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Sidgwick 生平與其思想的繼承與轉化

第一節 歷史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詮釋 Sidgwick 的倫理學、政治學與政治經濟學相關著作,本文亦認為此處所提 出的詮釋角度對於掌握他之後的《政治學元素》(The Elements of Politics)、《政治 經濟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olitcal Economy)都有相當的幫助,故本文希望 從《倫理學方法》一書出發來探究此種寫作風格與模式,作為之後進入 Sidgwick 其他著作的一個重要參考。

第三節 章節安排

一、第一章:歷史面的考察

第一章將探討歷史與個人生命經驗對於 Sidgwick 的影響與他創作 ME 的動 機。ME 試圖梳理三種倫理方法:直覺主義、自利主義與效益主義,這是一般人 賴以思考道德問題最主要的三種方式,Sidgwick 試圖中立客觀地分析這些方法的 內容,並且處理三者之相互關係,釐清他們之間的衝突(ME: 14)。然而,綜觀 全書的內容後,可以發現直覺主義的篇幅佔據極大比重,可以想見該方法是他理 論當中相當重要的部分,並且根據學者的分析,ME 全書可說是 Sidgwick 將效益 主義與直覺主義連結的嘗試(Crisp, 2002; Cremacshi, 2008; Schneewind, 2007;

Schultz, 2004: 137-147; Moore, 1993)。本章試圖從歷史的方式,重建 ME 的時代 意義,以及 Sidgwick 的思想與效益主義、直覺主義之間的關係,具體的章節架 構如下:

(一)、第一節:歷史背景

第一節首先描述 Sidgwick 生活的時代下,一個重要的思想之對立:神學與 科學,代表的理論分別為直覺主義(Intuitionalism)與享樂主義(Hedonism)。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個對立形塑了 Sidgwick 的思想,ME 也可以放入此思想對立的脈絡之下,是 Sidgwick 試圖調解兩方的努力。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小節大致介紹 Sidgwick 身 處的時代,與上述思想對立的歷史背景;第二小節則開始著重描述 Sidgwick 個 人生平對他個人的倫理學主張的影響,尤其重視他的教育過程當中,從接受宗教 教育轉向支持效益主義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帶給他的困難,並且說明這段個人 知識成長導致他在 ME 書中花了相當力氣處理直覺主義與效益主義的調和。諸多 學者都認為,Sidgwick 對當時的宗教信仰逐漸失去吸引力,人們開始接受新的科 學思維來取代傳統的道德感到憂心,但他本人又對於過於保守古板的傳統基督教 倫理表示懷疑,ME 則是力求去除兩者的缺失並加以調和的結果。

關於 Sidgwick 本人的生命經歷,主要參考 J.B. Schneewind 與 Bart Schultz 的 著作。Schneewind 於 Sidgwick and Victorian Moral Philosophy 中,描繪出 19 世紀 的倫理學風景,包含 Sidgwick 和與他同時代的劍橋哲學家們的道德立場與論戰,

他與這些論敵與友人在理論上的密切互動,是本章敘述的一個重點。Schultz 的 著作則提供本文關於 Sidgwick 個人生活的重要線索,透過分析 Sidgwick 的回憶 錄、書信、札記等來源,Schultz 成功的重現了 Sidgwick 的生活與家族。並且藉 由豐富的史料考證,讓人了解個人背景帶給 Sidgwick 哪些知識上的刺激與反省。

同時,Schultz 也從文獻的考察讓我們了解到 Sidgwick 遭遇的人生重大抉擇:辭 退劍橋教職事件,並不單純只是對於傳統基督教教條的反對,而是他成年後知識 與思想上與幼時信仰逐漸分離,多年後終於導致的關鍵決裂點。Nakai 和 Medma 以 Sidgwick 信仰與科學精神衝突的生命經驗,作為貫穿他全部學說的線索,指 出 Sidgwick 在倫理學(ME)、政治哲學(The Elements of Politics)

