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競爭策略相關文獻探討

除了探討公司層次策略 (corporate strategy) 之進入策略外,本研究也將要 探討一旦公司進入市場後,在產品/市場層次上所採行的競爭策略,因為一個公 司在考慮進入新事業時,除了考慮進入當時的策略之外,尚會構思進入市場之 後要採取如何的競爭策略,獲取公司進入該市場後的長期競爭優勢。

競爭策略的劃分,各學者所採取的觀點不同而有所差異,茲將相關文獻中較 具代表性者,說明如下:

一、內容觀點

1.大前研一(1984)

以策略優勢為思考核心而發展出來的策略。

2.Aaker(1984)

事業策略有時被稱為競爭策略或簡單以策略謂之,並認為其基本上應 包含二種內容;(1)投資策略(investment strategy),其目的在確認事業 所涉及的產品/市場組合,進而決定投資策略以投入資源建立事業競爭 地位;及(2)發展可持久的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包括建立獨特能力或資產的策略,及建立適當目標、職能、綜效之策 略。

3.Grant(1991)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否能為企業帶來超額獲利率,取決於兩個重點,

一是產業吸引力,即是否有進入障礙、獨佔及其垂直議價能力;其次 則為其所建立之競爭優勢,即成本優勢或差異化優勢,是否超越競爭 對手。

二、類型觀點

1.Porter 的競爭策略觀點

Porter(1980)提出三大基本競爭策略類型其內容如表 2-6。

表 2-6 Porter 三種基本競爭策略 資料來源:Porter(1985)

(1)成本領導(Cost Leadership)策略:透過一套「功能性策略」來達 成「取得整體成本領先地位」的基本目標,製造標準化產品並控 制所有成本與費用,使得產品售價比所有競爭者低。

(2)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策略:使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與別 人形成差異,創造出全產業都視為獨一無二的產品,而售價可比 競爭者高,增加利差。

(3)集中(Focus)策略:專注於特定客戶群、產品線、地域市場,以 比競爭者更高的效率或效能,達成自己小範圍的策略目標。又可 分為成本集中和差異化集中。

2.層級模式觀點

Hofer & Schendle(1978)將策略劃分成(1)企業策略(corporate strategy),著重「企業應進入何種產業競爭」的決策;(2)事業策略

(business strategy),著重在「既定的產業內,以何種方式競爭」;(3) 功能性策略(functional strategy),著重在「促使資源生產力的最大 化」。

3.適應模式觀點

Miles & Snow(1978)根據本身研究與其他學者的文獻,歸納出四 種主要的策略類型:

(1)防禦者策略(Defender):求穩定,著重當前效率,不主動尋求機 會,強調保護既有之市場佔有率。

(2)前瞻者策略(Prospector):對環境敏銳度高、反應快,強調尋找及 開發利用新產品的機會。

(3)分析者策略(Analyzer):於穩定環境區隔採防禦者策略,於不穩 定環境區隔採前瞻者策略,快速追隨領導者推出新產品,策略介 於防禦者與前瞻者之間。

(4)反應者策略(Reactor):無固定產品及市場,也不願承擔較高風險,

其行動只是因應環境壓力而已。

4.生存模式(survival model)觀點

Hannan & Freeman(1977)提出此模式,強調注意環境變化重要性,

其認為組織應隨環境變動而有所調整策略,否則容易遭受淘汰。且以 (1)市場穩定性(2)市場複雜性(同質/異質)為二構面;將競爭策略區 分為:

(1)專業化競爭策略:致力於採取較專業化的產品或服務,此策略較適 合於穩定及同質之環境。

(2)一般化競爭策略:致力於採取較一般化的產品或服務,此策略較適 合於不穩定及異質性之環境。

5.綜合模式觀點

Cravens(1987)和 Porter’s 產業發展五階段:即萌芽期、群雄並立期、

成長迅速期、衰退期及全球期等,和 Kotler(1972)四種市場競爭地 位:即領導廠商、挑戰廠商、跟隨廠商及利基廠商為二個構面,可得 下列競爭策略類型:

(1)領導廠商及挑戰廠商在萌芽期採取市場擴張策略;在成長迅速期、

衰退期及全球期則採取市場優勢策略。

(2)跟隨廠商在群雄並立期及成長迅速期採取差異優勢策略。

(3)利基廠商在群雄並立期、成長迅速期、衰退期及全球期採取產品或 市場選擇性策略。

此外,Schendel & Gallraith(1983)將工業產品競爭策略分為:(1)低 涉入型策略;(2)追求成長策略;(3)維持現狀策略(maintain);(4)發展 利基策略。

6.持久性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大前研一(1984)認為,相對優勢的取得,策略制定者可以採取四種 策略如下:

