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三節 科技準備度

科技接受模型以科技產品為主,提出外部變數會影響內在信念、態度及意願 的理論,未考量個人特質也會影響個人使用科技產品的意願,而 Parasuraman 提 出的科技準備度有助於了解個人特質和使用科技產品意願的關連性,故本節將說 明科技準備度的內涵,並將使用者依科技準備度指標分類。

一、科技準備度的內涵

Mick 與 Fournier(1998)利用質化研究探索人對科技的反應,發現人對科技 感覺有用

行為意願 實際行為 態度

感覺好用 外部變數

會產生的八種矛盾:(1)控制與失控:科技有助於建立秩序,亦可能造成混亂;

(2)自由與束縛:科技可促成獨立自主或較少的限制,亦可能導致依賴或更多 的限制;(3)新穎與過時:新科技讓使用者享用最新的科學知識,但也可能很快 過時淘汰;(4)稱職與無能:科技會令人感到有智慧或有效用,但也會讓人有無 知或無能的感受;(5)有效率與無效率:科技有時能幫助人減少時間或精力的耗 費,但有時卻會讓人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6)滿足與創造需求:科技有助於滿 足需求和慾望,但亦會創造出更多的需求和慾望;(7)同化與孤立:科技有助於 促進人類團結,但亦可能導致人們更加疏離;(8)參與與分離:科技有助於人們 參與活動,但亦可能造成人們更加被動。從這八種矛盾中可發現人對科技存在正 面與負面的感覺。

Parasuraman(2000)將科技準備度定義為:「人們接受、使用新科技以完成 日常生活或工作目標的傾向」。Parasuraman 與 Rockbridge Associates 合作,針對 該公司客戶進行焦點團體訪談,彙整出客戶對科技四種不同層次的感受,包含正 面驅動力的樂觀、創新及負面抗拒力的不適應、不安全,這論點與 Mick 與 Fournier 提出的人對科技存在正面與負面感覺可說是不謀而合,各點詳述如下。

1. 樂觀(Optimism):對科技抱持正面態度,認為科技可以增添日常生活 的掌控性、便利性、彈性與效率。

2. 創新(Innovativeness):個人傾向成為科技先驅或思想領導者,喜歡學 習和研究新科技。

3. 不適應(Discomfort):覺得自己無法掌控新科技,對新科技有無力感和 恐懼感。

4. 不安全(Insecurity):不相信科技可以正確無誤的運作,包含對資料安 全有疑慮、機器設備可能故障或出錯。

表 1

資料來源:“Technology readiness index: A multiple-item scale to measure readiness to embrace new technologies,” by Parasuraman, 2000,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4), p.312-313.

Parasuraman(2000)根據訪談結果,發展出初步的科技準備度指標,共計 44 題;透過後續進一步研究信度、效度分析和因素分析判斷後,將此量表調整

至 36 題,樂觀構面有十個問題、創新構面有七題、不適應有十題、不安全有九 題,詳請參見表 1。

二、科技準備度的分類

Parasuraman 與 Colby(2001)(as cited in Tsikriktsis, 2004)進一步利用科 技準備度指標,以美國客戶為樣本進行研究,根據調查結果把客戶分成五種類 型:探索者(Explorers)、先驅者(Pioneers)、懷疑者(Skeptics)、執著者(Paranoids)

和落後者(Laggards),表 2 進一步列出科技準備度之客戶類型以及各客戶類型 在樂觀、創新、不適應與不安全四個構面間的關係。(1)探索者:擁有高度動機 和很低的不安全感;(2)先驅者:希望享受新科技帶來的利益,但也會務實的想 到困難和危險;(3)懷疑者:不相信新科技能帶來好處;(4)執著者:相信新科 技會帶來好處,但卻更關心風險;(5)落後者:除非被迫使用,否則絕不採用新 科技。

表 2

Parasuraman Colby科技準備度之客戶類型

分類 樂觀 創新 不適應 不安全

探索者(16%) 高 高 低 低

先驅者(27%) 高 高 高 高

懷疑者(21%) 低 低 低 低

執著者(20%) 高 低 高 高

落後者(14%) 低 低 高 高

資料來源:“A technology readiness-based taxonomy of customers: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by Tsikriktsis, 2004,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7, p.50.

Tsikriktsis(2004)使用科技準備度指標,重複 Parasuraman 與 Colby 在 2001

年將客戶依科技準備度分類之研究,以隨機撥號方式,找出 400 位英國受訪者進 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有探索者、先驅者、懷疑者及落後者等四種類型,但不存 在執著者,且每種類型的人口比例也有差異(如表 3),探究其原因有可能是美 國與英國的文化差異導致結果不同。此外,還發現不同類型的客戶當下使用的科 技與未來會使用的科技也有差異。

表 3

Tsikriktsis科技準備度之客戶類型

分類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收入

探索者(27%) 男 20~30 歲 高 高

先驅者(32%) 女 35 歲以上 低 中

懷疑者(20%) 男 45 歲以下 中/高 中

落後者(21%) 女 45 歲以上 低 低

資料來源:“A technology readiness-based taxonomy of customers: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by Tsikriktsis, 2004,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7, p.49.

Liana、Ekaterina 與 Rohit(2009)將科技準備度指標縮減為 10 個問項進行 調查,挑選過去一年曾住宿美國旅館的旅客進行為期三週的線上問卷調查,共計 930 位回覆,有效問卷為 865 份,研究結果將旅客分成創新者(探索者和先驅者)、 執著者及落後者三類,創新者以男性、高教育程度、富有且年輕者居多,落後者 以女性、低教育程度、低收入及年長者較多,而執著者在性別、教育程度及收入 都很平均,唯年齡較落後者年輕;此外,創新者進行商務旅遊及休閒旅遊的次數 也都較多,且偏好住宿在較高級飯店的舒適套房中,而落後者旅遊次數較低且通 常選擇平價飯店的標準房型。

每位學者在不同時期對不同使用者進行科技準備度分類,結果皆略有差異,

顯示不同對象可能存在不同的科技準備度類型,而不同類型的使用者,偏好使用

不同種類的科技產品,因此,由調查結果可更了解客戶的科技準備度有助於服務 提供者進行市場區隔,以提供客戶最適切的科技產品(Tsikriktsis, 2004)。故服 務提供者有必要了解客戶的科技準備度,以作為未來科技產品引進及設計之參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