到政治經濟學(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的研究都在在體現他個人思 想之中的兩股力量的拉扯,三個相關領域的著作皆是他努力調和兩方立場的嘗試

(Nakai, 2007; Medma, 2007)。Sidgwick 對其他道德哲學家的評論之著作 Outlines of History of Ethics 也提供許多線索。藉由對一手文獻的考察,直接觀察其他理論 家與 Sidgwick 的思想之聯繫,注重的將是對他倫理學體系影響最深的直覺主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者與效益主義者的評論。本文注重的將是對他倫理學體系影響最深的直覺主義者 與效益主義者的評論。

(二)、第二節:神學、直覺主義與經驗主義

除了 Sidgwick 本人的經歷,他的思想與其他學者的承襲關係也將是此章的 重心之一。第二節將重點描述此部分。本節將闡述影響 Sidgwick 思想的兩種主 張:直覺主義與效益主義。如同前述,宗教對 Sidgwick 也有很大的影響,且由於 ME 中他也特別回應的基督教倫理學的問題,故本章額外將神學式的倫理學獨立 為一小節,討論 William Paley 的神學效益主義。關於 Sidgwick 的回應,此部分 參考的文獻為 Sidgiwck 的《Outlines of History of Ethics》、《ME》;關於這些學者 的理論內容,主要參考 Schneewind 的《Sidgwick and Victorian Moral Philosophy》

及 Terence Irwin(2008)的《The Development of Ethics: A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Study》。另外,William Whewell 的直覺主義也影響 Sidgwick 甚深,故另闢一小 節描述兩人的理論對話。最後,則描述經驗論者的陣營: David Hume(1711-1776), 與效益主義者 Jeremy Bentham,以及隨後的 J.S. Mill。本節將概述這些學者的不 同主張,並且參考《Outlines of History of Ethics》的內容,以及曾國祥、陳建綱 兩位學者的描述,對照 Sidgwick 的理論,觀察他分別否定與支持這些理論的哪 些部分,進而呈現他與前述學者的承襲關係。

二、第二章: 《倫理學方法》之內容概述與相關問題討論

本章開始進入《ME》的本文,仿照 Sidgwick 的寫作架構,向讀者介紹當中 會使用到的幾個基本概念,例如何謂「倫理方法」?Sidgwick 對「倫理學」、「方 法」這幾個用詞皆有其特殊用意,有必要仔細依據文本詳細考察之,否則難以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解後續討論。又 Sidgwick 討論了三種倫理學方法,他為何選擇此三種方法討論?

他的推論過程以及三種方法的意義也會在本章詳細說明。其他關於效益主義的基 本概念,例如快樂(pleasure)與慾望(desire)也會在此處說明清楚,這符合 Sidgwick 寫作的架構,他先釐清了這些基本的概念,以避免後續討論的紊亂,因 此本章將正視他的努力,同樣對這些概念做出說明。

另外,對「常識」(Common Sense)的討論是 ME 當中佔據相當大篇幅的部 分,但這個概念本身的使用關乎 Sidgwick 寫作的角色。他在 ME 當中論述的一 個特色是,不斷的否定某種方法的論證來釐清其內涵,而他在否定這些論證時,

總是以「常識」以及「大部分人」(most people)或「我們一般認為…」(we commonly think…)的觀點來反駁,認為各種方法中論證的矛盾是和常識的不一致。這種做 法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是 Sidgwick 是在什麼基礎上來檢視不同的倫理 方法?他以哲學家的身份寫作 ME,但又以一般人的常識回應,ME 預設的讀者 為何?Sidgwick 所說的常識究竟屬於誰的常識?Sidgwick 要對普通人的倫理判 斷進行整理,那麼他的角度就不能停留在普通人的程度,必須有哲學家的高度才 能修正之。若是如此為何他需要如此重視常人的判斷?又哲學家的角度得出的最 後結論是否已完全脫離了這個目標?本章最後會對此問題進行詳盡考察,並在本 文的最後一章家以收束歸結。