(1)KFS 策略(Key Factor for Success):確認產業的「成功關鍵因素」, 把企業資源集中投入於可以取得競爭優勢之特定領域中。

(2)相對優勢策略(Relative Superiority):利用自己公司與競爭對手之 間,競爭條件的差異,以取得相對的優勢。

(3)主動攻擊策略(Aggressive Initiatives):改變競爭的規則,把目標放 在破壞對方所依賴的「成功關鍵因素」之優勢,以求扭轉情勢,

從而取得有力的競爭優勢。

(4)策略自由度策略(Strategic degree of Freedom):在競爭激烈的行業 中,藉著創新而取得競爭優勢。

Aaker(1984)認為,持久競爭優勢是一種核心性的策略概念,在學者 Hall 針對分屬八門不同產業之六十四家企業,所作之策略分析結果中發現,雖然 各該產業均已達成熟階段,經營環境不理想,獲利力與成長率亦均在平均之 下,但八門不同產業中最成功的首兩家,所採競爭策略均可歸併為兩類基本 策略,一為建立低成本的競爭地位;外加適當的產品訂價政策,以追求最大 的銷貨量成長和市場佔有率成長。第二類基本策略,則是為求區隔開競爭對 手,使其產品、服務或品質為有異於對手的差異化地位;外加適當的成本政 策與訂價政策,以使營運能產生足夠的利潤,供作推進產品、服務或品質的 差異化之用。亦有少數兼採成本與差異化策略而績效優良者,但若在成本與 差異化二者上皆不突出者,則其績效必然不佳。

Wortzel(1987)認為零售業由於已達成熟期,價格競爭激烈,有愈趨同質化 的現象,也就是各經銷店愈來愈相似,在此情況下,如何達到差異化區隔策 略即為各廠商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提出三個經銷商可採用的競爭策略,

且註明能單獨或合併運用:(1)商品差異化:提供各種的獨特產品(2)增加服 務和特色:提供便利性、產品建議或特別吸引人的佈置(3)價格領導:提供比

競爭者更低的價格

Helms, Haynes & Cappel(1992)針對零售產業中的百貨公司、雜貨店及量販 店探討競爭策略和事業績效的關係,發現沒有任何兩家採取相同的競爭策略,

只能說某些類似存在,策略的選擇主要是有所取捨,從中找出方向以便在產 業當中能有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如此的競爭定位通常是加強在成本領導或差 異化任一方面,然而也有一些競爭者採取上述兩種混合的策略。他們的研究 發現,從財務和營運績效的觀點,採取低成本和差異化組合策略的經銷商集 群在競爭優勢的表現要比只採單一策略的集群來得好,茲將上述文獻彙整如 表 2-3 所示。

表 2-7 競爭策略觀點相關文獻彙整表

資料來源:蕭玉明(民 92)

三、競爭策略構面相關文獻探討

Porter(1980)提出競爭策略時,是以二個構面來劃分;即(1)競爭優勢

(competitive advantage)與(2)競爭領域(competitive scope)。Porter(1980)所 提出競爭策略有關三種一般策略類型的一些定性衡量變項為:

1. 成本領導策略

相對市佔率、大量投注資金以支應一流設備、掠奪式訂價,且有資金取 得管道、流程加工技術、嚴格的督導員工、產品易於製造、低成本的配 銷體系、嚴格的成本、費用控制、頻繁而詳細的管制報告、組織與權責 分明、以達成嚴格量化目標為基礎,進行激勵。

2. 差異化策略

客戶服務、堅強的行銷能力、產品處理技術(產品設計)、創造力充沛、

堅強的基礎研究能力、公司以品質或科技領先享有聲譽(品牌形象)、

在產業內有悠久的歷史,或擷取其他事業的技術做獨特的結合、密切 整合研發、產品開發、行銷等功能、以主觀評鑑與激勵取代量化評鑑、

以良好的環境吸引高技術勞工、科學人才、創意人才。

3. 集中化策略

特定產品線、特定客戶群、其他特定策略目標。Dess & Davis(1984)

則延續 Porter(1980)所提出的競爭類型與構面,依一般管理、生產、

行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發展出衡量指標。如:生產效率、產品 發展、行銷技術創新等。

Spital & Bickford(1992)的實證研究中提出 14 個衡量變項來劃分競爭策 略類型,包括:(1)產品的整體表現較強,(2)產品的功能較多,(3)比競爭者推出 新產品的時機早,(4)業務人員具良好訓練,(5)有積極的銷售力,(6)大量行銷預 算與費用,(7)與顧客有緊密的關係,(8)與先進的使用者關係密切,(9)提供較佳 之售後服務,(10)用較低成本的零件,(11)用較少的零件及原料,(12)產品較易 生產組裝,(13)產品線的廣度較大,(14)顧客分散程度高。

另有一些學者對於 Porter 競爭策略類型,有關成本領導策略、差異化策略、

集中策略提出的衡量指標,現將較具代表性者整理於表 2-4。

表 2-8 Porter 競爭策略類型指標相關文獻彙整表

資料來源:整理自林育珊(民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