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合資料分析的結果,歸納並提出研究結論,說明如下。

壹、教師策略的探討,可從賽局觀點加以分析

本研究嘗試從符號互動論的觀點切入探討「策略」,發現符號互動論者中大量 運用策略的概念談論人際互動策略的學者為 Goffman,Geertz 則認為 Goffman 論 及人際互動的著作幾乎都立基於賽局理論,這使得原本多用於談論政治、經濟及 軍事範疇的賽局理論,亦為人際互動提供了新的分析觀點。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教 班教師策略,事實上,教師策略的產生,係與學生互動過程中加以發展的,亦即 教師與學生互動時,發展出相關的教師策略,也因此教師策略的探討亦算是人際 互動策略的探究範疇,因此可試著從賽局理論切入分析教師策略。

依據賽局理論的相關觀點分析研究發現,所獲致的結論,說明如下。

(一)個案班級的師生關係是一種不均衡的動態賽局,教師掌控一切,是賽局 中的絕對贏家

本研究試以賽局的基本概念,分析特教班教師對學生使用的諸多策略,是否 有效?教師在這賽局裡頭是贏家還是輸家?

研究發現,特教班的師生關係是一種動態賽局。動態賽局強調競爭者的出招 有先後之別,往往會觀察對手的動作(策略)後,才決定自己的動作(策略),因而競 爭者間形成動態的互動現象,在長期的出招過招,策略交錯的影響,形成一個極 為豐富的動態關聯(巫和懋、夏珍,2002)。以此觀之特教班教師與學生互動時,

採用的各種應對策略,教師係在學生出招後,如學生出現不當行為或是突發狀況 時,教師才決定自己的回應策略;當然,學生也可能在教師回應自己的出招後,

再次提出新的策略回應教師,因而形成一個策略交錯的動態賽局。

在個案班級,教師則是全然的贏家,比賽過程中,教師幾乎掌控了全盤賽局 局勢,係因為教師掌握有競爭者相關訊息,亦即教師持有關於學生的資訊是較充 足的,如:學生的學習特質、人格特徵,以及個別學生的個性等相關訊息,也因 而形成不均衡的賽局局勢,教師是局中較強勢者,並試圖將學生導向教師個人希 冀的目標前進。

(二)教師欲塑造出一種權威但友好的互動形象,與賽局理論中論及競爭者間 的合作與對立的關係,係以獲得己方最大利益為依歸的情形,不盡然

相同。

特教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形塑出一種權威但友好的互動形象,如同賽 局理論提到競爭者間的合作與對立關係,競爭者間的關係會在比賽過程中有著動 態的變化,並非長期都是穩定不變的關係,因此教師會視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參 與與行為情況,改變互動策略,以影響師生賽局結果。倘若學生是採合作姿態,

亦即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表現狀況良好,則教師也以合作態度回應之,表現出自己 友善與平易近人的一面,進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合作關係。但是當學生發生不合

作行為,如出現不當行為,或是引爆師生衝突、突發狀況時,此時學生破壞了合 作賽局,導致賽局偏離均衡,則教師會採取懲罰的方式,如負面的責罵與扣印章、

罰站等處罰,以使得學生再次回歸均衡狀態,繼續配合教師。

又賽局理論強調的是策略的選擇能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然研究發現個案班 級教師並非是為了己利,教師雖然是完全的贏家,不過其贏得勝利的目的是希望 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鞏固學生良好行為與改善問題行為,如在行為改變策 略方面,教師透過形成支配與從屬的關係以管教學生,係為了有效掌控教學現場 的一切,以期順利進行教學,教給學生更多東西。又如師生磋商時,學生磋商的 內容多半為了要外出打球、到電腦教室上網等休閒目的,教師大可答應,自己也 落得輕鬆,但個案班級教師會透過各種磋商策略回絕學生無理的要求,或是透過 條件交換策略以讓學生專注於學習。由此看來,教師雖為贏家,但並非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學生好,故教師贏得比賽的目的,與賽局理論學者認為競爭者係為了己 利而贏得比賽之目的,不盡然相同。

貳、特教班教師策略包括教學策略、行為改變策略及師生相處策 略三大面向

教學策略分為講解策略、活動動態化與重複練習等三項主策略。主策略之下,

又細分出次策略。講解策略的次策略包括:一對一講解、分組講解、重複講解、

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與運用諧音字教單字等策略。活動動態化的次策略為:配合 全校性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發表與進行遊戲或競賽。重複練習策略的次策略 為:指派課間練習與回家作業。

行為改變策略分為獎懲策略、口頭管教的運用與眼神策略共三項主策略。獎 懲的次策略為:獎賞與懲罰,其中,獎賞又細分為物質與口頭獎勵兩類;懲罰則 有扣印章、罰站與伏地挺身三類策略。口頭管教的運用,則隨著學生不當行為的

