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針對本論文一系列三個子研究之結果作一個統整性的整理。本章分為三節,

第一節為本論文三個研究的方法比較,及邏輯與結果整理;第二節討論本論文研究結果 對行銷實務的意涵;第三節探討本論文在理論上的貢獻;第四節則是關於未來視覺觀點 的相關研究可進一步探討和發展之方向。

第一節 結論

本論文以一系列三個研究,循序漸進地探討消費者視覺觀點與廣告溝通訊息訴求 相適配的說服效果。視覺觀點在社會心理領域已被廣泛的討論與研究,其應用的範圍 包括情緒、歸因、自我建構、及與目標相關的行為,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應用到消費者 行為領域中。已知廠商常使用喚起心像的廣告策略來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瞭 解消費者在不同視覺觀點採用下,如何處理廠商的廣告訊息訴求,對行銷學界或實務 界都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因此本論文整合視覺觀點、廣告溝通訊息訴求、及體現模 擬的相關文獻,試圖提出一個整合性的研究架構,藉由嚴謹的實驗設計與資料分析,

可以將研究結果貢獻於行銷學界及實務界。

研究一首先是從產品類別切入,主要目的是要探討視覺觀點與產品類別適配的說 服效果。採用 Aaker (1996)產品分類的方式,將實驗產品分為功能型產品、體驗型產 品、及象徵型產品,且為強化各產品類別的特點,經由三個前測來挑出適當的廣告詞。

視覺觀點的激發方式是藉由不相干的作業來激發。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採用旁觀者 想像的受測者,當受測者採用行動者觀點想像時,會比較偏愛體驗型產品,而採用旁 觀者想像的受測者則比較偏好象徵型產品,至於功能型產品,不論受測者是採用行動 者觀點,或是旁觀者觀點,兩者之間皆無差異。再者,當視覺觀點與產品類型相適配 時,受測者越能體現模擬廣告的內容,進而正向地影響廣告態度及購買意願。

植基於研究一的結果,研究二探討當消費者採用不同視覺觀點進行想像時,其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偏好的屬性利益訴求為何?因此,研究二主要立基於過去文獻中,許多探討視覺觀點如 何對認知處理型式造成影響的研究(e.g., Libby & Eibach, 2002; Libby, Eibach, & Gilovich, 2005;Libby, Shaeffer, & Eibach, 2009) 。過去研究皆指出,當個體採用不同視覺觀點進 行事件想像時,會產生不同的視覺心像資訊,並以此心像資訊作為判斷事件的基準。

當個體採用旁觀者觀點進行想像時,類似以旁人的眼睛視野來描繪想像情景,其所想 像的焦點是自己本身,所以會產生較多與自我特性相關的推論,並強調其所想像事件 情境所賦予的自我意義;相反的,若是個體採用行動者觀點進行想像,是透過個體眼睛 視野來描繪想像的情境,因此想像焦點在於情境的周遭事物,所以會有較多想像情境 的推論,並重視想像情境所引發出的感官知覺及情緒反應(Libby & Eibach, 2002; Libby, Eibach, & Gilovich, 2005;Libby, Shaeffer, & Eibach, 2009,Libby & Richard P Eibach, 2011;

Libby & Eibach, 2011; Libby et al., 2014) 。

就行銷領域而言,心像與說服的研究文獻很多,但沒有一篇研究是以視覺觀點作 為出發點,探討不同視覺觀點的採用,是如何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屬性利益訊息的偏好。

對消費者而言,當接觸一個新產品,或是在賣場中瀏覽商品,亦或是在各種媒介上閱 讀產品廣告訊息,皆與產品屬性利益密不可分。因此,本研究延伸社會心理學中視覺 觀點理論,將其應用在產品屬性利益訊息的偏好上。研究二的實驗結果顯示,相較於 採用行動者觀點想像的消費者,當消費者採用旁觀者觀點想像時,會比較偏好象徵性 屬性利益訴求,而採用行動者觀點的消費者,則比較偏愛體驗性屬性利益訊息。至於 功能性屬性利益訊息,因為較難引起視覺心像資訊(Swann & Miller, 1982),所以不管採 用何種觀點皆沒有差異。

研究二是利用不相干的作業來激發視覺觀點。過去研究視覺心像的文獻指出,視 覺觀點一但被激發之後,其所形成的認知處理型式將會有遞延效果(Shatter et al.,2011)。

換句話說,當個體被激發以旁觀者觀點進行想像時,對想像情境中,重視自我觀念的 特性,將會影響其偏好後續任務中較抽象的部份;相反的,當個體被激發以行動者觀點 進行想像時,其對想像情境重視的特性,將會影響其重視後續任務中較具體的部份。

研究一的實驗結果也證實以上的論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再者,於研究二中,當視覺觀點所誘發的認知處理型式與屬性利益訴求相適配時,

