主觀、客觀條件的配合。知識文盲難以理解社會運作規

則與相關法律,他的生活必須仰賴其他人,這樣的生活是不自由的。因此,

我們必須有義務教育提供給予全體國民,使國民能夠擺脫知識文盲的桎梏。

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整天必須擔憂生病、受傷的問題,害怕屆時無力支付龐 大的醫療支出,這樣的生活也是不自由的。因此,社會福利體系必須提供基 本的醫療保健,使我們免於疾病的恐懼,獲取免於恐懼的自由。

簡單來說,福利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們的生活,使其享有公平的發展機 會。同樣的,企業組織、公家單位的福利措施就是要保障員工於食衣住行育 樂各方面的發展,使其能專注地為公司發揮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