嚴重程度逐漸加重管教方式,次策略包括:懇求學生、督促提醒、點名、警告、

命令與威脅等。眼神策略的次策略則為:直視不語、漠視與怒視共三類次策略。

師生相處策略分為拉近師生距離的策略、師生磋商與突發狀況的處理共三項 主策略,又前兩類主策略屬於師生平日相處時會發生的策略運用模式。拉近師生 距離的次策略包括:開玩笑、稱姐道弟與閒話家常等三類策略。師生磋商的次策 略則有:條件協議、接受但不妥協、打迷糊仗、講故事曉以大義、反將一軍與假 裝增加作業份量共六類磋商策略。突發狀況的處理之次策略又分為突發事件發生 時的因應策略與後續處理兩類。

玆就上述關於特教班教師所使用的策略,詳細整理後並列表置於附錄五。

參、特教班教師策略具有「特殊中的不特殊、不特殊中的特殊」

之特質

研究發現,特教班教師使用的所有策略,包括教學策略、行為改變策略與師 生相處策略,初看時與教導一般學生所使用的策略並無太大差別,但是從中詳細 探究,則發現教師會針對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與行為特徵,做細部策略的調整,

以期策略能對智能障礙學生產生真正的效用,因此特教班教師策略具有「特殊中 的不特殊、不特殊中的特殊」之特質,詳細說明如下。

(一)特教班教師使用的教學策略初看似與教導一般學生無異,但是會依學 生所能理解的方式來教導學生,以勉強達到教師所預設的教學目標。

由兩位教師針對特教班採用的教學策略看來,乍看下頗為「平凡」,將這些教 學策略運用至普通班,也是可行的教學策略。然從課堂觀察則發現,教學過程中,

教師雖然採用的是與教導一般學生時類似的教學策略,如講述教學、指派課堂練 習與回家作業等,其中卻又有些許的不一樣與特殊之處。由於教學對象為智能障 礙學生,因此在教材的安排,需針對個別差異加以設計與調整;又因為智能障礙

學生理解與組織教材的能力不佳,短期記憶能力拙劣,故教師講述教學時,需著 重於重複的講解與逐步指導。

整體而言,教學策略的使用,是「特殊中的不特殊」,意指教學對象雖為智能 障礙學生,有其特殊之處與特殊需求,但教學策略大體看來,則是採用教導普通 班級時,亦會使用的教學策略來教導該特教班;其又具有「不特殊中的特殊」的 特質,意指雖使用一般性的教學策略,但教師會針對特教班學生的學習特質,做 細部的教學策略與教學內容的調整,因此仍有其特殊之處。

而為了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兩位老師有時候會採用片段式的教學策略,如 使用諧音字教英文單字或是透過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方式,所謂片段式的教 學策略,係指該策略未經事先規劃、屬於靈機一動的策略,教師之所以會使用此 類教學策略,係為了讓智能障礙學生能夠勉強的達到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之故。

(二)教師多採訴諸權威的方式,以收得立即控管學生行為的效果

依據觀察資料發現,行為改變策略的使用目的包括兩方面:學習方面係為激 發學生動機與肯定學生學習表現;行為舉止方面則是為了塑造學生良好行為與遏 止不當行為。兩位老師運用多種行為改變策略中,使用積極、正向的行為改變策 略僅有獎賞與口頭獎勵兩策略,其餘都較偏向訴諸權威的方式,顯示出教師仍是 屬於較有權力的一方,可加以糾正與控制學生行為。由此看來,兩位老師在行為 改變策略運用之同時,透露出個案教師認為立基於支配與從屬的師生關係,而發 展出的行為改變策略,較能使學生服從規範。

個案班級教師使用的眾多行為改變策略,普通班教師亦會使用,不過對於特 教班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妥善運用行為改變策略,則可有效鞏固學生良好行為與 改善不當行為,故在特教班中,行為改變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普通班 或是特教班使用的行為改變策略,可能是大同小異,沒有多大差別,然對特教班 學生與教師而言,行為改變策略絕對佔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故特教班教師的

行為改變策略亦具有「特殊中的不特殊、不特殊中的特殊」的特質。

(三)特教班教師形塑出一種權威但友好的互動策略,隨著學生行為、學習

狀況加以轉換策略的運用

從師生相處策略發現,教師運用若干拉近師生距離的策略,除了可與學生打 成一片外,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暫時擺脫沉悶的教學情境,並建立一個愉快的學

從師生相處策略發現,教師運用若干拉近師生距離的策略,除了可與學生打 成一片外,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暫時擺脫沉悶的教學情境,並建立一個愉快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