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討論分析,歸結主要發現如次:

一、學校人員對於教室走察實施歷程與成效抱持正向看法

依據研究結果,國民中學學校人員對於教室走察實施歷程、實施成效知覺程 度為中高程度,介於普通至良好之間。國民中學普遍有實行教室走察的經驗,惟 教室走察為 101 學年度開始正式實施,故許多學校仍在熟悉及建立校本走察模式 的歷程,而學校人員能對實施走察抱持正向看法,顯示學校人員認為教室走察對 於學校本身具有助益,能協助學校在課程及教學有所發展。

二、男性、具碩士學歷、擔任學校主任、曾接受教室走察、曾擔任走察人員的學 校人員,對於教室走察的實施歷程與成效的知覺情形較高

性別方陎,男性學校人員於教室走察歷程及實施成效整體知覺程度,皆顯著 高於女性學校人員。顯示男性學校人員對於教室走察的實施較瞭解,相較於女性 學校人員,更肯定教室走察實施後的成效。

學歷方陎,具有碩士學歷的學校人員,相較於具有學士學歷的學校人員,對 於教育議題的涉略更廣且深入,較能掌握與理解教室走察的實施與成效。

164

現任職務方陎,由於學校行政人員過去多以巡堂方式觀課,未曾深入對教師 的實際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觀察紀錄。因此,教室走察一詞的出現,對於多數國民 中學教師而言實屬陌生費解。然臺北市教育局為推動國民中學實施教室走察,曾 於 101 年辦理教室走察工作坊,調訓全市校長或教務主任參加研習,故學校主任 對於教室走察的概念、作法,普遍有較深入的認識。

此外,教室走察實施歷程與臺北市過去曾辦理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輔 導教師,在入班觀課及事後訪談等作法上雖有相似之處,然其時間短暫、簡便及 非正式之特質,亦易引起現場教師對於走察成效的疑惑。因此,實際接受過走察 或曾擔任走察人員的學校人員,相較於其他未曾接觸過教室走察的學校人員,更 能瞭解教室走察的實施歷程及成效。

三、學校班級數介於 13 至 36 班間的學校人員,對教室走察實施歷程的知覺程度 較高,惟對實施成效的看法則大致相同

本研究將教室走察實施區分為實施歷程及實施成效探討。首先,在實施歷程 方陎,依研究發現不同學校規模的國民中學人員,對於教室走察實施歷程上的整 體知覺程度雖無顯著差異,然班級數介於 13 至 36 班的中型學校,在「非正式的 短暫訪視」構陎中,呈現明顯高於 12 班以下的小型學校及 37 班以上的大型學校 之結果。然而,不同學校歷史與學校類別的受詴者,對於教室走察實施歷程的整 看法上並無顯著差異。

由於每次進班觀課最多為 7 分鐘,班級數多寡對於走察人員在實施教室走察 時,成為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當走察班級數量過多,將加重走察人員工作負荷 量。此外,班級數較少的學校,走察人員雖可用更多時間及心力記錄教師課堂教 學情形,然易於過去教學輔導教師的入班觀課混淆,與教室走察事實上之意涵並 不相符。係教室走察主張以多次非正式短暫訪視,逐步累積觀察資料,對於班級 數介於 13 至 36 班的中型學校人員而言,教室走察適合學校人員在處理校內事務

165

公忙之餘,以一種有效、快速地的方式蒐集教師課堂教學資訊,精確掌握學生學 習情形。爰此,中型學校人員對於教室走察「非正式的短暫訪視」構陎的知覺程 度明顯較高。

其次,實施成效方陎,本研究發現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歷史及學校類別的國 民中學,在教室走察實施成效的整體知覺程度上大致相同,於統計上並無顯著差 異。換言之,學校班級數多寡、校史長短或公私立等因素,皆非影響學校人員在 教室走察成效知覺上產生差異的原因。

四、結構化的觀察重點在層級型學校組織文化中能獲得最大彰顯效果,且對於學 校改善教師教學及提升學生學習之成效亦為最佳

研究發現,教室走察歷程中「結構化的觀察重點」對於層級型學校組織文化 預測力最高;此外走察成效中「改善教師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對於層級型學 校組織文化的預測力義最高。此一結論顯示,層級型學校組織文化有助於學校人 員在走察歷程中,能更好地發展結構化的觀察重點。由於層級型學校組織文化強 調成文規章、標準化程序,強調任何方案的進行皆頇建構標準化作業流程。因此,

層級型學校組織文化的學校人員,在教室走察實施過程中,會強調建立結構化的 觀察重點,和教師在省思會談中能有效聚焦討論。教師透過結構化的觀察重點,

亦能迅速掌握教學上待改善的部分,故能有效改善教師教學。

五、協助性的啟迪察覺在市場型學校組織文化中能獲得最大彰顯效果,且對於學 校精進課程品質之成效亦為最佳

研究發現,教室走察歷程中「協助性的啟迪察覺」對於市場型學校組織文化 預測力最高;此外走察成效中「精進課程品質」對於市場型學校組織文化的預測 力亦最高。此一結論顯示,市場型學校組織文化有助於學校人員在走察歷程中,

透過協助性的啟迪察覺,引導教師釐清及反思自我。由於市場型的學校組織文化

166

講求績效及顧客導向,故學校成員多具有旺盛的企圖心,會主動積極陎對外部競 爭挑戰。因此市場型學校組織文化下走察人員與教師進行對話時,教師能考量到 外部環境的挑戰,切實正視自身在教學尚不足的部分,進一步確認自身對於課程 教材的選擇與呈現方式是否合宜,以及評估課程實施的成效,故能精進課程品質。

六、非正式的短暫訪視及高協同的合作文化,在夥伴型學校組織文化中能獲得最 大彰顯效果,且對於學校激發團隊行動及提升學生學習之成效亦為最佳

研究發現,教室走察歷程中「非正式的短暫訪視」、「高協同的合作文化」對 夥伴型學校組織文化預測力最高;此外走察成效中「激發團隊行動」、「提升學生 學習」對夥伴型組織文化的預測力亦較高。此一結論顯示,夥伴型學校組織文化 有助於學校人員在走察過程中,進行非正式的短暫訪視,以及運作校內的教師專 業社群。由於夥伴型的組織文化強調組織成員間的凝聚力,故成員間關係緊密有 如家人,彼此間具有高度的信任感。教師對於走察人員進入教室訪視並不會產生 陌生感或排斥心理,對於走察人員提供的建議亦具有較高的接受度。因此當走察 人員對教師社群成員的教學提出建議時,教師社群成員在互信支持的基礎上,接 納走察人員的建議,共同研討教學問題及改善方法,故能激發團隊行動,進而提 升學生學習。

七、結構化的觀察重點在發展型學校組織文化中能獲得最大彰顯效果,且對於學 校激發團隊行動及精進課程品質之成效亦為最佳

研究發現,教室走察歷程中「結構化的觀察重點」對於發展型學校組織文化 預測力最高;此外走察成效中「激發團隊行動」、「精進課程品質」對於發展型組 織文化的預測力亦較高。此一結論顯示,發展型學校組織文化有助於學校人員在 走察歷程中,發展結構化的觀察重點。發展型學校組織文化以追求創新成長為取 向,能主動求新求變,此類型組織文化能找出學校欲發展或改變的重點,應用在

167

教室走察的教室訪視活動中,透過結構化的觀察重點,聚焦欲發展之重點目標,

經由走察人員的觀察及建議,透過集體研討及省思,共同發現教學問題,激發團 隊成員追求卓越的向心力與行動力,刺激教師進行課程創新發展。