三、第三章:Sidgwick 的直覺主義

第三章則展開 ME 中 Sidgwick 對直覺主義方法的詳細討論,Sidgwick 的直 覺主義其特殊之處究竟為何?本章分為三小節,第一節描述 Sidgwick 直覺主義 的三階段與四個判準。此二者為其理論中最獨特的部分,Sidgwick 把過去直覺主 義倫理學之教條道德系統化成為三種不同的直覺主義:知覺的、教條的與哲學的;

而將其區分的則是四個判準。經過這些篩選後,最後得出倫理學的「第一原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兩條詳細原則,而能以仁慈與審慎兩個概念稱之。第二節則說明上述的直覺主 義如何證成效益主義。Sidgwick 提出「兩階段證明」:第一部分是否定常識,指 出其中具有矛盾與不一致,唯有效益主義可以調和之;第二部分是肯定常識,指 出其中隱藏著「無意識之效益主義」思考,藉此證明效益主義並非哲學家的空想,

而是常民的思考中原本就已隱藏的概念。此段論證至關重要,原因在於 Sidgwick 的兩種證明過程引發後續學者對於其知識論立場的質疑,並且提出許多不同的論 點。本章第三節將著重與這些學者的對話。另外的重點是,Sidgwick 在 ME 之中 僅僅針對效益主義提出這樣的證明過程,對於自利主義則沒有同樣的檢視,為何 Sidgwick 要如此做?本文將會在後續章節就此問題展開分析,並且認為這是關乎 他寫作時身份角色的思考導致。

四、第四章:實踐理性二元論

第四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 Bentham 及 Mill 的效益主義之證明開始,

二人以實然的心理快樂主義(Psychological Hedonism)來證明應然的倫理快樂主 義(Ethical Hedonism),並進一步推論出效益主義的過程。Sidgwick 對此無法認 同,並加以嚴厲批判;第二部分則探討 Bentham 及 Mill 的效益主義企圖以制約 之概念來調和利己與利他兩種實踐理性,而 Sidgwick 就同樣的制約概念說明,

無論是何者都難以將責任與自我利益重合。最後一部份將帶入當代對於此問題的 探討,並與這些學者展開對話。

(一)、Sidgwick 對 Mill 之效益主義證明的批判

Sidgwick 不同意以經驗事實證明效益主義。第一個批判是應然與實然的連 結。對 Bentham 和 Mill 來說,效益主義之所以具有說服力,一個主要的理由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觀察人性,發現趨樂必苦乃人之常情。既然「個人的幸福對他而言是好的,故全 體的幸福對所有人而言是好的(each person’s happiness is good to that person, and the general happiness, therefore, a good to the aggregate of persons.)(Mill, 2003: 210)。 Moore 告訴我們,快樂作為善不能建立在實際上我們會想追求快樂的事實之上

(Moore,1993: 111-113)。而 Moore 提到,Sidgwick 意識到此點,而把「快樂作 為善」視為直覺(ibid.)。第二點,Sidgwick 不滿意 Mill 認為個人自利與公益之 調和,是藉著養成人們自我犧牲之習慣的做法,因為即使如此,個人的利益仍舊 被犧牲。Sidgwick 要問的是,滿足公益時,到底對我的好處在哪?(ME : xviii)

他認為 Mill 並沒有很好的回答此問題。Sidgwick 如此強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的對立,Gomberg(1986: 437)認為是對古典經濟學所主張之「看不見的手會自 動調和個體與集體利益的想像」抱持懷疑,不若其他效益主義前輩樂觀的相信此

他認為 Mill 並沒有很好的回答此問題。Sidgwick 如此強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的對立,Gomberg(1986: 437)認為是對古典經濟學所主張之「看不見的手會自 動調和個體與集體利益的想像」抱持懷疑,不若其他效益主義前輩樂觀的相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