會讓受測者較能體現模擬廣告訊息訴求的內容,進而對產品態度及購買意願有證象的 影響。此種處理視覺心像資訊的流暢性是來自於,喚起視覺心像的訊息內容與受測者 認知處理型式相一致的結果。過去研究心像與說服的相關文獻皆指出,當喚起心像的 訊息內容越容易被體現模擬,個體越能順暢地處理視覺心像資訊,進而產生感覺不錯 的想法,並會以此想法作為判斷或評估事件的依據(Kim, Zhang, & Li, 2008; Reber, Schwarz, & Winkielman, 2004; Trope & Liberman, 2000; Ziamou & Veryzer, 2005)。研究 一的結果也充分的證實這一點。

綜合研究一與研究二的結果,本論文的論點初步獲得證實。本論文主張,當視覺 觀點與廣告刺激物相適配時,會有較佳的說服效果。當受測者被不相關作業激發出旁 觀者觀點後,將會重視情境所賦予的自我意義及自我表達,此種被誘發出的認知處理 機制會遞延至後續產品廣告評估的作業上,讓重視抽象層次的旁觀者觀點受測者,選 擇象徵性屬性訴求及象徵型產品;相反的,當受測者被激發以行動者觀點進行想像後,

將會重視想像情境所給予的感官知覺及情緒反應,此種強調具體層面的認知處理機制,

將使受測者在後續的產品廣告評估中,選擇體驗性屬性訴求及體驗型產品。而適配與 說服效果之間的認知機制是體現模擬,當視覺觀點與廣告刺激物相適配時,受測者越 容易體現模擬廣告刺激物的內容,進而正面強化說服效果。

但在實務上,不可能有廠商指定消費者採用何種觀點處理廣告訊息訴求,因此瞭 解消費者在什麼情境之下會採用哪一種視覺觀點,對廠商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據此,

研究三主要的目是要探究,如何在不給予任何指導語的情況下,可以讓消費者自動地 採用不同視覺觀點。瞭解如何讓消費者自動地採用不同視覺觀點進行想像,對廠商而 言是一件利多的消息,因為可以設計適當的廣告訴求和消費者進行溝通。

預設用途線索主張(Gibson,1977,1982; Gibson & Walker, 1984),個體可以不必經過 複雜的認知系統,單單憑視覺資訊就可以瞭解環境刺激物與自身行為特性之間的關聯 性,因為視覺資訊會讓個體不自覺地聯想此環境刺激物可能的用途、功能、及可能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取的行動。植基於預設用途線索的概念,研究三主張,當廣告圖片有可以讓消費者置 身於廣告情境中的預設用途線索時,消費者將自動地採用旁觀者觀點,進而比較偏好 抽象的或自我象徵的廣告訊息訴求;相反的,當廣告圖片沒有可以讓消費者置身於廣告 情境中的預設用途線索時,消費者將自動地採用行動者觀點,進而比較偏好具體的或 體驗的廣告訴求。

研究三的廣告刺激物是海邊渡假旅遊廣告,圖片中的預設用途線索是躺椅。研究 結果顯示,當受測者接觸到有預設用途線索的廣告圖片時,會自動地採用旁觀者觀點 進行想像,而觀看沒有預設用途線索廣告圖片的受測者,則自動地採用行動者觀點進 行想像。兩者的差異不僅反應在量化的數據上,也反應在質化描繪的詞句上。相較於 採用行動者觀點想像的受測者,採用觀察者想像的受測者在描繪視覺心像場景時,會 有比較多抽象、形容自我特性、及想像情境所賦予自我意義的形容詞,而採用行動者 觀點想像的受測者,在描述視覺心向內容時,會有比較多具體、感官知覺、及情緒反 應的詞彙。再者,為確定說服效果的來源是視覺觀點與廣告訊息訴求的適配,研究三 也針對可能可以解釋結果的變數,如廣告喜好程度及知覺廣告圖文一致性程度,進行 檢定,結果顯示,各組別之間在兩個變數上沒有顯著差異。

上述的質化與量化資料皆顯示,受測者會採用何種視覺觀點是取決於廣告圖片中 有無預設用途線索。當廣告中有預設用途線索時,將會激發旁觀者觀點,此時廠商的 廣告訴求要強調產品象徵性利益;相反的,當廣告中沒有預設用途線索時,將會激發行 動者觀點,此時廠商的廣告訴求應突顯產品體驗性利益。當視覺觀點與廣告訴求相適 配時,就越容易體現模擬廣告訊息內容,進而正向影響產品態度與購買意願。

在過去探討心像與消費行為的研究中,甚少文章探討體現模擬與消費行為的關係,

大多數都以心像流暢性來解釋想像與消費行為的關係。本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視覺 觀點與廣告訴求適配的說服效果是藉由體現模擬所中介,而非心像流暢性。體現模擬 是消費者與廣告圖片及訴求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當受測者在接觸廣告圖片之後,

大多數都以心像流暢性來解釋想像與消費行為的關係。本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視覺 觀點與廣告訴求適配的說服效果是藉由體現模擬所中介,而非心像流暢性。體現模擬 是消費者與廣告圖片及訴求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當受測者在接觸廣告圖片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